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德华 《历史学习》2009,(12):21-22
回纥民族,兴起于隋,至唐而强盛,主要活动于我国北方和西北。回纥原为铁勒的一部,在汉时称为丁零,北魏时称为敕勒或高车。北周和隋时处于突厥的控制之下,铁勒不断反抗突  相似文献   

2.
一回纥的兴起维吾尔族在《旧唐书》中称回纥,它源出突厥语族的铁勒(又名高车)。是我国蒙古草原上的兄弟游牧民族。北魏时期,铁勒的中心驻地在鄂尔浑河流域上游,不久,以乌护氏族为主的部落西迁天山之北,是为西支;以袁纥(又作韦纥)氏族为主的部落则北迁到土拉河以北至色楞格河流域,是为东支。西魏到北周期间(535—581年),以阿尔泰山为中心的突厥人兴起以后,以袁纥为主的东支铁勒人民即处在突厥贵族统治之  相似文献   

3.
聚居于漠北草原的回纥民族一度兴起发展,与唐王朝的由盛转衰形成对比。在唐朝与回纥民族交往过程中,各自均经历了盛衰的发展过程,但彼此之间仍始终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唐朝与回纥之间的交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有具体表现。文章从以上几个方面看唐朝与回纥的交往,分析其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4.
有关回纥汗国古突厥文碑铭的研究,因碑文残缺、释读困难,其成果较多被人忽视。古突厥文碑铭的研究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碑铭的发现和解读、成果的整理和使用、碑铭的重勘和深究。碑铭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语言学、历史学和文化等方面。碑铭的解读成果主要为研究回鹘史或维吾尔史、古代突厥语或突厥历史语言学以及回鹘或维吾尔文化所利用,中国学者的研究今后将在七个方面会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5.
历史是一面镜子,是客观存在的,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异常复杂的,但又是有规律可寻的。 今天,一个严肃的史学家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历史,分析事件,评论人物,总结其治乱兴衰、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探寻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为我们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弘扬民族文化,鼓舞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服务。与此相反,也有人把历史当一个婢女,为达到某种目的,不惜乔妆打扮,随心所欲,胡编乱造,恣意歪曲。《维吾尔人》一书的某些内容及作者的错误结论,就是这样一个类型。本文无暇全面评价《维吾尔人》一书,而是仅就其中论及“唐与回纥关系”的部分,加以研讨、评述、驳议。此无他,意在明是非于今人,正历史于千古。  相似文献   

6.
16世纪初,希瓦汗国建立后很快与俄罗斯帝国产生了关系。从16-17世纪,两国的政治经济交往不断加强,这种关系基本上是平等的。从18-19世纪,除了贸易之外,俄国逐步使希瓦汗国在政治上臣属于它,对希瓦汗国发动侵略。19世纪下半叶,希瓦汗国最终成为俄国的附属国。  相似文献   

7.
一南詔是公元八世紀我国西南以“烏蛮”蒙氏为首的各少数族所建立的。早在南詔以前八百余年的西汉,现今云南境內以滇池地区为中心的滇部落已经从事定居的农业耕作,和关中蜀郡南来的汉族商贾发生极为频繁的接触。此后不久,西部以洱河地区为中心的雋、昆明各部也改变其“随畜迁徙”的游牧生活,逐漸定居并經营农业。由于長期的經济文化交流,滇池地区的少数族在公元三世紀初叶出现了“四姓五子”等  相似文献   

8.
论唐朝与西突厥的关系张兴胜初唐时期唐朝与西突厥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结盟到对抗的曲折过程,双方关系的复杂变化既根源于其战略利益与目标的尖锐对立,又与实力强弱的变易密切相关。和战关系的这个变化,对亚洲大陆的国际格局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观察李唐帝国兴盛的...  相似文献   

9.
可萨汗国与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二世的关系在可萨-拜占廷关系史上很具有代表性。可萨可汗在查士丁尼二世被废黜后收留了他并与之联姻.但是在查士丁尼复辟后却支持反叛查士丁尼的起义军势力,最终推翻其统治。可萨与查士丁尼二世戏剧性的关系始终和可萨人在克里米亚的利益息息相关,正是国家的战略需要,决定了可萨对查士丁尼态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13世纪中期,旭烈兀创建伊儿汗国,在中西交通史上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在黄金氏族内部,诸伊儿汗站在忽必烈一边,坚决反对察哈台系、窝阅台系分裂蒙古帝国的斗争,与元朝保持密切的友好关系,也使伊儿汗国与金帐汗国的斗争局限于领地纠分问题之上。为了实现蒙古帝国向西征服叙利亚、埃及的目标,诸伊儿汗承袭帝国传统的外交政策,企图与基督教西方结成反对埃及马木路克王朝的共同阵线,随着十字军运动的失利和伊儿汗国伊斯兰化,波斯的蒙古人在争夺叙利亚的战争中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包括其他各族在内的总称。在他们发展的几千年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由于种种原因,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彼此之间发生了大量的密切联系和关系。这些联系和关系在多数情况下是融洽、和睦、统一的,但有时也出现矛盾、对抗和冲突。就是这长期的大量矛盾和统一,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发展,历史地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本文所要探讨和研究的,便是这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问题,唐与回纥的和亲。检讨其历史事实,分析其时代背景,探研和阐明其作用及影响,估价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回纥为我国西北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与唐来往密切。在唐与回纥的交往活动中,其与唐和亲达八次之多,为唐与少数民族交往之最,是唐与回纥政治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笔。通过分析八次和亲,从中了解有唐一代和回纥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相似文献   

13.
唐代继承了汉代的和亲政策,并有所发展。唐代宰相张九龄说过:“唐遵汉法,太宗之制也”。唐太宗曾以宗女宏化公主嫁吐谷浑王、文成公主嫁吐蕃赞普等边疆少数民族首领,开创了唐代和亲先例;唐肃宗以后,唐天子曾三次以亲生女儿或胞妹宁国公主、咸安公主、太和公主先后嫁回纥(鹘)可汗。真公主出嫁回纥,成了和亲史上的佳话,也是维吾尔族与汉族在历史上建立姻亲关系的友好篇章。诚然,和亲政策是中央王朝羁縻边疆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4.
一族别及其势力的成长回纥是唐帝国周边的重要部族之一,散处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之娑陵水(色楞格河)一带。以游牧为生,逐水草而居。他们的祖先在我国史籍记载里说是匈奴族。如“新唐书”“回纥传”说:“回纥,其先匈奴也。俗多乘高轮车。元魏时亦号高车部,或曰敕勒,讹为铁勒”。魏书则说:“高车盖古赤狄之余种也。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勑勒,诸夏以为高车……其种有狄氏、表(袁之误)  相似文献   

15.
在唐与回纥的交往过程中,唐朝经常要派遣使者,对回纥进行册封、吊祭及和亲等一系列的活动,其对双边关系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使者作为唐朝对回纥政策的执行者,其自身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其使命完成的情况。因此,唐王朝会慎重地选择出使的使者。本文试图运用所见史料,对唐朝派往回纥的吊祭、册立和吊祭册立使本身的家世、个人修养、出使表现,及返唐后的仕途等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海都一生曾做过两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其一,他恢复和扩大了窝阔台汗国;其二,他企图恢复祖先汗位。从前者来说,他挽救了濒临灭亡的窝阔台家族和汗国的命运,也使中亚的经济和政治得以维持半个世纪的和平与发展。从后者来说,海都因争夺汗位而对蒙古帝国的分裂负有一定责任,但绝非罪魁祸首。尽管他没有达到最终目的,但从其一生作为来看,他仍不失为一个有为的君主。  相似文献   

17.
十八至十九世纪以费尔干纳盆地为中心的浩罕汗国,是当时中亚最大最重要的汗国之一。一七五九年以后的一百多年间,它与清发生过密切的政治、经济关系。本文介绍的是,这一关系史有关的基本史料及其研究概况。一般来说,愈是接近近代的事情我们愈是知道得多一些,但也有例外的。瓦姆别里(?)在一百多年前就写道:  相似文献   

18.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唐统治时期,在唐王朝的扶植下云南区域内崛起了一个强大的王朝——南诏。从天宝至大和年间这80多年时间里,南诏与中原王朝之间时聚时分,先有天宝至贞元年间的南诏叛唐投靠吐蕃;后又有贞元十年的点苍山会盟,南诏与唐和好。至大和年间,南诏又发动了侵略成都的掳掠战争。这中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是什么原因使南诏与唐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就出现了几次分分合合的局面呢?笔者打算通过本文来解答这些疑问,并通过史料来分析、论证剑南西川节度使在南诏与唐的关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公元八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发生安史之乱,回纥出兵协助唐朝平叛。杜甫《秦州杂诗》第七首有“防阿赴沧海,奉诏发金微”之句,后半句即指其事。唐人沿用汉朝习称,把阿尔泰山叫做金微山。如《全唐文·命吕休璟等北伐制》中有“长驱沙漠,直指金微”,讲的就是讨伐阿尔泰山区的后突厥默厥。《通鉴》载:“郭子仪以回纥兵精,劝上益征其兵以击贼。怀仁可汗遣其子叶护及将军常德等将精兵四千余人至凤翔”。《旧唐书·回纥传》载:至德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杨博文同志的《试论回纥与唐关系的几个问题——和刘戈同志商榷》(载本刊1986年第四期)一文的辩驳。作者认为回纥在“唐朝初年兴起于蒙古草原”,他们曾“帮助唐朝消灭敌对力量突厥,解除了唐朝西北方的边患”。“牟羽可汗要与唐为敌”而“顿莫贺政变……是为了保全回纥本身”,“力争与唐朝保持和平友好关系”。在“突董事件”中张光晟“不分青红皂白,将九百多口人聚而歼之”是“一种残杀”,“应受到谴责”。不同意杨博文同志在这些问题上的相左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