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太平天国早期石达开部曾经过龙岩;后期太平军在江南失败后曾退守龙岩,余部在闽粤赣边界被左宗棠歼灭。两度入岩的太平军情势,军纪各不相同,从龙岩当地至今流传传说,评述其失败必然命运。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曾国藩》一书的艺术成就,并对其中隐含的哲学与历史问题加以讨论。曾国藩与林则徐基本上是同一类人,在吸收外来新事物方面,曾超过林;无情的历史逻辑使其成为镇压太平军的刽子手。太平军夺取天京后,洪秀全等事实上已经形成一个新皇族;起义军内部和清延内部,双方都发生过内讧;太平军失败的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以圣经、上帝为信仰成了自我孤立的重大因素。  相似文献   

3.
临清战役是太平天国北伐战史上意义重大的一次战役。太平军北伐援军在这次战役中的失败,使林凤祥、李开芳领导的北伐军断了后援,终致最后失败,给太平天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本文拟对临清战役和太平军在此役失败的原因,作些探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曾国藩》一书的艺术成就,并对其中隐含的哲学与历史问题加以讨论.曾国藩与林则徐基本上是同一类人,在吸收外来新事物方面,曾超过林;无情的历史逻辑使曾成为镇压太平军的刽子手.太平军夺取天京后,洪秀全等事实上已经形成一个新皇族;起义军内部和清廷内部,双方都发生过内讧;太平军失败的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以圣经、上帝为信仰成了自我孤立的重大因素.  相似文献   

5.
第五课曾国藩反革命一、课时计划第一课时——反革命地主武装的出现(第十一页) (1)曾国藩的出身及其办团练。 (2)“湘军”是反革命的屠杀中国人民的反动的武装。 (3)曾国藩是效劳外国侵略者和给满清帮凶的刽子手和双料汉奸。第二课时——湘军进攻太平军(第十二页第一段) (1)反革命“湘军”的屡吃败仗。 (2)太平军的内部分裂给反革命的武装以可乘之机。 (3)天京沦陷与太平军英勇的继续战斗。第三课时——太平军失败的原因(第十二页第二段到十三页) (1)太平军在近代革命史上的伟大成就和历史意义。 (2)太平军失败的决定原因在於受历史时代和历史条件的限制。 (3)我们要吸取太平军革命的宝贵经验和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6.
镇江自古形势险要,军事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与古城南京唇齿相依。太平天国时期,镇江是天京的东南屏障,太平军占有镇江达五年之久,稳定了天京乃至整个东南地区的局势。1857年12月19日,清军重占镇江城,天京门户洞开,太平军失去了军事上的主动权,镇江的失守是太平天国军事上的重大失败。  相似文献   

7.
向中银 《重庆师专学报》2000,19(1):57-59,62
晚清时期,清政府曾两次聘请洋人担任中国军队的统将,而这种聘清活动又都是在内忧或外患严重之际进行的,由受聘洋将统带的军队陉加速了太平军的失败,又推动了清军的近代化,但教训亦是深刻的,即对中国主权造成了一定损害。  相似文献   

8.
气候是导致太平天国北伐失败的一个重要外因。北方恶劣的气候不仅对太平军北伐将士产生影响,而且严重影响北伐军后勤物资的补给,从而对北伐战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八五三年至一八五八年的五年多时间里,太平军在江西同清军、特别是同曾国藩的湘军进行了英勇斗争。本文旨对这段斗争中太平军在军事战略上的得失作一粗略的探讨。(一) 一八五三年五月,太平军在北伐的同时,出师西征。六月,太平军到达江西的彭泽和湖口,并由鄱阳湖沿赣江而上,直驱省会南昌。南昌地处旷衍之区,当时南昌的清军兵备松弛,太平军曾想一举袭占该城。二十四日,太平军抵达南昌城下,但前往江南帮办军务的江  相似文献   

10.
1852年6月5日,太平军在全州以北的蓑衣渡遭到清军伏击,损失惨重,不仅北进湖南的作战计划被打破,而且,南王冯云山也在此役中不幸去世,从而给太平天国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从一定程度上说,蓑衣渡战役是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先兆。  相似文献   

11.
1860、1862、1863年太平军石达开部曾三次进入贵州,其中1863年进入贵州的一支太平军同贵州各族起义军结成一体,并肩战斗,直到1872年最后失败。太平军在贵州的战斗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一部分,目前对它介绍的还不多,本文就此作一概述。一 1857年,石达开率数万太平军从天京出走后,转战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南等省,想从湖南经鄂西入四川。可是1859年在湖南遭到湖南巡抚骆秉章的阻击,被迫退到广西。8月,石达开与国宗石镇吉包围桂林,在这里他们制订了“假道黔境,以窥蜀疆”的新进军路线。贵州从1854年以来,在太平天国革命的鼓舞下,就不断爆发各族人民反抗清政府的斗争,到1859年已遍及全省。清政府在贵州的军事力量本来就很薄弱,饷粮又不能自  相似文献   

12.
1860年、1862年太平军曾三次进攻上海,写下反帝反封建的光辉章页。上海,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和中外反革命蚁聚的巢穴。太平军攻夺上海,对于粉碎中外反革命的勾结,巩固江浙根据地,保卫天京,集中全力打击顺江而下的湘军,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1862年初太平军第二次进攻上海时,在高桥地区留下了不少战斗遗迹、  相似文献   

13.
江西士绅与太平天国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深感于绅权被僭越和打击,加之与太平天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鸿沟和清政府不遗余力的拉拔,江西士绅群体普遍蓄有一种与太平军相仇的心态,这种心态继而又衍生成为一系列敌视和抗拒太平军的行为,方面军是在江西这块受太平军冲击颇巨的地区,太平军、士绅,清军三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的体现,也是江西太平军致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1860年8月太平军进驻常昭(今江苏常熟)起,到1863年1月太平军守将骆国忠叛变,太平天国在常昭共统治了二年多时间。在这期间,为建设根据地,太平军曾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概括起来可分三个方面,即:土地关系、赋税、商业。首先从土地关系方面来看: 太平军占领常昭,“邑尊及儒学佐贰各官尽行逃避,庞公也渡口至上海去”,太平军于是将“翁,庞、杨、王诸宦注明原籍田尽入公,伪官目为妖产”,还将各寺山田暂入难民局,以备薪蒸。太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时期,右江地区的壮族土司制度及其残余,大多数曾遭受太平军的直接打击;在西林岑氏土司后裔的管辖范围内,甚至出现了主弱佃强的社会现象。事实上,太平军几乎对主要的壮族土属地方都曾直接或间接予以打击,这是继北宋平定侬智高事件之后,壮族核心地区经济基础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6.
关于咸丰十年上海战役,学界多关注其战略意义,而忽视战役进程中李秀成和洪仁玕的意见分歧。通过梳理史料,可以发现,虽然洪仁玕与李秀成私下商定东征苏常沪,并在天京军事会议上得到洪秀全批准,但是随着太平军逼近上海,李秀成主张武力占领上海,而洪仁玕为维持与西方的议和关系,背弃初衷,甘愿放弃上海。洪仁玕态度的转变对于上海战役的失败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而学界把太平军此后一系列的失败皆归咎于李秀成未能占领上海,也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17.
太平军石达开部和中央红军都曾受阻于天险大渡河畔,两支队伍处于相似的困境,但由于民族政策、军事战略方针、时代背景和革命性质的不同,最终的结局截然不同太平军石达开部在大渡河畔全军覆没,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成功.  相似文献   

18.
史式同志的近著《太平天国史实考》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该书30多万字,就太平天国历史中的专用词语改字造字、地名人名、政权结构、文献真伪以及石达开的出身、远征及失败史实等100多个问题进行了扎实的探颐索隐工作。得出了许多令人信服的结论。注重运用第一手资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作者曾先后在太平军活动过的重要地区如南京,广西,四川等  相似文献   

19.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但究其主观原因还在于“由宗派性、保守性、安乐性而引起的腐败,腐败延滞了太平天国革命形势发展的大好时机;腐败使太平洋天内部充满了矛盾,争权利、互相残杀、;腐败使其乱封“王”引起派别斗争,严重削弱了太平军的军事力量;腐败在太平天国的高层领导中表现为生活奢侈、追求享乐、严重脱离群众,使之失去革命斗志,这些是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一八六三年,李鸿章、程学启的淮军和英人戈登的“常胜军”,联合进攻苏州。坚守苏州的太平军英勇抵抗,淮军和“常胜军”屡遭重创。因军事进攻损失很大,戈登就向李鸿章建议,用诱降的计策在太平军内部进行颠覆活动。戈登说;“要是抚台不答应给予苏州诸王优惠的条件以诱使他们来降,我认为我们攻城就要遭到失败。”又说:“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