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情歌是紫阳民歌中的精华。紫阳情歌投射出的情感可分为苦情和欢情两种样态。紫阳情歌中的抒情形象多是纵情高歌的“欢情者”,而为情所困的“苦情者”相对较少。欢情多于苦情的原因只能在情歌文化生态视域下得到揭示。从文化功能上看,紫阳情歌记录了大山中的儿女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为考察紫阳山地民众生存及精神变迁提供了宝贵的民俗资料。同时,紫阳情歌从艰难的生存挣扎中提炼出的芬芳的诗意,舒缓了跋涉劳作在山岭荆棘间的民众的生命焦渴。  相似文献   

2.
紫阳民歌与紫阳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其分布受制于紫阳的地理环境。因而对紫阳民歌的理解,必须与紫阳的地貌特征结合起来。紫阳民歌对自然地理因素描写,反映了紫阳民歌独特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3.
山西民歌以符号形式呈现具有生命活动的意义与情感。山西民歌衬词中的符号功能以山西民歌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情感意义为依据,山西民歌衬词中符号的情感意义是在其认知功能和传播功能上体现的。本文从山西特殊的地域形态入手对山西民歌的符号功能以及山西民歌衬词中符号的情感意义出发,来解读山西民歌形态本源的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4.
紫阳民歌对人类爱情生活的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描写,对人类的情感本质进行了有深度的表达。在精神向度的追求上,紫阳人个性乐观、注重情感的过程,极少“苦情”的表达;在两性关系上,紫阳民歌突出女性的优势地位,封建宗法观念淡薄,这与其地域环境有关,也是中国爱情描写中非常少见的现象,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5.
紫阳民歌和紫阳人生产生活、精神面貌之间呈现出一种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首先,紫阳民歌产生于紫阳人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紫阳人特有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态度的基础之上。其次,紫阳民歌反过来又滋养着、浸润着紫阳人,一则让他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上浓郁的艺术气息和审美价值,二则紫阳民歌又陶冶了紫阳人的精神,净化了他们的心灵,提高了他们的艺术气质和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6.
本文具体分析了紫阳民歌音乐的地域特色和外来民歌对紫阳民歌音乐的影响,论证了紫阳民歌"南北兼容"的特征:既有北方民歌的粗犷豪放,又有南方民歌的柔美秀丽。  相似文献   

7.
民歌是民俗资料的重要载体,是传承民俗的一种重要工具。本文通过对紫阳民歌的整理和分析,努力发掘其中有关紫阳民俗的艺术表现内容,并结合紫阳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了解说。全文分上、中、下三篇,分别介绍和解说了紫阳民歌中所表现的紫阳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  相似文献   

8.
民歌是民俗资料的重要载体,是传承民俗的一种重要工具。本文通过对紫阳民歌的整理和分析,努力发掘其中有关紫阳民俗的艺术表现内容,并结合紫阳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了解说。全文分上、中、下三篇,分别介绍和解说了紫阳民歌中所表现的紫阳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  相似文献   

9.
民歌是民俗资料的重要载体,是传承民俗的一种重要工具.本文通过对紫阳民歌的整理和分析,努力发掘其中有关紫阳民俗的艺术表现内容,并结合紫阳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了解说.全文分上、中、下三篇,分别介绍和解说了紫阳民歌中所表现的紫阳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  相似文献   

10.
紫阳县在明、清时代曾有大批外省人因各种原因落户入住.客民的迁入造成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相互融合.本文探讨了明清移民活动对紫阳民歌在文学和音乐两方面所造成的影响,以追溯紫阳民歌"北地南腔"、"南北交融"特点的形成原因.上篇已发表,通过对歌词文本的对比分析来论证移民活动对紫阳民歌的影响;下篇分别从歌词所反映的地方自然风貌和社会生活内容上,从音乐曲调的相似性上,从歌词的方言特点上,来论证移民活动对紫阳民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信阳本体民歌中的歌词含有许多语气助词,它们或长或短构成了民歌中的衬句。衬句作为民歌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音乐语汇,在运用最初仅仅是情绪表达的需要,随着衬句在歌曲中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类型越来越程式化,就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有的在民歌中发挥着连接或舞蹈作用,有的主要体现为抒情功能,有的则是制造悬念,引起听众情感的期待。探讨信阳本体民歌衬句功能的多样性,便于我们深入地了解信阳本体民歌音乐结构流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紫阳民歌的比喻修辞手法多样,形式灵活,具有质朴新奇、即情即景、诙谐幽默、鲜活灵动等艺术特色,同时体现了紫阳人的宗法伦理观念、农本位意识、幽默豁达的精神品格以及紫阳独特的地域特色,从而使紫阳民歌在艺术表现方式、艺术特色、文化价值三方面达到了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3.
用对比的方式,将紫阳民歌中的部分方言词跟四川方言相对照加以解读。全文分两部分,(1)比较紫阳方言和四川方言语音异同,(2)对照解读紫阳民歌方言词。  相似文献   

14.
紫阳县在明、清时代曾有大批外省人因各种原因落户入住.客民的迁入造成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相互融合.本文探讨了明、清移民活动对紫阳民歌在文学和音乐两方面所造成的影响,以追溯紫阳民歌"北地南腔"、"南北融汇"特点的形成原因.上篇主要从歌词的相同或相似性上来分析论证移民活动对紫阳民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冯梦龙<山歌>与"白茆山歌"的歌词结构等诸因素的分析,作者认为"白茆山歌"是对以冯梦龙<山歌>为代表的明清民歌的稳定继承.作者从历史文献和民间传承方式两方面论证了"白茆山歌"稳定继承<山歌>的潜在原因,探讨了<山歌>未记曲谱的可能性因素,进而认为尝试以"白茆山歌"的曲谱填入<山歌>的文词,不失为揣摩明末民歌风韵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