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股权融资偏好现象,探讨股权融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和改善措施。文章首先提出股权融资偏好是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的一大特点,并通过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代理人和股东的不对称信息问题和制度环境问题。结合不对称信息理论和融资优序理论分析了股权融资对公司治理的负面影响,并从规范市场制度和强化内部控制两方面对其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对Myers和Majuf提出的优序融资理论(pecking order theory)进行修正的基础上,采用沪市部分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内外融资顺序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我国,公司内部的现金流赤字并不能引起内部融资额的变化,也就是说,我国上市公司主要依赖的是外部融资,而非内源融资;而在外部融资中,上市公司更加倾向于股权融资,这与国内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我国企业股权融资偏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yers(1984)的“鸟啄次序”融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分析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公司的融资行为的理论背景。但是,在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公司控制权行政配置的情况下,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主要基于行政许可性、融资数量及方便性方面的考虑,这也导致了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公司实践出现之初融资次序的颠倒以及对股权融资的偏好。  相似文献   

4.
以市场时机理论为基础,构建一个含有不对称信息的股权融资模型,分析我国资本市场股权融资时机选择现象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繁荣市场环境能弱化逆向选择对新股价值的影响,是融资企业倾向于在市场行情较好时机发行新股融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深市新股上市价格预测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邱冬阳  黄矫敏 《预测》1999,18(1):63-65
本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以1997年1月—1998年4月10日在深交所上市的采用“上网发行”和“网下即退”方式的85只股票为样本,建立了一个新股上市价格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新股上市价格,并有助于判断新股上市后的走势,为市场操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金永红  钱雯婷 《软科学》2010,24(3):103-108
回顾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情况有关的文献和企业资本结构理论,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对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上市前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研究总结出中小企业融资偏好,进而考察样本企业的融资顺序是否符合融资优序理论,并且再进一步用CORREL函数分析企业融资方式与企业效益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成长性良好的中小板企业上市前的融资行为的研究,分析影响企业选择不同融资结构的因素,总结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融资顺序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深圳中小企业板113家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数据为样本,分析了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融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偏低,但融资顺序符合融资优序理论,即首选内部融资,其次选择银行借款,最后选择股权融资;在银行借款中,更加偏好短期借款。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05—2012年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数据建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基于区域差异的视角,重点研究融资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引入沪深300上市公司样本进行整体比较。结果表明,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平均绩效、内源融资率低于沪深300样本,具有股权融资偏好,两种样本的债务融资均没有体现出负债税盾效应。区域中,东部地区的新能源上市公司的绩效、内源融资率具有较高水平;区域间资产负债率、短期有息负债率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长期有息负债率对于绩效影响有所差异;融资优序理论得以验证。结论表明,推动新能源上市公司发展需根据区域禀赋合理优化企业融资结构,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立足于委托代理理论和融资优序理论,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探究债务融资在公司治理中的效应。首先基于目前企业财务治理水平问题和负债-权益比例规划问题切入,通过对国内外主要的债务融资效应研究成果的总结,概括公司治理、资本结构的基本定义,最后深入分析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得出了债务融资在公司治理中具有激励作用和约束效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1998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期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所有在此期间实施配股和增发新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特征与其股权再融资选择方式作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公司市场价值小、市盈率低和流通股比例高的上市公司偏好于选择配股方式进行股权再融资,并且在进行配股发行时采用较高的折扣发行;公司市场价值大、市盈率高和流通股比例低的上市公司偏好于选择增发方式进行股权再融资,发行时的折扣较低.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创业板上市公司2015-2017年的面板数据,以DEA方法测度科技型企业创新效率,研究内源融资、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并采用现金流组合法对企业生命周期进行划分,探究处于不同生命周期企业融资结构与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内源融资和债权融资对企业创新效率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股权融资对创新效率具有抑制作用。不同生命周期企业融资结构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本文的研究为科技型企业优化融资结构、提升创新效率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2.
佟岩  孙毓  王茜 《科研管理》2022,43(6):121-131
   本文以A+H股交叉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交叉上市与企业创新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中介效应的多元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其影响机理,通过Amos、Heckman检验等进一步验证了主要结论。结果表明:交叉上市缩减了企业研发投入,但并没有因此减少创新产出,企业的创新效率反而有所提高。这是因为,一方面,在公司治理层面,成熟资本市场对投资者保护的重视、信息披露环境的完善以及投资者的监督促使企业提高创新效率;另一方面,在资本成本层面,融资约束的缓解也提高了企业追求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验证我国目前融资结构调整与公司创新的非线性关系。构建2种融资模式下的创新收益模型,同时基于CSMAR数据库中2007—2011年上市公司样本统计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GMM)方法,针对公司创新投入、产出与融资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回归结果显示,融资结构与公司创新的关系曲线呈显著的倒U型,我国的融资结构比值明显低于最佳的"拐点值",融资结构的市场导向有利于公司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异质性企业创新投入主要资金渠道及其伴随经济环境波动而产生的变迁趋势,本文基于创新投入对资金来源的敏感度,使用2007年至2015年沪深两市企业数据,研究发现:(1)国有企业创新投入资金主要来源为政府补助,非国有企业则为内部融资;(2)高技术企业创新投入资金主要来源为政府补助,而非高技术企业则为内部融资;(3)随着经济环境波动,2007年至2015年间上市企业创新投入资金主要来源呈现出"政府补助→内部融资与股权融资→政府补助"的变迁趋势。这表明企业创新投入资金主要来源因企业性质不同而存在差异,并且当外部经济环境不佳时企业倾向于使用政府补助开展创新活动。此外,本文结论亦是对融资优序理论的拓展与补充,表明该理论在异质性企业与差异化经济环境中适用性不同。  相似文献   

15.
胡永平 《科研管理》2022,43(3):117-124
   以2009—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前后3年数据为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IPO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和不同融资依赖企业IPO创新影响的差异及其原因。实证结果表明:IPO后企业创新投资显著下降,且外部融资依赖企业IPO后创新投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内部融资依赖企业,因为外部融资依赖企业风险投资参与比例和持股比例较高,IPO后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负影响显著,体现了IPO后企业高管和投资者在市场短期盈利压力的“短视”行为。这为科创板市场弱化短期盈利的监管以强化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广告支出、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理论分析表明,广告支出、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并且广告和研发支出的作用会受到企业规模和控股股东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而广告支出与企业绩效没有统计上显著的关系。就规模而言,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之间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仅存在于小企业中;在大企业里,广告支出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就控股股东而言,在非控股企业里,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在控股企业里,广告支出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结论。  相似文献   

17.
企业负债融资的治理效应由于决定资本配置内在权利结构的差异性而存在不确定性。本文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研究了互联网上市公司负债融资治理效应的非线性问题。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负债融资总体规模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存在动态耦合的异质特征,这与负债融资内在结构治理效应的异质性密切相关;(2)负债融资的期限结构、贷款结构与债务融资率都存在对技术进步水平、规模效率的结构耦合问题,且负债融资贷款结构凸显了对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效应的公司成长条件耦合问题;(3)负债融资结构性耦合问题反映了互联网上市公司重技术效率而轻技术进步水平的成长问题。  相似文献   

18.
袁东任  汪炜 《科研管理》2015,36(11):80-88
本文以2008-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分析了信息披露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实证结果表明: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显著正相关;信息披露质量与融资约束、代理成本均为显著负相关;融资约束、代理成本与研发投入均显著负相关。这说明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均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可通过降低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来促进企业研发投入,这分别反映了信息披露的融资作用和监管作用。  相似文献   

19.
薛天山 《软科学》2016,(8):88-91
通过对1024家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比较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两种动力机制:效率机制与合法性机制。结果表明,两种动力机制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均有推动作用,但更多的是为应对制度环境的压力而发生社会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20.
罗妍  李江 《科技与管理》2002,4(3):92-94
中国的企业债券市场,存在着极大的发展空间与前景,而中国的上市企业对此利用较少。上市企业应充分利用企业债券融资的抵税作用,财务杠杆作用,实现企业资本结构最优,进而实现企业市场价值最大。然而如何进行理性的筹资政策,则是上市企业债券市场实现其市值最大化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