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得第一次写父亲,是在初一的时候,但那时的我比较幼稚,没有将父亲写好,今天要重写一次。  相似文献   

2.
还记不记得爸爸妈妈教给你的第一句唐诗?还记不记得你学会写的第一个字?还记不记得你看的第一本小人书?呵呵,这些童年往事丁丁可没忘记。不知道为什么小时候的事总是记得特别清楚,大概因为那是我们在纯真年代的最初记忆吧……  相似文献   

3.
去年是我第一次教六年级,还清楚地记得上《鞋匠的儿子》这篇课文时的情景。我将生字表里的生字工整地范写于黑板上,其中有“尴尬”这个词语。  相似文献   

4.
编辑老师约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正在一所中专院校担任会计实习老师。还记得第一天与实习班级的学生见面的情景。那时的我有些胆怯,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迷茫。  相似文献   

5.
穿行在埃及     
游侠若木 《新读写》2010,(12):58-59
在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漫长飞行,走出开罗机场那一刻,我才敢确信又一个梦想实现了!记得第一次走上大学讲台,我写在黑板上的第一行字是:古埃及文明。  相似文献   

6.
记得刚学写字时,母亲就手把手教我写自己的姓名。我照着母亲写好的样子,一遍遍地临摹,当自己的姓名从笔尖神秘地一点点露出时,那真是神圣、幸福的时刻。记得每次写姓名时,我都用那只纤嫩的小手指使劲握着铅笔,把自己的精神劲全都聚在笔尖上,写出来的字就象雕刻的一样,真可谓“力透纸背”了。  相似文献   

7.
简历是应届毕业生递交给社会的第一张名片,是自身沟通社会途径的第一座桥梁。如何写好简历,重要性不言而喻。篇幅多年的招聘经历,记得看到最长的一份简历写了11页,这种简历在招聘过程中肯定是不会给企业人力资源部留下深刻印象的———我就没有能读完那份简历。篇幅过长原因很多,比方说写中学甚至小学的成长过程,自我评鉴部分太多修饰和描述,附页上夹杂很多成绩单、毕业证书和学习证明。其实大可不必,又不是写名人传记,没有人会对你的个人历史感兴趣。作为招聘企业,关心的只有两件事情:你(通过学习)掌握了什么能力?你能为企业做…  相似文献   

8.
学生学习写日记,一般都要在日记第一行写上天气情况。天气情况写得如何,往往不被我们老师注意。我发现就有那么一些学生天气情况记得不准确,就是同一天,有的学生写“多云”,有的学生写“阴”,还有的学生写“少云”,众说不一,五花八  相似文献   

9.
冯永忠 《中国德育》2014,(13):78-79
正"还记得我在高二竞选班长时的囧样;还记得我在高三运动会上的第一次尝试;还记得我们在高三经历的每一个日子;还记得我们一起去高考的踌躇满志;还记得你们的每一个笑脸;还记得你们认真的模样……362会是我永远幸福的来源"。郭子琼写在QQ空间的一番话让我热泪盈眶,362班也是我幸福的来源啊!在这里,我被称为"冯导",学生QQ  相似文献   

10.
小学三年级写的第一篇作文《我家的柑橘树》,因为成语连篇而被当成范文当众朗读。很多年以后我已经不记得文章的字句,却记得妈妈谈论时眉飞色舞的模样:"巧巧第一次写作文就写得那么好,字方方正正的,词顺顺溜溜的,看上去真舒服。"妈妈是上世纪80年代的高中生。所以她的评论是信得过的。不像当年邻居家和我同班的小孩,他不管考了多少分他妈妈必定拿过来炫耀,没及格也照样招摇过市。  相似文献   

11.
《困惑》     
楼屹 《中文自修》2001,(6):34-34
记得我曾写过一篇小说名叫《困惑》,今天写的《困惑》自然与小说无关,只是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12.
李华 《广西教育》2007,(12A):30-30
[案例] 记得在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发现》的生字教学中,我教学生写“易”字,“‘易’字第一竖起笔在这个位置……”我边范写边讲解要领。写好一看:上面的“日”字写得太扁了。我就纳闷儿了,明明照着范字来写的,怎么就得变了样?下面的学生看着我的样子,也叽叽喳喳地点评起来:“老师,您这个‘易’写得不好看!”“日字写得太扁了!”我微笑着向同学表示歉意:“是呀。这个字写得真是不美观。让老师再写一个吧,大家看看我写得有没有进步:”  相似文献   

13.
人间鲁迅     
人间鲁迅蒋子龙记得上中学的时候第一次读一本赵朴初写的关于佛教的书,作者开篇第一句话就是:“释迦牟尼是人不是神。”书里其他的内容全记不得了,却清清楚楚地记住了这一句。人一生要读许多书,每一本书能让人记住一两句话就算不错了,恐怕有些书连一句让人记住的话都...  相似文献   

14.
许多教师可能还记得第一次走上讲台时心就要跳出胜负胸口的感觉,可能还记得第一次公开课时略显稚嫩的风采,可能还记得从教路上一步一个脚印,但蓦然回首,往事如昨;又恍若隔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记得是《成才导报》创办“实战演练”栏目之初,编辑电邀:依照其设定的体例写一组稿件。其时,我正在一所重点高中执教高三语文。手头也正多作文教学方面特别是学生习作的素材;而且,关于作文教学方面的指导读物,我也编过不少,从体例的策划,到具体的写作,都有不少的心得和体会。虽然我已经不大记得清当初第一篇稿子的全部内容,但我在选材写稿的全程中,越来越发现这一栏目的许多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6.
作文的枷锁     
仍记得我写的第一篇作文,只有七十余字,六要素不全,却是我的倾心之作。天生不善于写作的我,句子都造得不顺,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让人忍俊不禁。然而,我那时的作文,一字一句皆出自我内心——无比真实。  相似文献   

17.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着我,不住地赞扬。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相似文献   

18.
我第一次自己买的书,是花一角七分钱,在家对面的邮局里买了一本《少年文艺》。那时,我大概上小学三四年级,是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那里面有美国作家马尔兹写的一篇小说,名字叫《马戏团来到了镇上》,之所以把作者和小说的名字记得这样清楚,是因为小说吸引了我,让我怎么也忘不了:  相似文献   

19.
陈莹莹 《新作文》2011,(1):39-39
在我的脑海里,有许多好笑的事,可是让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写遗书了。  相似文献   

20.
人生如品茶     
几年前,当我写《三毛传》时,相当喜欢三毛的一句话“阿拉伯人饮茶必饮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我当时觉得这种感悟与禅宗的“见山”、“见水”有相通之处,颇耐回味。我又好茶,就一直记得这个比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