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迁移”在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运用知识迁移、提高教学效率进行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2.
陈航英 《成才之路》2014,(16):57-57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里面很多的知识体系、概念和操作等,有很大的相似性。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快速地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学习更多的新内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重视初、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衔接中的知识迁移,促进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信息及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人们对信息处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学生能够从大量信息中选取自己最需要的信息并利用合理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对信息进行合理加工,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而当前处理信息的应用软件非常多,不是每一种软件都能系统学习.那么,学生是否能在学会一种软件之后,具备使用其他同类软件的技能呢?能否在学习了这一软件之后将这种思想应用到学习其他软件之中呢?显然,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的迁移能力会起到很大作用.主要讨论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并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说明培养学生迁移能力教学的全过程,目的在于在新的环境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4.
在开启一段新的学习旅程时,学生所具备的一些前经验,与本课所需要的经验之间,难免会存在一定认知落差。充分考虑个中落差所在,通过温故知新、学法指导、交流分享等过渡衔接模块的设计,对这认知落差进行智慧地缓冲,可以让具有共同特性的知识点或者能力项,组合成更为庞大的知识模块或能力模块,并让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相似文献   

5.
青岛在信息技术服务课堂教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推动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笔者对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它的重要性,"上好每一节课"是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要通过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组织课堂的能力,包括长期的技术功底,也包括短期的教学准备。本文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同时明确自身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一、课堂教学要调正学生认知的倾向 小学数学几何知识多媒体教学课件编制必须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学习的情景.学习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年来一直在不断的深入推进教育改革,这样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也被逐渐的融入到了教育课堂当中,并为传统教学改革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本文主要对信息技术与小学的课堂教学深度结合进行了分析,希望为小学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教学也应拓宽学生学习与运用的领域,注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且近年来信息技术在教育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为教师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也为教师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去分析,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了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此,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架起小学语文教学的桥梁,旨在为其他语文教育工作者融入信息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积极的学习迁移可以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或促进作用,本文就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中的学习迁移进行了说明.并从信息技术促进学习迁移的角度来分析,以促进良好的课堂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设,主要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然而,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而是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又能创造性的发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教学的目的,真正落实“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我们要让每一节信包技术课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而是要让学生提高利用工具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具有能运用又能创新的能力,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老话中的“举一反三”,其实就是学习的迁移运用。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好迁移,不断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呢?  相似文献   

14.
阴永强 《中小学电教》2012,(11):102-102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知识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教师的视野,转变了师生的关系。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那么我们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呢?下面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践证明,优秀的教师,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变条件,变结论,变图形,变式子等,使学生掌握典型习题的解题方法,从而实现做一题会一类,把知识融会贯通,深刻领会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余春红 《考试周刊》2013,(10):116-116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纳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务必逐步推行信息技术必修课,该课的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即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对信息技术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使学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其他学科的学  相似文献   

17.
解利 《中小学电教》2009,(11):39-42
进入21世纪,信息化发展已成为人类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信息素养已经成为衡量人的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我国从2000年对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实行改革,特别把软件作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部分和载体。大部分教师和学生会认为软件就是微软,事实上我国几乎所有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也是围绕微软系列软件为例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18.
正《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13年修订)》中指出,要"丰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习过程应该成为学生充满快乐体验、充满探究挑战的人生经历"。因此,教师应当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会研究,这样才能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展开,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分析,为学生准备恰当的"探究问题""探究范围""探究形式"。笔者就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谈  相似文献   

19.
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逻辑能力是素质教育下的新要求。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注重学生在考试卷上的成绩和分数。而在新教改下,学生的能力成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且在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质量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所谓迁移,学习心理学对迁移的定义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本文对知识迁移理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作一简单介绍并阐述了在英语教学中促进知识迁移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