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的学生好奇心强,而好奇心又是激励人们探索知识的起点,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注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的学生好奇心强,而好奇心又是激励人们探索知识的起点,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注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还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而好奇心又是激励他们探索知识的起点,也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在最佳状态下学习。初中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如何才能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好奇,有良好的印象,调动学习物理积极性呢?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从主体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尝试构建了“知行式”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其操作过程如下(以余秋雨的《都江堰》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6.
活动是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通过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尽情释放。怎样活动,当然有规可循,有法可依,具体说来,主要有如下“八个结合”:  相似文献   

7.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就会主动积极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常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让孩子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不断旺盛成长。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好奇心比好胜心更重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课堂倡导比赛,讲究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好胜心,却让学生失去了好奇心.其实,好奇心才是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创造性的原动力.数学教学如何使学生感到好奇,是我们课堂教学必须研究的问题.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让学生产生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研究表明:当学生对数学感到好奇了,不再感到数学学习苦了,内在的动力就能激发.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相似文献   

9.
徐昆霞 《考试周刊》2010,(10):75-76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起点,是培养探索精神的直接动力。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就会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的学生好奇心强,而好奇心又是激励人们探索知识的起点,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注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因素.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指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态度、好奇心以及情感在促进学生智慧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这些方面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教师本身的感染熏陶,是其他任何手段都代替不了的.”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无兴趣,是主动?是被动?是衡量学生有效学习的尺度,是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2.
《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生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工菘舟老师说:“语文教学亟需诗意之水的浇灌,语文教师亟需诗意之水的滋养。  相似文献   

13.
李伟 《语文天地》2009,(6):51-52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显然,在学习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作用,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它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也在学习活动中生成与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李萍 《教育艺术》2010,(1):78-79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应尽量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获取、主动发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始至终地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中学生处于人生的青少年时期,其最大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而好奇心强又是激励学生探索知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语文课堂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阅读教学中仍是教师提出问题为多,学生主动质疑少。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是获得真知的必要步骤。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而从学生的好奇、好问j求知欲望等特点出发.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质疑”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标》中指出:“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教学需要创新,课堂需要改造,学生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展示,千万别“捆绑”孩子,要放开他们。一.自由地学 要尊重孩子自主学习的需要,让学生自觉能动地学习,有个性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不要“牵着学生走”。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侣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最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  相似文献   

20.
关子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教育新理论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突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历史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就必须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安排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知、体验历史情境,有所感悟、质疑,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自主性和创新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可以通过下列做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