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旅游为现代人发现美、感知美、理解美营造了良好的空间,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导游,作为沟通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的服务中介,对于提高游客旅游审美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旅游者的美感发展阶段,导游对于旅游者的审美引导,应达到三大目标。而为了实现这三大目标,导游应注重自身美学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旅游是以山水风景为对旬的观赏审美活动,因此,1、游鉴风光要慢慢走。2、移点观赏方可见景。3、随宜曲折才能入佳境。4、月旦群芳不宜褒贬而须品其殊色。5、避尘嚣,享天籁,欣赏听觉美。6、导游辞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3.
洪波 《考试周刊》2008,(51):129-130
本文主要阐述旅游文学和旅游工作二者之间的渊源关系,揭示了旅游文学在旅游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具体分析了旅游文学在导游工作中的作用,并就在导游工作中如何具体运用旅游文学知识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论述了审美主体在旅游美学中的作用。笔认为,旅游旅游中是审美主体,旅游过程是主体积极动情、综合的审美活动。审美主体有审美需要和审美动机,并有差异性和共同性。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是保证和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今天,这方面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却存在许多问题,作为旅游服务行业与旅游者的最重要媒介,导游服务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我省有着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在地域历史文化旅游服务中,导游人员必须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自觉掌握相关知识,在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自觉强化素质,为旅游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旅游是人类特有的审美化活动,它的主要方式是体闲与游玩。它的积极意义是使生活比职业更宽广,心情比功利更浩阔,精神上自由潇洒,不为利害得失所拘束,这就要求尽可能提高旅游的审美化质量,充分发掘出旅游的审美内涵和化意蕴,懂得和遵循旅游的审美态度、特点和规律,努力提高审美的修养与能力。  相似文献   

7.
周爱梅 《华章》2007,(5):124
导游工作者在旅游活动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怎样提高导游人员的审美修养成为加强导游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本文结合美学知识分析导游工作者应从语言、审美形象、文化知识等方面注重自身的审美修养.  相似文献   

8.
学校结合特有的旅游资源,确立以"我是小导游"这一活动作为学校特色。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把汤山旅游资源发挥旅游文化效应,将千年文化传承,把文明旅游的精神传递,同时通过对学校特色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总结找准活动的生长点,重视在细节上与地域特色文化元素融合,打造校本导游文化课程,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特色教育模式,既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特长,也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9.
倡导文明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健康发展,提升国际旅游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导游作为旅游服务的核心人物,与旅游者的关系密切,倡导文明旅游是导游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身体力行,在核心工作导游讲解中融入倡导文明旅游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论花卉在旅游中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花卉的旅游审美意识产生于游人对花卉的兴趣 ,是游人从形式快感、移情作用和花卉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体验感受的 ;花卉在旅游中的审美特征 ,包括其自身的形态之美、意境之美、精神之美和生态之美  相似文献   

11.
用现实社会里富有震撼力的美好事物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审美新期待,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通过在广阔的范围内进行审美教育,可以使人们从普遍的、客观的意义上深刻理解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要通过塑造鲜活的、富有鲜明时代特点的人格典范增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阐释、说服和导向功能;通过当代美育方法的科学选择促进先进文化建设全面健康蓬勃发展;通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直观形象的、富有震撼力的社会美好事物为基本内容的教育,提高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通过开展以社会美好事物为主要内容的普遍的审美教育,从整体上夯实先进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加快建设步伐;通过审美教育进一步加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促进每个人的知识、情感、意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树立典型的根本目的是以优秀的事迹感染人,高尚的品德鼓舞人,从而激发人们仿效学习的热情。在教师的典型宣传中目的与效果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反差,分歧的焦点不在伦理价值判断上,而是直指美学价值。传统先进标准的畸形、媒体煽情策略的滥用、权力趣味的僵化定向是造成审美反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仡佬毛龙审美特征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仡佬毛龙是贵州省石纤县仡佬族世代相传民间信仰的表现形式,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仡佬毛龙审美特征主要彰显为表现性与再现性相结合、动态性与情景性相结合、虚与实相结合、人与自然相融合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育中有许多美育因素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有山水风光之美,人之美,结构美等十余类;实施审美教育可从注重导读、创设情境等六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5.
从语文教改探讨中,提出了语文审美教育的观点.首先,是寓教于美的理论;其次是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重在提高语文教学的艺术性,真正达到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知识与审美能力同时提高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莎士比亚剧作中,韵文(verse)和散文(prose)常常交替出现。这种现象既复杂又具有奇特的魅力。莎士比亚常在这两种语言表现形式之间来回调换使用,以达到不同的目的和戏剧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是武夷山发展旅游的重要战略措施。本文分析了该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和重要意义,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美的规律就是实践-创造的自由法则。美的规律首先是在人类的物质生产之中形成的创造性自由法则,也就是物质生产之中生产者按照自然界的“物种尺度”和“人的尺度”来进行的创造性自由程度。从物质生产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到话语生产的自由创造,人类的实践活动逐步扩展到精神领域,形成了符号创造的自由法则,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也由物质的、现实的领域拓展到象征、移情等符号化、非现实的领域,生成了审美符号的创造性自由法则,从而使得人类的实践活动生成为审美活动。从话语实践的自由创造到精神生产的自由创造,人类的实践活动生成了比较纯粹的审美活动———审美意识形态,即文学艺术,审美意识形态的创造性自由法则就是纯粹的“美的规律”。不同形态的实践-创造的自由法则适用于不同形态的审美活动,反之物质性审美活动、符号化审美活动、意识形态审美活动的自由程度又生成不同的“美的规律”,不断推进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逐渐走向人类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他人(社会)、人与自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电视剧领域推出的一批家庭伦理剧相继在国家和地方电视台播出,具有代表性的如《渴望》、《咱爸咱妈》、《婆婆》、《大哥》、《大姐》、《嫂子》、《老娘泪》等。为什么这些电视剧能够赢得大众的共鸣,甚至赚得许多人的眼泪,原因在于它们共同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叙事经验,其中,民族文化中超稳定文化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诗画文化一样 ,重写意、表现 ,创造意境 ,是一种立体的、可视的需加以体味的意境 ,是三维的中国画 ,立体化的山水诗。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的底蕴是相一致的 ,是其主体审美精神与物质材料“天人合一”的产物 ,在学理上迥然有别于西方园林。当然 ,这一美学特征是逐步形成的 ,有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