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老乞大><朴通事>中的"好"都用作形容词和副词,<朴通事>中"好"还用作动词.副词"好"由形容词"好"虚化而来.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老乞大》、《朴通事》中的“是……也”式,认为《老乞大》、《朴通事》中这种格式即使是读书腔的混入,也和当时的口语体系相容。  相似文献   

3.
根据人与人之间称呼方式、称呼情感、称呼内容等方面的不同,把《朴通事》中的称谓语归纳为八类,并据此分析了《朴通事》称谓语在语用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朴通事》是朝鲜人学习汉语口语的学话手册,作者不详,据考证.它是中国元代写成的.《朴通事谚解》是《朴通事》的注疏本.本文据以对元代量词作断代的静态的描写,希望对汉语量词发展史的研究有所帮助.本文作者认为,《朴通事谚解》中的量词和现代汉语量词从体系和范畴来看,基本相同.只是某些方面,如量词词缀化构词法、量词的重迭形式等发展得还不够充分.有的类别词如“匹”、“个”、“隻”等还不够稳定.  相似文献   

5.
《朴通事谚解》中助动词"愿"的语义语法特征与敦煌变文和现代汉语助动词"愿"的语义语法特征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助动词"要"的语义与敦煌变文的助动词"要"语义相比,多了表示"可能"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助动词"要"语义相比,还没有出现用于比较句、表示"估计"的用法;在语法上,《朴通事谚解》用来修饰"要"的副词既有近代白话词汇系统的副词如"却、方、待"等,也有属于现代白话词汇系统的"只、也、都、还"等,呈现过渡趋势。  相似文献   

6.
《老乞大》《朴通事》大约流传于元代末年,是两部被高丽、朝鲜人用来学习当时汉语的会话书。通过对谚解版本《老乞大》和《朴通事》中"子""头""家""儿""生"五个词缀的使用情况进行分类总结,了解词缀在元末明初时期北方口语的使用情况,以及这些词缀从近代汉语时期到现代汉语时期的演变。这对近代汉语的词汇研究乃至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词汇的演变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朴通事谚解》作为朝鲜时期重要的汉语教科书,反映了北方口语的真实面貌,是研究元末明初语言的重要语料.本文以《朴通事谚解》中的疑问代词为研究对象,从其概况、语义、语用、语法功能四方面进行描写.  相似文献   

8.
《训世评话》是继《老乞大》《朴通事》之后又一种重要的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但是与《老乞大》和《朴通事》相比,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以《训世评话》书名为切入点,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角度,对《训世评话》进行再认识,以期在重新充分认识《训世评话》形式与内容的基础上,给目前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樊瑞凯 《现代语文》2014,(12):148-149
《老乞大》、《朴通事》是元末明初以当时的北京话为标准音编写的专供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会话手册,成书后被看作最权威的汉语教科书。后来,为适应不同时代朝鲜人学习汉语的需要而多次修订。[1]《老乞大》一书讲几个高丽商人与一个姓王的中国商人一块去北京做买卖的全过程,采用会话体编写而成,内容围绕经商活动展开,涉及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介绍汉语学习情况、住宿、讲亲戚称谓、讲命案、讲风俗习惯”等话题。《朴通事》的内容更为广泛,以春天三十位朋友在一个名园里举行赏花宴会开头,以两位中国文人拜会高丽秀才、秀才讲述高丽开国过程并赠送土宜结束,中间穿插了大量的日常生活场景,甚至包括吵架骂人、求爱调情的段落和状纸、书信的范文,可见编者考虑之周到。[2]郭作飞指出《老乞大》、《朴通事》是现今所能看到的古代朝鲜半岛最早的汉语教科书,可能也是现存最早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口语教材。[3]《老乞大》和《朴通事》是姊妹篇,前者适合初学者,后者适合中高级。  相似文献   

10.
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神魔小说《西游记》,流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一直拥有最广泛的读者,赢得不同知识层次的人的喜悦,近年编成电视连续剧一再上演,轰动国内外,在许多国家兴起一股《西游记》热.然而《西游记》决非近年才传至国外的.早在元朝时,朝鲜舌官边暹、朴世华等十二人即辛勤致志奉敕编辑朝鲜古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其中收录了《西游记平话》中的片断,同吴承思《西游记》46回车迟国斗法情节相类似.在《朴通事谚解》中,“孙行者”、“西天取经去时节”、“逢多少恶物刁蹶”三处小注下解释《西游记平话》中  相似文献   

11.
"超"由动词语法化为副词在南北朝结束.这一过程中,"超"开始独立作谓语,后进入动宾结构和联谓结构,成为语义重心,化为形容词;再后来"超"与形容词组合为联合结构并逐渐化为副词.现代汉语"超"没有作为副词这个义项,目前兴起的副词"超"既是语言继承也是语言创新.  相似文献   

12.
“就”是现代汉语中较活跃的一个副词。本文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对“就”进行了分析。在句法平面上,限定副词“就”的主要功能是对其后的动词性成分起限制作用,有时也用在形容词性成分、体词性成分、分句前起限制作用。在语义平面上,限定副词“就”的语义既可前指,也可后指,且有时指向并不唯一,情况复杂。  相似文献   

13.
从用法方面对“可惜”一词做出概括和总结。“可惜”有形容词、副词两种词性,可以作谓语、定语、补语、状语;在句子中可以位移、重复,还可以独用;有时表达讽刺,有转折的意味。最后对“可惜”和“遗憾”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义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主要分析了“程度副词 名词”结构生成的语义条件和认知基础,并把“程度副词 名词”结构和“程度副词 形容词”结构作了比较,指出这两种结构在意义和功能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三言》中“这样”的用法有“这样 名词”“这样 数量短语”“这样 偏正短语”“这样 形容词”“这样 动词”“名词 这样”“动词 这样”等7种,这里包括了“这样”作为偏正短语、指量短语和指代词及副词等一系列用法,从中可以大略反映出其语法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静宁方言中"很"的使用情况和性质的简要分析考究,认为"很"在静宁方言中既可以用为表程度和范围的副词,又可以用为形容词,并且这两种用法是在汉语发展史上不同阶段产生后交汇并行使用的。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很"是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词,其语法功能活跃,使用范围广泛。在日语中与"很"对应的副词非常多,但是它们的语法功能却没有汉语的活跃,可以说"很"的日译是一个难点。文章从"很"修饰形容词、修饰动词、修饰"不+形∕动"结构、修饰成语、修饰一部分名词五个方面讨论了"很"在翻译成日语时可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附加式形容词在西安话的形容词中占有较大比重。西安话中的附加式形容词在结构方面可大致分为"A活?A实?A气"、ABB和"A+其他词缀"三种类型;句法方面,它可在句中做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部分可重叠或受程度副词、否定副词的修饰;表义方面,它最显著的特点是生动贴切、色彩鲜明;语用方面,它总体上具有形象性、生动性、能产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且同类型词语的连用能够起到工整句式、补充意义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9.
许多英语学习者对于the的错误理解 ,形容词比较级前the的用法有三种情况 ,the不仅可从用作定冠词 ,还可用作副词 (指示副词或连接副词 )。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英译汉中动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副词、名词与形容词的互相转译,以及名词译成副词、形容词译成动词、副词译成动词、介词译成动词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