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点赞     
词语释义 “点赞”一词为网络用语。来源于各大网络社区的“赞”功能。后引申为对(网络上的)某个内容(比如一条帖子、一篇文章或者一条微博等)表示赞同、喜爱。实则,在网络上面其点赞数量表示“人气”,即有越多越好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慧 《学语文》2014,(1):67-68
在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社会里,随着社会事件的出现与传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网络新词新语。从网络发展初期的数字化符号“886”(拜拜了)、“3Q”(Thankyou)等,到后来的“囧”、“给力”等,再到最近流行的“人艰不拆”、“高端大气上档次”等用语,网络新词新语一直都在高调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2013年流行新语“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本文拟就“土豪”一词进行考察,分析它的来源、语义及其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从以前的“简易逻辑”(人教版)或“逻辑初步”(北师大版)到现在的“常用逻辑用语”(新课标).从标题上来看就体现了“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观点.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常用逻辑用语的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注意引导学生在使用常用逻辑用语的过程中,掌握常用逻辑用语的用法,纠正出现的逻辑错误,体会运用常用逻辑用语表述数学内容的准确性、简洁性.  相似文献   

4.
新词典     
凹凸 原意指高低不平。在网络用语中,凹凸是out的谐音,意思是outdated,即过时的、陈旧的、无用的,有时也用作“凹凸曼”(指过时的人outman或作奥特曼的谐音)。常用造句有:天哪!我怎么一不小心又凹凸了!  相似文献   

5.
从发生学的角度比较网络用语和一般人认为与“黑话”等同的隐语在产生背景上的异同.可以得到对网络用语和隐语的比较客观而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为何会产生这种词 中国最早的网络用语可能来自于台湾的青春偶像小说,“美眉”“偶”“亚历山大”“你Out了”等,这些或泊来或自创的网络用语,迅速俘获了80后青少年的心.这些在当时十分时髦的词,如果你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的话,就会被嘲笑成老土(“老土”也算一个网络流行语,同样是台湾传来的词).富有创造力的80后、90后们,将网络用语进一步发扬光大,网络用语进入了它的“青涩年代”.  相似文献   

7.
张鸣 《生活教育》2014,(7):41-41
“北约”、“华约”和“卓越联盟”三大高校自主招生联盟笔试开锣,人们发现,在它们的语文试题里,居然出现了网络时髦用语。“北约”的语文基础试题中,居然有一道填空题这样的:“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让经常上网的人倍感亲切。但亲切是亲切,要想填对,似乎也不容易,因为你可以在低调奢华后面填“有内涵”,也可以填“无节操”。所谓高大上的对面,  相似文献   

8.
喜大普奔     
喜大普奔(xǐdà pǔbēn),也作“普大喜奔”,网络用语,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缩略形式,表示一件让大家欢乐的事情,大家要分享出去,相互告知,共同庆贺。  相似文献   

9.
《小学教学设计》2007,(11):54-54
美国的服务人员彬彬有礼(refined and courteous),讲出的甜话常使人忘乎所以(forget oneself),像“请”、“谢谢”、“对不起”、“欢迎光临”、“请走好”、“请扶好”、“祝您旅途愉快”等用语随处都可听到。同事之间或朋友之间彼此相互恭维(flatter/compliment),被恭维者也不会谦虚,而是很“大度”地予以接受或默认(give tacit consent to/tacitly approve),[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认识是一多环节过程,“知”只是它的一个主观环节。但“知”(觉知)不是一个关系范畴,用关系机制说明不了“知”的义理,其本义乃是心理现象(观念)的自明或自肯定。因此,认识外部客观事物还需借助心理的意向性来完成。意向性是人通过感知与动作的协调过程而形成的,它有指向外物的特征。若深入理解,意向性实际也是一种整体觉知效应。  相似文献   

11.
2008年.网络新词“被自杀”出现在人们视线中。并迅速成为网络焦点,随后相继出现“被就业”、“被增长”、“被开心”等等一系列形同“被XX”的网络用语,目前,这类网络用语有愈演愈烈之势,已被多种新闻传媒使用,甚至已经袭用到日常生活的口头表达中。  相似文献   

12.
网络词汇有很强的自由性和随意性.这对于初次上网的人来说,无异于天书一般。作者对5个网络词汇进行了“天书”般的理解和判断。用语幽默,让人捧腹。  相似文献   

13.
魏晓 《现代企业教育》2007,(5X):142-143
自从80年代以来,礼貌现象一直受到许多语言学家的关注。一时之间礼貌用语成为语用学家重点关注的对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Geoffrey Leech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以及Brown和Levinson的“正面面子(”positive face)和“负面面子(”negative face)理论。教师适当地运用礼貌用语能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更加自信、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相似文献   

14.
话题热聊     
《学前教育》2024,(1):54-55
<正>杨惠芬(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幼儿园)网络用语的流行导致孩子说话只会用那些“奥利给”“真给力”“come on的喂ABC”,很多家长甚至教育学者都说:语文都死了。真的这么严重吗?其实这一类网络用语是一种“社交货币”。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时代烙印,像我们当年也会有某个圈,追某个星,这些也是我们的“社交货币”。我们要允许孩子拥有这样的“社交货币”,这样孩子才能融入到现在的社会群体。我的女儿是一名小学生,我特别注重她语文的启蒙,但是我也会鼓励孩子去掌握这些“社交货币”。  相似文献   

15.
针对网络歇后语,论述了其定义、产生、类型、特征与走向,得出以下结论:(1)网络歇后语的类型可从“谜面”、“谜底”等角度来划分,除了喻意歇后语、谐音歇后语以外,还有更能体现网络歇后语特点的类型;(2)网络歇后语具有互动性、语境性、娱乐性、时效性等特征;(3)“绿豆涨价——豆(逗)你玩”等网络歇后语较之“豆你玩”等所谓新词语更能让人接受;(4)网络歇后语的生成路径为网络资讯+传统歇后语(“谜面”+“谜底”)一网络资讯(浓缩为“谜面”)+传统歇后语的“谜底”;(5)应注意规避网络歇后语创作的粗俗化倾向,使之走上规范化轨道。  相似文献   

16.
“移觉”和“移情”分别属于修辞和美学两个范畴,它们都与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联系。研究“移觉”和“移情”及其相互关系,不仅有助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而且对于深入探讨修辞与美学的关系也是十分有益的。 (一) “移觉”是在“通感”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修辞格。六十年代钱钟书先生发表了《通感》(1962年第一期《文学评论》)一文,他从文学创作和修辞方面研究了文学作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日本ACG文化中的流行语对于中国80后、90后年轻人的网络用语和口头用语的影响很大,例如已经成为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控”“萌”“萝莉”等都是来源于日本ACG文化的主要用语。  相似文献   

18.
《教育文汇》2005,(12):11-12
“MM”、“恐龙”、“粉丝”可能将成为上海课堂上禁用的教学用语。上海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草案)》中规定:汉语文出版物、国家机关公文、学校教育教学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这是国内首次将规范网络语汇行为写入地方性法规草案。  相似文献   

19.
浮躁种种     
这是一个声嘶力竭的时代,人们拼命发出高亢的声音,以吸引周围的注意,赢得粉丝。大街上的房地产广告,动辄就是“震撼人住”“辉煌诞生”“滂沱绽放”——尽管用语是那么不伦不类,甚至狗屁不通(“滂沱绽放”?拉肚子啊?),但足以让人目瞪口呆了——引起注意就是成功!  相似文献   

20.
化学用语     
张炳腾 《广东教育》2008,(10):58-60
知识梳理 化学用语是富有特色的化学语言,它贯穿于化学的始终,是化学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理)科基础“化学用语”的主要内容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