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改进称取2克氢氧化钠放于烧杯,加进60毫升96%酒精,不断搅拌,使成饱和氢氧化钠酒精溶液,贮入试剂瓶备用。取3毫升饱和氢氧化钠酒精溶液于试管,通入CO2,则产生白色沉淀,这是生成的Na2CO3。将上述生成物分装于两支试管,一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沉淀溶解;另一试管中滴加盐酸,产生CO2气体,用点燃的火柴伸入试管,火焰熄灭验证。2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装置如图①、图②圆底烧瓶配上双孔橡皮塞,一孔插上直角玻璃导管,另一孔插入长约15cm的尖嘴玻璃管,用橡皮管与长约5cm的直玻璃管相连。橡皮塞上再插上反焊…  相似文献   

2.
方法一: 1.取一段与天平刻度尺等长或稍长的玻璃管(或试管)。装上红墨水的酒精溶液或其它有色溶液,内留一气泡(稍大),封好头端制成为水准器。 2.用S形细铁丝把水准器挂在天平刻度尺下(应不妨碍游码移动左右移动水准器,使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中间,并调整S形铁丝下端弯钩,使气泡位于刻度尺中下方(或左下方),卡死细铁丝两头弯钩,固定好水准器。 3.在天平左托盘上放一个250毫升烧杯,称量至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中间。 实验时,将二氧化碳倾入烧杯,天平左盘增  相似文献   

3.
初中物理第二册p.33气体的热膨胀演示实验,直观、明显,但缺陷是水柱不易控制。对此,笔者作了如下改进。 [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将一内径3~4毫米的玻璃管弯成U形,用橡皮塞和200毫升的平底烧瓶紧密相连。 [演示步骤] 课前在一个烧杯中放适量带红色的水,U型玻璃管一端能侵入水中约10毫米,用手握住烧瓶,将玻璃管离开水面,对烧瓶里空气加热约1分钟,从烧瓶中排出一部分空气,再将烧瓶放回图示位  相似文献   

4.
药品 :过氧化钠、酚酞试液、二氧化碳气体。仪器 :2 50ml烧瓶、烧杯、单孔塞、玻璃管、止水夹图 1装置如图 1所示 ,已省去夹持装置。实验步骤与现象 :1 取一只 2 50ml圆底烧瓶 ,无需干燥 ,收集满一瓶CO2 气体 ,向烧瓶中加入过量Na2 O2 粉末 ,用带有玻璃管的塞子塞紧瓶口 (用止水夹夹紧乳胶管 ) ,充分振荡使反应完全。可观察到淡黄色的Na2 O2 粉末逐渐变为白色的Na2 CO3固体。2 打开止水夹 ,将一只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玻璃管口 ,木条开始燃烧 ,说明Na2 O2 与CO2 反应生成了支持燃烧的氧气。3 重新用止水夹夹紧乳胶管 ,…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第1册(必修)中氯化氢喷泉实验的装置如甲图,在此实验装置中,利用胶管向内挤压水,使一部分氯化氢气体溶解于少量水中,烧瓶中形成负压,此时松开十字夹,使烧杯中的溶液即由玻璃管喷入烧瓶,形成喷泉。如果用此法做喷泉实验,失败的概率很大,因为压缩滴管中的水进入烧瓶很难成功,现提出两种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4章第4节实验4-8: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预先在水里滴入少量酚酞溶液)。轻轻挤压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说明氨气极易溶解于水且溶解得快。  相似文献   

7.
把一个锥形烧瓶和一个微小压强计用皮塞、玻璃管和皮管连结成如图的装置,再把一块浸透酒精的纱布复盖在烧瓶外壁,则瓶外酒精蒸发吸热使瓶内空气降温降压,压强计左管水面上升,右管水面下降。这个实验简单明白地显示液体蒸发致冷的效应,为人们所熟知。利用同样的装置,如果让酒精在瓶内蒸发,结果将怎样呢? 取一块纱布卷叠三四层,成为灯芯样的疏松细长条,用胶布固定在皮塞下底面玻璃管口旁;浸透酒精后,迅速把它悬入烧瓶并塞  相似文献   

8.
〔原理〕 挤压塑料瓶,让少量水进入放氨气(或氯化氢气体)的园底烧瓶中,由于氨气(或氯化氢气体)的溶解度很大,这少量的水将促使氨气(或氯化氢气体)的溶解,使园底烧瓶中气体压力减小,在外面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就形成了喷泉。  相似文献   

9.
请看两个教学片段:片段1:演示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现象。取一块小木板,在其表面加一层水,再取一只烧杯,加入不到1/3容积的水,将烧杯放在木板上,然后向烧杯中边加硝酸铵边搅拌,一段时间后,教师将烧杯拎起,木板粘在烧杯底,一同被拎起。  相似文献   

10.
教学准备 100ml圆底烧瓶、250ml烧杯、大水槽、铁架台、火柴以及水、酒精、酱油、固体膨胀演示器。教学过程一、认识液体的热胀冷缩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镜投影仪打出教材P_(33)图(1),提问:壶里的水为什么往外溢? (二)实验探究、寻求规律 1.观察实验。讲述:现在我们用100ml圆底烧瓶代表水壶,把烧瓶装满水后用带细玻璃管的胶木塞塞紧瓶口,用笔在玻管的液面处作一标记,然后把这个装置放入  相似文献   

11.
可乐和雪碧都是非常爽口好喝的饮料。可乐成淡褐色,而雪碧则是清澈透明的。下面介绍一种可以将“可乐”变成“雪碧”的小实验。 取可乐空瓶一只,倒入四分之三体积的蒸馏水。取烧杯一只加入50毫升酒精,并加入适量碘片,制得深褐色酒精碘溶液。将配好的溶液倒入可乐瓶中,边加边振荡,直到溶液的颜色和可乐颜色相似为止。一瓶“可乐”制好了。在干爆的瓶盖内放入硫代硫酸钠(大苏打)粉末,  相似文献   

12.
将两个直径为100毫米光洁无划痕的表面皿洗净,用蒸馏水冲洗后晾干,取一个直径比表面皿小的烧杯;把晾干后的一个表面皿凹面朝上平放在烧杯口上,再将三小段细橡皮管管壁剪开;等距离地卡在这个表面皿的边缘,作支垫物.取10毫升5%的硝酸银溶液;倒入干净无油的小烧杯内,加入1毫升4%的氢氧化钠溶液,有棕褐色沉淀生成,再逐滴加入26%的氨水,边加边旋转摇动烧杯至沉淀刚好溶解为止.然后取1毫升新配制的2%的葡萄糖溶液,倒入小烧杯的溶液中,旋转摇动烧杯使其混合均匀,迅速倒在表面皿上,随即将另一个表面皿也凹面朝上的缓缓重叠放置…  相似文献   

13.
一、实验器材: 1000毫升的烧瓶一只;橡胶塞一个(配烧瓶用);5—10厘米长的玻璃管一根;15厘米长的橡胶管一根;止流夹两个;酒精灯一盏;铁支架一个;天平(连砝码)一架;水若。 二、实验步骤: 1.在橡胶塞中间打一个穿心孔(孔直径比玻璃管外径小1毫米),玻璃管紧穿在橡胶塞中间;再把橡胶管套在玻璃管上。 2.烧瓶内盛以约为其容积的十分之一的水,塞紧橡胶塞后,置于铁架上,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3.待烧瓶内的水剧烈沸腾时,移去酒精灯,迅速用止流夹夹紧橡胶管,不让橡胶管漏气。 夹紧橡胶管,这点很重要。夹不紧,瓶外空气就会进入瓶内,实验就得重做。我们是这样夹的:一个夹子平夹橡胶管后,把胶管折起来,用另一个夹子再夹起(如图)。如果用医疗器械用的橡胶  相似文献   

14.
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接触到晶体的形状时一般是向学生展示晶体模型.如果把晶体模型改换成晶体实物,不但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用做教具的晶体实物应该足够大,形状规则.下面介绍一种制作大的正八面晶体的方法.取100克重铬酸钾固体放入一升的烧杯中,加入600毫升蒸馏水,搅拌,这时溶液为橙红色.再向溶液中缓慢加入150毫升浓硫酸,边加边搅拌,溶液变为血红色,并放热.搅拌到重铬酸钾全部溶解,将溶液冷却至室温.然后,边搅拌边缓慢注入100毫升乙醇(95%的药用乙醇即可),这时放出大量热,使溶液沸腾,颜色由血红色变为深蓝色.静置一周后,可看到烧杯底部有很小的紫色的铭钾矾[KCr(SO4)_2·12H_2O]晶体.从中选一个体积大、晶形好的晶粒做晶种,用一根塑料线将其拴住,线的另一端系在一根玻璃棒中间.把溶液稍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4章第4节实验4—8: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预先在水里滴人少量酚酞溶液)。轻轻挤压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说明氨气极易溶解于水且溶解得快。  相似文献   

16.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中演示碘升华的实验方法 ,不足之处是 :烧杯内形成的碘蒸气从烧杯与烧瓶的缝隙中大量外逸 ,污染室内空气 ,影响师生健康。现行中师教材中的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密封在玻璃管内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 ,但将盛有碘的密封玻璃管倾斜着微热时 ,产生的紫色碘蒸气会凝结成紫黑色的液态碘 ,在密封玻璃管内壁 1 / 2处自上而下流动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整个实验过程不是在常压下进行的。当管内温度上升为 3 88K(1 1 5℃ ) ,碘的饱和蒸气压增大为 1 2kPa时就达到碘的三相点 ,从而使密封管内的碘出现气、液、固三态同时共…  相似文献   

17.
一、仪器装配: 取一标好体积刻度的中型试管,在试管中倒进汞适量,将其放入已盛有CCl_4的圆底烧瓶。另取细玻管一支,通过单孔塞,将其下端浸入汞内将整个装配好的园底烧并与水浴设备装配。  相似文献   

18.
七彩灯     
根据焰色反应原理,筛选能溶于酒精的金属盐,可制成多种焰色的酒精灯。 1.把适量的KI、NaI、CUCl_2、Cu(NO_3)_a、SuCr_2、CaCl_2固体(化学纯)分别溶解于六只盛有工业酒精的烧杯里,配制成饱和溶液。再分别转移至六个瓶子里。 2.将一截玻璃管插入瓶盖孔里。然后拧一段脱脂棉花绳,将绳穿进玻璃管里作灯芯。将灯  相似文献   

19.
倒入大烧杯中,后又量取一百毫升酒精倒入大烧杯中,结果也少于二百毫升,于是,大烧杯嘀嘀咕咕:“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天平深知量筒的品德,听了种种议论,破例进行一项工作:先分别称称准确无误的二百毫升水和二百毫升酒精的重量,然后再称两份均少于二百毫升的酒精和水混合物的重量,其结果是它们的重量相等。后来,它又追索原因:原来构成酒精和水的微粒之间都有空隙,当这两种微粒混合时,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有的微粒挤占了空隙,所以体积也就小了。 后来,天平告诉人们:现象是现象,实质是实质。 读了这则科学寓言,不仅知道分子间有间隔这…  相似文献   

20.
喷泉实验装置的小改进广西凌云中学(533100)陆英麟一.实验操作1.在瓶塞上打一个孔,插入玻璃尖管,在胶塞上放一小团吸水棉花.2.将干燥烧瓶收集满氨气或氯化氢后,把带玻璃尖管的瓶塞连同吸水棉花团塞紧烧瓶,玻璃管的一端插入盛水烧杯中,由于烧瓶中的氨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