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古诗人皆"入蜀"的说法萌于中唐韩愈,宋代渐成气候,宋人对杜甫的入蜀尤为关注,明清时期对于"入蜀"现象的认识上升为规律总结,这一说法得以最终定型。作为对文学史现象的高度概括,此说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对其深入研究,必有助于加深对中国文学的地域性特征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巴蜀的文化和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2.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本文根据现存资料,兹对诗人李洞的蜀中诗歌创作加以考索、辨正。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贰臣关注的焦点主要是清初的贰臣文人和中国历史上典型的个案,没有从深入而广泛的意义上去探讨各个时期在王朝更替之际出现的贰臣现象。文章以五代入蜀的10位贰臣诗人为例,探析了五代入蜀贰臣诗人大量出现的背景及原因。  相似文献   

4.
苏颋入蜀考     
苏颋是初盛唐之交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与张说并称“燕许大手笔。”他先后两次入蜀。首次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春入蜀,于本年秋冬之际返回长安。第二次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夏入蜀,于次年秋冬之际返回长安。两次入蜀路线大致相同,皆由长安向西到宝鸡,再南向汉中入广元进入蜀中。  相似文献   

5.
“僚人入蜀”是西南民族史上的一件大事,影响颇大。它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使四川的人口、民族构成及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促进了僚人社会的发展,也丰富了巴蜀的民俗和语言。但对四川的经济化、社会秩序均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公元4世纪,两晋南北朝成汉时期,贵州境内几十万僚人北上入蜀,深刻地影响了西南地区社会发展。作认为,昆明人东侵入黔,与土濮人剧烈冲突,晋汉蜀民外徙,南中地区长期战乱以及晋汉官吏的压榨掠夺等,均是僚人大规模迁徙入蜀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罗隐入蜀考     
罗隐于咸通十三年秋沿江入蜀,入路岩幕,次年秋后离蜀北归;其在蜀中的主要活动范围是成都至利州一带。  相似文献   

8.
薛能入蜀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能是晚唐著名诗人,作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李福的副将,他曾于唐懿宗成通五年春夏之交入蜀,七年四月后为嘉州刺史,于成通八年五六月之交的夏日返回长安,其入蜀和出蜀路线基本相同.薛能前后事蜀三年,在蜀中写了不少的诗歌.  相似文献   

9.
宋初文人张咏是在兵乱战火之余入蜀,对巴蜀地域实行驯化,敦促蜀人应举入仕,提倡俭约之风,改变了巴蜀地域的士人风习,使巴蜀地域迅速成为赵宋王朝的归化之地.张咏的入蜀,对巴蜀地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郭震入蜀考     
郭震是唐代著名的军事家和诗人,他于唐高宗咸亨四年(673)十八岁中举后入蜀为通泉尉。在蜀中曾铸钱掠财"以济四方",与著名诗人陈子昂交往,作有著名诗歌《宝剑篇》。因而受到武则天的重视,受召于武则天长寿二年(694)或证圣元年(695)离蜀入京。  相似文献   

11.
黄庭坚曾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5),因编修《神宗实录》失实的罪名,被贬为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安置黔州(今重庆彭水),后又被移置到戎州(今四川宜宾),一直到元符三年(1100),才遇赦东归。他在蜀中度过六年多的谪居生活。其被贬入蜀既是他实事求是地坚持自己见解的结果,更与北宋党争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入蜀记     
沈燕 《当代学生》2012,(18):38-39
十九日。早,游东坡①。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  相似文献   

13.
张鸣 《老年教育》2006,(11):9-39
其一,“笑刘邦”: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叫沛县。笔者注:“奶奶”应读作“奶奶的”,以骂娘的话入诗,真是狗肉将军本色。  相似文献   

14.
解读唐诗中百牢关位置者多从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百牢关即西县白马关之说,严耕望考辨为在三泉县西南约七十里处嘉陵江东岸的七盘岭附近,且提出初在西县唐末五代移至嘉陵江畔的"迁移说"。考察元稹入蜀纪行诗可知百牢关确非白马关,推算元稹行至百牢关的时间可进一步证明百牢关当在嘉陵江东岸七盘岭附近,且通过与武元衡、于邺等诗人诗歌及相关史料相互印证,可推断出百牢关至少在中晚唐时期位于今广元市大滩镇南的七盘岭北侧附近。  相似文献   

15.
“大鞭子一甩嘎嘎地响哎,七挂大车下了岗哎。今年咱送公粮排来了个头一行哎,化学肥料新农具,满呀满车装,为明年准备好、夺取丰收干一场。”这首题为《越走越亮堂》诗,  相似文献   

16.
桓公入蜀     
桓公~①入蜀,至三峡中,部伍~②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③岸哀号~④,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⑤其人。(选自《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1984年版)  相似文献   

17.
诗歌鉴赏综合课让诗人进课堂,从心理学的角度让学生真正进入课堂角色,打破了教法上翻弄花样,做表面文章的做法。综合课就是整合课,写诗本身就是一种沉潜内心的整合,一种无声胜有声的解析,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让诗歌摄取学生心灵的原生态,写诗的内向性,使综合课的诗歌教学极大程度地内化与升华。  相似文献   

18.
韦庄入蜀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昭宗天复元年(901),韦庄被西川节度使王建辟为书记后入蜀。韦庄屈身幕府则不失为一种托身得其所的识时务之举。那么王建为什么会辟举韦庄掌书记,韦庄为什么又愿意去接受王建的召辟呢?这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所谓偶然性,就是前面我们提到过的王建与韦庄有过一次偶然的接触。  相似文献   

19.
“王夫子“是我在乡镇中学教语文时的同事.因他年岁大,教龄长,又戴副眼镜,一开口便妙语连珠,“不尽诗词滚滚来“,于是大家便给他冠以“王夫子“这一雅号.……  相似文献   

20.
陆游在入蜀途中多有创作和评论,其《入蜀记》是他在乾道六年自山阴赴任夔州通判途中所写的日记体游记。《入蜀记》称引唐诗凡六十多处,分为即景忆诗、借诗抒情、文献考证和地理考辨四类,形式上以一联两句为主。《入蜀记》称引唐诗最多,这体现出宋人对唐诗的推崇;而其中又以李杜的诗句居多,这反映出陆游对李杜作品的喜爱,也透露出陆游的诗学观念。对唐诗的称引不仅增强了《入蜀记》的艺术表现力,也对陆游入蜀诗的创作和后世游记的写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