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衔接理论简介 韩礼德(Halliday)和哈桑(Hasan)(1976)认为,任何一段能成为语篇的话语必须具有语篇性(texture).语篇性包括两方面的特征:一种是结构性特征,另一种是非结构性特征.前者指的是句子本身的结构,即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而后者指的则是在不同的句子中出现的不同成分之间的衔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衔接手段能将文本与一些毫无相关性的句子组合区分开来。但衔接对翻译能造成很大的挑战,因为原文中一些体现衔接的部分会在翻译中丢失(非意义丢失)。本文将介绍衔接的定义,讨论衔接如何构建出文本中的句子关系,这些句子关系在翻译中如何被破坏,以及衔接对翻译造成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方法点拨语句衔接题主要有两种考查形式:其一为乱句排序,即给出若干打乱顺序的句子,要求将句子恰当排序;其二为定位选句,即题干中空出句子的位置,要求从所给选项中选出衔接最恰当的一句。做衔接题应遵循语言连贯的四个原则,寻找语句中潜藏的扣合点。  相似文献   

4.
0对句群中各个句子之间关系的认识,可以张志公先生主编的中央电大教材《现代汉语》为代表,教材说句群是“一组有明晰的中心意思,前后衔接连贯的句子。”即各个句子之间的关系是“前后衔接连贯的”。但是不是任何一个句群的各个句子都是“衔接连贯的”呢?看一个例子: (1)可是我今年才三十六岁,你知道嘛?三十六和六十三可不一样,你知道嘛?我他妈的何必自吹自播呢!不信你可以去查档案。你要清楚,本人年正风华,岁逢正茂,乡级干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任何语篇都不是把句子简单的堆积在一起,而是一个行为有序、意义连贯的有机的语言总体,它的连贯性主要是通过衔接手段来实现的。衔接是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于1962年首次提出的。在他和哈桑(Hasan)的"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  相似文献   

6.
考点解说句子的衔接,实际上是语言表达上连贯的要求,它要求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接得上、扣得紧,使全文脉络清晰,文气顺畅,准确而又完整。句子的衔接,能综合检测出学生语言运用中的各项能力。因此,它在各种考试特别在高考中颇受命题者青睐。方法指导句子衔接题由两部分组成,即题干项和衔接项。  相似文献   

7.
语篇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从此,语言研究重心从句子研究过渡到语篇研究。语篇是有条理有意义的有机集合,而非杂乱的无意义的散落。那么支撑篇章灵魂的方法则称为衔接手段。文章通过韩(朝)汉篇章衔接手段分析和对比得知,韩(朝)汉衔接手段大致分为"形合"和"意合"的差异。而差异的背后隐藏的深层根源在于韩汉思维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哈里斯指出,"语言并非是一些杂乱无章的词句,而是由连贯性的篇章形式表现出来的"。胡壮麟教授在《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中说:"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约束的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意义的自然语言。"黄国文教授在《话语分析概要》中认为:"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国外学者韩礼德(Halliday)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讨论:语篇的定义、语篇衔接对语篇的作用,语篇衔接的种类以及语篇衔接对语篇研究的意义。一、何为语篇(Text)语言学家 M.A.K.Halliday 将语篇概括为:一个不论篇幅长或短、不论是口头或是书面、形成有机语义整体的单位(passage)。英语中构成语篇(text)的语言单位是句子。然而,语篇的构成并非若干句子(或语段)的简单  相似文献   

10.
说句群     
一、什么是句群句群,也叫“语段”或“句组”,是指前后衔接连贯,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的一组句子。这个定义包含这样几层意思: (一)句群是由一组(两个以上)句子构成的一级语言单位,每个句子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句与句之间有较大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叹号表示),这是它和复句的区别。 (二)一组句子组合成一个句群,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或者说按照一定的事理来组合,前后衔接连贯,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不能前言不搭后语。 (三)句群中的各个句子虽然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每个句子都是围绕着同一个中心意思来发挥,为说明同一个中心意思服务的。  相似文献   

11.
汉译英中常见的衔接(cohesion)手段,除连接词外有指代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汉语很少使用连接手段,重复用词的现象比较普遍。句子看上去似乎松散混乱,概念、判断、推理不严密,句子间的逻辑联系从外表不易看出,比如,“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还怕没办法?”句子间无连接成分,好像大量动词杂沓堆上,句间关系外表上根本看不出,但句子的意思却把它们联系起来。而英语注重运用各种具体的连接手段以达到语法形式的完整,句子组织严密、流畅。在英译时,如文字较短,可使用比较轻盈灵巧的指代、省略、替代等衔接手段词…  相似文献   

12.
衔接题是多年来的高考必考题,因为它是理清段内层次,即理清“句子与句子、句子与句群、句群与句群的顺序”的能力的体现,高三册语文第二单元“安排好段内层次”对此有专门介绍。从高考衔接题命题规律看,最好的衔接不外乎有以下三种:一、主语不变,是最好的衔接主语是一句话的“话题”。主语不变,即话题不变,一气呵成,句子连贯。如:[例1]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鳌并不在山顶上。这是1995年高考第6题的一句(句群),另一句是两个不同的主语:前为“山顶上”,后为“宝塔”。显然,始终让“宝塔”…  相似文献   

13.
仿写题型一般由命题要求、被仿照的句子和要求仿写的句子三部分构成。所要仿写的句子通常涉及到句子的内容、句式、修辞、衔接、照应和字数等诸多方面的要求,其核心是句子内容和句式特点。如2005年山东卷:以"关爱"  相似文献   

14.
燕南 《英语沙龙》2013,(12):16-19
句内衔接指一个句子内部的衔接,句间衔接指句与句之间的衔接。简单的句子一般不存在衔接的问题,但句子内部如有意思的停顿、转折,那就需要衔接。现分不同情况举例说明,例句均取自Jane Eyre一书.  相似文献   

15.
“语言通顺”指作文的语言必须规范、准确、连贯,即用规范现代汉语写作,用词准确,造句正确,句子内部组合得当,句子与句子之间上下衔接,顺序合理,语意通畅,没有生造词语、乱用方言、用词不当的毛病,没有语病。  相似文献   

16.
李如海 《甘肃教育》2014,(14):115-115
正一、"一个句子"教学法简介"一个句子"是符合简单句的5种句型和there be句型、强调句型、被动句句型,没有并列连词连接的一个完整句子。这样的句子包括所有的简单句和复合句。它的核心是一个句子,并非两个或多个句子。它的灵魂为8种句型,即5种简单句型(S+V;S+VL+P;S+V+O;S+V+O+OC;S+V+O1+O2)再加there be句型、强调句型(It+is/was+强调部分that)和被动句(be+pp)。在教学中以一个句子的理解和运用为主的教学即为  相似文献   

17.
句子是由词和短语构成的,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气、语调。句子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可以独立完成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任务。句子是语言的使用单位。一、句子的结构类型在句子的分类方面,新旧语法体系有所不同:《暂拟系统》把单句分为单部句(即只有主语,或只有谓语的句子)和双部句(即主谓齐全的句子);《教学提要》则把单句分为主谓句(即主谓齐全的句子)和非主谓句(即由单个词或主谓短语之外的其他类型短语构成的句子)。根据主谓句谓语的构成情况又可分为名词谓语  相似文献   

18.
龙国芳 《快乐阅读》2011,(11):78-79
"语言表达连贯"这个考点历年来受到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这一题型也应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一、前后的勾连性"嵌入式"的句子,既要"勾前",又要"连后",只有这样,才能使句子的衔接紧密,脉络贯通。如:【例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  相似文献   

19.
McCarthy和Carter提出"语篇即语言"的语言教学观,其中语篇结构包括语篇宏观结构组织和微观结构特征。语篇结构应被看作一个整体,然而,教师和学者大多着重研究语篇结构的某一组成部分(如句子关系、衔接理论、体裁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在当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语篇结构的整体教学及其实际应用应引起语言教师和语言学者的关注,以培养学生的篇章整体观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之"位于主谓之间,起到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使得原来完整的句子变成一个名词性结构。"之"字取独后的名词性结构在大句子中主要充当小主语、小宾语或者是时间状语。(一)充当小主语。汤之问棘也是已。(《逍遥游》)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与妻书》)儿之成,则可待乎?(《项脊轩志》)"汤问棘"本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加入"之"后便成了一个名词性结构,作整个大句子的主语,即"汤问棘(的这件事)也是这个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