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材观发生了重要的转向:从知识本位走向人的本位、从封闭体系走向开放生活、从知识掌握走向活动建构。就其实践路径而言,语文教师应该以学生发展为价值追求,对教材进行"生本化"处理;以学生活动为重要手段,对教材进行"活动化"处理;以语文素养为重要载体,实现教材的"心灵化"建构。  相似文献   

2.
学生各科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他们获取知识主要靠阅读,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的有理解的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阅读能力形成得早,理解能力则发展得快,  相似文献   

3.
学生各科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他们获取知识主要靠阅读,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的有理解的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阅读能力形成得早,理解能力则发展得快,  相似文献   

4.
王媛媛 《甘肃教育》2010,(12):48-48
一、以学生为主体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这说明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动作用在学习活动中发挥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成为"做、讲、练、议"的主体,尽可能地引导他们自己通过实践操作来展开学习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子灿 《甘肃教育》2009,(12):44-44
一、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爱上数学 卢梭认为:“通过儿童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从他人学来的知识要清楚得多、深刻得多,而且能使他们的身体和头脑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为什么这样”、“能不能那样做”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深化了学习,促进了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中学实践就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初探。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可通过教学情境生活化,课堂对话生活化,实践活动生活化,促使学生在生活化得学习"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用化学知识。  相似文献   

7.
《诗品》有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文学作品的"空白",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其参与完形想象的思维活动,并营造出模糊、朦胧的意境。然而,一个人想象水平的高低与其生活阅历的多少和知识涵养的高下是密不可分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明确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相似文献   

8.
丁庆朋 《考试周刊》2010,(45):76-76
有个"布里丹驴子"的故事,说的是一头驴子在同样大小、同样远近的干草之间,因无法决定选择哪一堆干草而饿死。当然,现实生活中的驴子是不会这样的。我们处于知识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从网络上得到的信息比老师头脑中的知识还要多。当信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难分优劣,要作出选择时,人们往往极易陷入"布里丹驴子"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徐美琴 《考试周刊》2010,(48):59-59
前不久我校举行了"江苏省教海探航领航活动暨华罗庚诞辰100周年"庆典活动,活动中穆传慧老师来给我们上了一节展示课。穆传慧老师技高一筹,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课上他用名言、图片、故事……自始至终向孩子们渗透了这样一种思想:要大胆怀疑,怀疑老师、怀疑书本、怀疑自己,并找出新的结论。他深深地知道:比知识重要的是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中学生最缺少生活体验,没有了生活体验,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与生活相隔,就不能较好地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就不会有对家庭、对社会有较强的责任感。本文认为进行"生活化语文教学",必须得先有"生活",而要有"生活",就必须得先解放学生,也就是先得从改革现在这种极端的应试教育机制开始。  相似文献   

11.
王建平 《广西教育》2010,(19):52-52
依靠听觉获取知识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渠道。教育家严济慈说:"听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要想学得好,首先就要提高听课的效率。"要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不但要教会学生如何听,更要明确教师应该如何讲。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2.
赵静 《考试周刊》2012,(13):21-22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知识只能通过个人的经验与探索发现、建构,不能被训练或吸收。"因而,知识的习得是在一定的情境"活动"中实现的。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在教材中设计了很多"活动"内容,活动的目的是提供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其中有的涉及读图和绘图技能训练,有的需要动手操作或制作地理模型,有的需要开展社会调查,有的涉及开放性讨论,等等,这些"活动"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知识,从产生的过程来看,它总是体现了主体的人性内涵。从知识的接受过程来看,没有主体的理解、体验、内化,被赋予自身的人性内涵,转化为接受者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本身也就没有实现自己的价值。人的本质通过人的感性活动表现出来,人与对象的感性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就是知识的全部内容。从内容来看,知识包含人与对象之间的认知内容、人对对象的情感内容以及人与对象相互作用的行为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知"、"情"、"意"。知识的人性教育价值就表现为对人本身的"知"、"情"、"意"的发展价值。但是,"知"、"情"、"意"总是通过人的相互作用的活动,融合在知识形式中,对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发展性产生制约或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小红 《考试周刊》2011,(87):126-127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仅满足于教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帮助学生从多个渠道汲取养料,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思维。可以说,拓展教学符合英语学科的特点,是"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教师也在不断地学习和钻研教材中,从中吸取营养,丰富知识、扩大视野,开阔思路,才能教得活、教得好。  相似文献   

15.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弗赖登塔尔还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把要学的知识发现或创造出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学习活动,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实施体验性学习的环境,充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亲历中,感受学习的价值与成功,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益。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动"起来,亲历问题的产生、知识的探究、知识的运用和反思学习的过程,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从教材编制和教学实践两方面对苏教版语文教材"活动体验课"提出:在教材编制中存在着选文不当、概念模糊、知识缺席三个问题;针对不同人对"活动"的理解,笔者作出了自己的思考,并且结合相关的案例作了剖析;结合《美国语文》相关活动课程的设计,指出了活动课教材编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学习知识称为"做学问",或者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那么,什么是"学问"?
  学问有"知识,学识"的意思。如作家老舍《茶馆》第二幕:"您这么有学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问也有"道理,水平"的意思。比如"王教授这话说得太有学问了!"学问还可以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如胡适《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七:"凡成一种科学的学问,必有一个系统,决不是一些零碎堆砌的知识。"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事实证明: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高效教学中的知识、方式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效教学是指以有效知识为学习活动对象,通过有效活动方式和有效评价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相对于知识的学术形态与教育形态,知识的学习形态是一种更为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的知识形态.根据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方式,课堂教学活动方式有三种形式:先教后学、先学后教、教学对话,其中教学对话的实践活动方式是"对话性讲解";从评价与学习活动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可以把学习评价分为对学习的评价、为学习的评价和学习内评价.有效发展是实现"高价目标"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生命化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一、自主探究多媒体出示本节课(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学习"三维目标"和重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本课的基本知识点。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刚才自己的学习,思考之后,由每个小组的一名代表回答预习的题目,看一下哪个小组回答得好。"多媒体展示设计好的知识模块,三组题目:(1)一超多强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