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谏官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他们通过对儒家道德标准规范的阐释来约束君主言行。谏官古已有之,然而唐以前的各个朝代,谏官往往废置不定,难成系统,直至唐代,谏官体系才发展到成熟、完善的阶段。其成熟的标志,当是以拾遗为代表的低品谏官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唐代的职官体系大体上是在沿用隋代职官体系的基础上,补充、发展、完善起来的,是中国职官制度的一个新的高潮,为后世职官制度的发展奠定了模范性基础,而在完备的唐代职官体系中,“为使则重.为官则轻”的使职差遣制度是唐代职官的一大特点,本文将对唐代的使职箍遗制度的形成、发展、以及利弊做一个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唐代的谏官制度建立在以前历朝基础之上,并形成独特的责权体系及运作机制。唐朝存有谏官进谏和御史台谏诤两大并行不悖的系统,共同目标都是维护唐王朝的封建统治。唐代发达的谏官制度有深刻的社会基础,这一社会基础主要表征为经学的弘扬广大和谏官的道隐情怀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4.
唐代的道产生于贞观元年,是唐太宗根据当时社会的实际需要改革武德弊政的创举。唐代的“道”的产生与当时行政区别、监察机能和使职设置的需要有关。从贞观三年(629年)起,唐太宗常派御史台官员巡察地方,八年又发使巡省天下,“六条”制度开始实施并逐步完善。贞观诸道使职的社会作用主要是:(一)肃整吏治,清明政治;(二)保护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三)加强中央集权。当然也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如造成冤错、影响生产、影响地方长吏正常职能等。  相似文献   

5.
唐代的道产生于贞观元年,是唐太宗根据当时社会的实际需要改革武德弊政的创举。唐代的“道”的产生与当时行政区划、监察机能和使职设置的需要有关。从贞观三年(629年)起,唐太宗常派御史台官员巡察地方,八年又发使巡省天下,“六条”制度开始实施并逐步完善。贞观诸道使职的社会作用主要是(一)肃整吏治,清明政治;(二)保护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三)加强中央集权。当然也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如造成冤错、影响生产、影响地方长吏正常职能等。  相似文献   

6.
谏议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君主专制制度内部自我调节、补充、完善的一种机制。它发端于先秦,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完善于唐代。本文将从谏官的设置、选任、谏议的途径和谏官的作用四个方面对唐代谏议制度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7.
民国前期中央政府大量设置使职,这些使职名称远法隋唐,近效宋明;其职能接近于晚唐与五代。使职职能的行使对民国政治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巡阅使制度对民国前期中央和地方政治体制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是军阀政治得以运行的核心制度之一。它对民国前期三权分立的民主宪政制度的政治实践产生了逆向的反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谏议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君主专制制度内部自我调节、补充、完善的一种机制。它发端于先秦。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完善于唐代。本文将从谏官的设置、选任、谏议的途径和谏官的作用四个方面对唐代谏议制度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9.
论唐代谏官监察作用及对现代企业秘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代秘书的研究大都是从素质、职能、与领导关系等角度论述 ,本文突破传统视角 ,着眼于唐代谏官制度 ,分析谏官在国家兴盛时发挥的监察作用 ,从而说明现代企业秘书进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隋朝的使职计有十一种,设置次数频繁,充使的官员很多。与前朝相比,出现了使职久设不废、相互兼充等新的特点,特别是出现了一些执掌地方诸州(郡)军政大权的使职,一改过去那种使职只是临时差遣、了解民情的格局。究其原因,是与隋朝罢郡为州,在地方实行州(郡)、县两级制密不可分。隋朝使职的设置特点,对以后的唐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唐代监察制度对皇帝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的监察制度对皇帝建立了一定的制约机制 ,以防止最高统治者的决策失误和制止统治者违法乱纪。这制约机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谏官的言事谏诤权的切实施行 ,谏官众多 ,职责明确 ,谏诤内容广泛。二是门下省给事中对诏书的封驳 ,通过封驳 ,纠正帝王决策的违误。三是御史台官吏对诏令的拒受 ,通过拒受失宜的诏令 ,以维护封建法制 ,避免冤滥事件的发生。唐代监察机构对皇帝的制约 ,有效地缓和矛盾 ,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是唐代社会得以繁荣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唐朝使职是唐朝官制中的重要内容.作为专门记载官制的<大唐六典>、<旧唐书·职官志>、<新唐书·百官志>以及<通典>等唐代典籍却对之记载很少,多为一提而过,实为一大缺憾.进入20世纪20年代后,以罗振玉为代表的学术界开始了对唐朝使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杜阳杂编》,唐代小说集。唐苏鹗撰。记载唐朝故实,以及杂技、珍宝、奇物的种种传闻。有学者认为《拾遗记》在志怪小说中以铺陈缛艳著称,形成了一种风格类型。本书是唐代继承《拾遗记》而成就较高的一种。美国学者谢弗认为此书是关于古代商业贸易的和外交现实的传奇。  相似文献   

14.
唐代地方运使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有中央运使和地方运使。地方运使与中央运使的区别,要把运使的本官行政空间属性、职能和施政范围三个因素结合起来考察。唐代地方运使可分为三种类型。陕州和河南运使,是“漕达于京师而足国用”的一定时期内固定的地方运使。河西、朔方、代北、范阳和平卢淄青运使,是在边境方镇,为“漕以自资”或物资交换而设,多由节度使充任的一定时期内固定的地方运使。鄂州运使和淮颍水运使,是两个较特殊的地方运使。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学术界研究宇文融括户者颇多,累积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很少有学者对宇文融的任职情况进行深入、动态的研究,更没有注意其对唐朝中央财政体制的影响。本文认为,在括户期间,宇文融曾广领诸使,后来又陆续并入劝农使,最后以封禅为契机,总领国家财政,成为唐朝中央财政体制演变的起点。  相似文献   

16.
唐代进士入仕的主要途径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举子进士及第后,只是获取了入仕前的一种身份。若要得到官资,必须先通过关试,再由吏部铨选、制举、吏部科目选以及使府辟署等途径入仕。吏部铨选为通常仕进之路,制举和吏部科目选为快速仕进之道,使府辟署为回旋仕进之途。多种渠道选拔人才是唐代选官体制的基本特点,修业奋进跻身官场是唐代进士及第者的普遍心态,由此散发出的文化气息,影响着有唐一代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7.
在唐后期方镇使府中,府主与宾僚之间存在着特殊的亲近关系。当节帅和僚佐都入朝为官时,容易因旧僚关系胶固而结为朋党。在唐后期延续长达四十余年之久的牛李党争中,在幕为宾主,入朝为朋党的现象十分突出,牛、李两党中都有宾主在朝党同伐异的现象。因此可以认为唐后期方镇使府僚佐辟署制度在朝廷党争中曾起到不良的作用。宣宗时建立宰相与谏官之间幕府宾主回避制度,应该是朝廷有惩于先前宾主在朝结为朋党的教训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论唐代监察制度的承续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封建监察制度始于秦汉,经魏晋南北朝进一步发展,到隋唐日趋完善。唐代的监察制度主要表现为:御史监察系统的统一和完善;专门的规谏机关、谏官种类增多;地方监察制度完备;选官制度更趋合理。皇权不断得到加强和推崇,也使中国封建社会的整个监察体制更趋合理,且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19.
"女使"即宋朝的家内女婢。虽然是宋承唐律,但宋代法律对于婢早已相比于将奴婢等同于畜产的唐代而发生了很多变化。本文试图从《名公书判清明集》入手,根据民间的诉讼判决和政府官文,考察女使在人身权、财产权和婚姻家庭权方面的真实待遇,从而客观地还原宋代女使在家庭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内诸司使在五代多由士人充任;统治阶级对其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增添、削减了部分使职;内诸司使形成了阶官化的趋势,这也是统治阶级斗争的一个原因;其权力较唐代有所扩大,但同时本身的职责也日趋削弱,到宋朝时成为阶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