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上海市“二期课改”制定的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要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有效的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要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方式.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学生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根据改变学习方式,加强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改革要求,在初中阶段需要构建探究型课程,而结合学科内容进行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渗透也是探究型课程的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课程标准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其目的是试图改变以往学生单一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的曲折和乐趣,学会科学的方法,发展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包黎 《现代教学》2010,(1):141-141
探究型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地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获得和应用知识、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型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探究型课程的评价要求教师在设计评价时,改变单一的结果评价方式,建立定量与定性结合、静态与动态结合、自评与互评结合、综合和发展结合的体系。  相似文献   

4.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实验,是高中生物新老教材中都是必做的学生实验。但在新教材中它体现了二期课改的精神:改变原有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有效地接受与体验、探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并且提倡交流与合作学  相似文献   

5.
一、"研究性学习"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文规定: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必要课程,高中阶段每周三节课,每期30学分.这一<纲要>拉开了研究性学习的序幕.<纲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注重学生的经验与情感并举,过程与效能统一,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可以采用专题研究等形式,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过去,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被动地接受性学习,现在,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大胆研究,合作探究,全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就可以有效地改变目前教学“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初中数学既有打好基础,又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双重任务。我们要重视研究性学习的作用,使初…  相似文献   

7.
张洋 《宁夏教育》2004,(2):57-5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而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和实践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接受型向探究型转变,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这也就要求我们的课程实施模式要从以往的“灌输型”转为“启发探究型”,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注重运用探究学习。探究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实施模式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9.
根据《课程标准》“实施建议”的要求,我们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要改变“讲解——接受”.教师一言堂.满堂灌,把语言当作知识传授的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新型的学习方式.而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更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研究性学习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送审修订稿)明确提出了课程改革的一个目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这就突出了研究性课程的重要地位。研究性学习是研究(探究)性课程在学习方式上的具体体现,它是一场学习方式上的革命。在此,笔者想就研究性学习的有关问题发表一管之见,以与大家商讨。 一、研究性学习的核心 研究性学习(Research oriented learning…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是针对过去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的情况而提出的。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永超 《新疆教育》2013,(15):132-13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课程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实质上就是倡导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和合作性,新课改适时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往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倡导构建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特征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就是要改变原有单一、被动、僵化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让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由此可见,新课程的实施,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笔者认为"从做中学"是教师变革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关于研究性学习,观点林林总总,但概括起来,有四点是基本一致的:一是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二是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的学习,但必须有教师指导;三是研究性学习是对问题的研究,是过程化的学习,不一定强求结果;四是研究性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但不少学校和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似乎存在一个比较明显的误区:即研究性学习就是做研究课题。新的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为了改变单一地接受式学习,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它并不排斥接受式学习,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  相似文献   

17.
2004年3月颁布的高中政治新课标特别强调了学生现有学习方式的转变。如在课程理念中就指出:“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教学建议再次指出:“要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8.
倡导“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概念,就人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方式都是必要的,在人的具体活动中,两者常常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9.
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新课标所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也是实施英语新课程标准最为核心的理念。改变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传统英语学习过程中单一的、学生总是被动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提倡多样化的英语学习方式,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提倡一种基于自主、实践、探究、合作的“综合性自主英语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是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积淀的重要成果,也是面对21世纪挑战的战略方案,无疑蕴涵了许多新的理念和运作要求,而积极倡导学习方式的改变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要点。也就是语文教学必须把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改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