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但丁的作品中有浓厚的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化因素。但是,在论证人性之美与人类道德之善的过程中,但丁并没有一味地追随教会学说与基督教神学的思考方式,而是从人性本善和西欧社会现实出发,论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模式与当时西欧堕落及其产生原因。在这个过程中,他相信人性中的善和人生的不完美,但同时认为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教会宣传的精神的自由与道德的升华,并最终获得《圣经》中宣传的上帝之爱和天堂幸福。在展示人与西欧社会现实的过程中,基督教神学观念影响着但丁观察的方式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但丁是西欧由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一直以来人们对其思想观念的理解众说纷纭.实际上,但丁作品中不乏对人性与社会现实的理性思考与对人类未来的热切期盼。通过对但丁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与社会状况的分析,可以探求其中的审美意识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4.
一、容易混淆的作品 1.《汉书》与《后汉书》 两书均为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的作者是东汉史学家班固,《后汉书》的作者是南北朝史学家范哗。  相似文献   

5.
6.
长颈鹿但丁     
《大中专文苑》2013,(8):50-51
  相似文献   

7.
但丁的目光     
暮色降临,那些曲折的街道和小巷顿时更显得幽深。黄昏的佛罗伦萨,在一个外采者的眼里,显得无比神秘。  相似文献   

8.
文艺作品人物形象分析,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教学满足于教师单向传递分析,缺乏学生自主互动学习,特别是方法上没有规范的模式,学生无以模仿实践,使得人物形象分析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从策略上给出具体的步骤方法,有助于学生语文技能的发展提高.教学实践证明,通过人物形象塑造方法把握、阅读课文熟悉情节、收集描写语句、分析描写语句和归纳总结,是语文教学文艺作品人物形象分析的基本流程,这些步骤和方法是训练学生文艺作品人物形象分析技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11.
欧洲中世纪最后一个伟大的诗人、《神曲》的作者但丁,一生酷爱读书,当他捧起书时,什么都忘记了。有一个节日的早晨,他的妻子叫他上街去买菜,而且嘱咐他最多一个半小时就回来,但丁走到菜场门口,就看到书摊上摆了一部新书,他拿起来一看,就爱不释手。于是就站着看,谁知一下读了五、六个钟头,直至感到饥火内  相似文献   

12.
13.
但丁问鱼     
一次,但丁出席威尼斯执政官举行的宴会。听差捧给意大利名城邦使节的是一条肥大的煎鱼,给予但丁的却是很小很小的鱼。但丁没有表示抗议,也没有吃鱼。他用手把盘里的小鱼一条条拿起来,凑近自己的耳朵听,好像听见了什么,然  相似文献   

14.
大文豪但丁     
佳鹏 《初中生学习》2014,(10):22-22
但丁于1265年出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出生日期不清,按他自己在诗中的说法"生在双子座下",应该是5月下旬或6月上旬。5岁时生母去世,父亲续弦,后母为他生了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但丁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最有价值的无疑是《神曲》。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  相似文献   

15.
在19世纪批判主义杰出代表中,狄更斯是当之无愧的"小人物"写作专家.他一生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小说,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小人物.由于童年的不幸,他同情并关注这些小人物的生活,揭露社会的丑恶、贫穷、罪恶和压迫.我们按其创作的先后顺序,对狄更斯笔下的小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可以在展示19世纪英国社会状况的同时,把握狄更斯在思想和艺术上变化发展的过程,并理解其作品中所蕴涵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编排占据了半壁江山,只有把握作品中人物形象,才能让文本阅读的细节更加明晰。文章从利用课文中传神的动词来分析人物形象、联系人物所处时代背景分析人物形象、从作品的环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开展角色表演体验文中人物形象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丁玲,在跨越半个世纪的漫长的文学道路上,创作出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农民、革命者、知识分子、士兵等等,都曾走入她的笔端,这些人物至今仍然具有极大的魅力。但其中最为引人注目、最为成功的还是一系列女性形象,尤其是知识女性形象的塑造。丁玲以她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敏锐视角,深入到女性形象的内心世界,以这些女性在现代社会的沉沦、挣扎、痛苦、不幸,以及她们对生、对爱、对美的追求、困惑,对死的叩问为艺术视界,向我们展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女性的命运,展现了她们对自由、解放的不息追求、奋斗足迹。  相似文献   

18.
《李陵》是中岛敦的代表作之一,取材于中国汉朝李陵大战匈奴后被俘的史实。作者将该史实改编为小说的同时,丰富和拓展了人物的内涵,着重刻画了两个与李陵相关的人物——司马迁与苏武。本文通过分析李陵的固有性格,及与司马迁和苏武的相互关系,挖掘小说中李陵的性格形象及其悲剧性,深入思考其悲剧成因,这对以后研究中岛敦的文学特质及艺术手法或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丁玲,在跨越半个世纪的漫长的文学道路上,创作出了许多人物:农民、革命者、知识分子、士兵等等,都曾走人她的笔端,这些人物至今仍然具有极大的魅力。但其中最为引人注目、最为成功的还是一系列女性形象,尤其是知识女性形象的塑造。丁玲以她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敏锐视角,深入到女性形象的内心世界,以这些女性在现代社会的沉沦、挣扎、痛苦、不幸,以及她们对生、对爱、对美的追求、困惑,对死的叩问为艺术视界,向我们展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女性的命运,展现了她们对自由、解放的不息的追求、奋斗足迹。  相似文献   

20.
陈鹏 《文学教育(上)》2009,(19):120-121
黑格尔说:“美是形象的显现。”形象可以具体而生动地唤起人们的感性经验和思想感情。孔子说:“立象以尽意。”古诗词如果无形象,直接很难来抒情。科学家用概念来思考,而艺术家则用形象来思考。要感动人,要吸引人,就要靠形象。形象大于思想。由此可见,鉴赏古诗词的形象十分重要——古诗词形象寄托着作者思想感情。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物象(意象)。要准确深刻地体悟诗人的思想情感,最好的切入点就是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