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图书馆》(双月刊)1991年第1期刊载了何炜先生的《雕版印刷术的“活化石”》一文。该文对笔者乡梓——扬州的广陵古籍刻印社作了介绍,精诚可谢,然而文中将我国雕版印刷史上一个重要刊书机构扬州诗局与广陵古籍刻印社混为一谈,甚感遗憾。  相似文献   

2.
九○年初夏,我们一行四人参观了古城扬州的传统印刷业。扬州本是江淮经济文化中心,早在唐朝这里就设有书肆,后又发展起刻书业。宋时金兵压境,政治南移,扬州的书肆和刻书业开始兴旺。至明、清时扬州刻书坊发展鼎盛,仅当时的刻字工匠即有千人以上。时至今日虽非昔比,但代表古城文化的传统印刷术仍保持着历史的特色。这里开设有一家广陵古籍刻印社,原系清朝官家刻书坊,至今已约有三百年的历史,但仍保留有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是一种古老的印刷术,即在一块木版上雕刻而不用活字拼版。  相似文献   

3.
邓抒扬  许旸 《出版广角》2019,(20):47-49
文章以“广陵刻书”“金陵刻经”为保护对象,对雕版技艺、古籍版片、雕版典籍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创建雕版印刷数字技艺资源库,借助数字记录和存储技术为雕版印刷的工艺流程建立永久的数字档案;开展雕版典籍再造计划,应用计算机辅助成型、三维建模技术、数控加工技术,对古籍版片和佛像经版进行逆向复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衍生产品;建立雕版典籍数字内容资源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揭示雕版典籍所蕴含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4.
江苏现有出版社16家,其中省出版总社直属出版社8家(人民、科技、教育、少儿、美术、古籍、文艺、译林),大学出版社6家(南大、东南、河海、中国矿大、苏大、南师大),地市级出版社2家(南京、古吴轩[苏州]),省出版总社设有电子音像部。此外,还有专门出版古籍线装书的扬州广陵书社和出版木  相似文献   

5.
元月13日,《敦煌县志》道光本首发式在敦煌市政府会议室举行。市委书记陆代森,市长王喜成等参加了首发式并讲了话,并为校对、整理县志付出艰辛劳动的市政府调研员王渊、退休干部张仲和张友仁三同志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敦煌县志》道光本由清代敦煌知县苏履吉于道光十一年主持修撰而成,是公元前110年敦煌设郡以来第一部独立成书、雕版印刷的官修县志。该志书由承印过廿四史毛主席圈点本的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印刷。共4册7卷,15万字,为16开线装、绫面、锦函、绢鉴、宣纸、仿宋字体、装帧典雅精美,图文并茂,不但有很高的阅读及研…  相似文献   

6.
8月10日,扬州市档案局收到获奖证书,由中国一史馆和扬州市档案馆合作编纂、广陵书社出版的《清宫扬州御档》荣获2010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评比一等奖。《清宫扬州御档》始编于2005年,在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该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研究古籍,就不能不讲到版本。我国的印刷术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因而古籍的版本不少,一种书往往有几种甚至十几种、几十种不同的版本。在雕版印书发明以前,书籍都是手写的。我国雕版印书起于唐代,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到了近代,西方的印刷技术才逐渐传入我国。因此,我国的古籍图书总体上形成以雕版印刷形式为主,多种形式(活字、石印、影印等)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一、向外开拓 1984年,年届花甲的高纪言担任了江苏古籍出版社总编辑。他以锲而不舍的精神,默默地奉献出一大批精美的典籍,写下了30年编辑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那时的江苏古籍出版社,编辑加行政人员14人,可谓白手起家。建社初期,有的同志认为,江苏古籍出版社底子薄,要想立足,必先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当时的出版  相似文献   

9.
重温读图时代:古籍雕版插图发展述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木雕版画是中国古籍插图最主要的形式。唐至清前期,由于雕版印刷业的繁盛,刊刻了大量附有精美雕版插图的典籍,是中国古代出版史上辉煌的读图时代。文章对古籍雕版插图的发展过程及其成就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0.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1,(1):107-113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为清人疑年录的集大成之作,建树甚多。其中也偶有疏忽和遗漏。以扬州广陵、苏州紫阳等江苏书院的课艺作者和评者为例,梅毓、张颉辅、胡履吉等24人可以补正。  相似文献   

11.
古籍版本浅谈(上)孙安邦雕版印刷术出现之前,中国古籍全系靠手写传抄的写本。自从发明了造纸和印章,拓印技术的流行,雕版印刷出现之后,始有“版本”之说。谈版本,须先回顾一番印书之始u印刷术是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一般都认为最早建议雕版印刷的是五代时的冯道...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夏,我们在参加江苏省特色民间文化普查中,收集到一组关于扬州广陵琴派第十代传人刘少椿的照片。这组珍贵的历史照片档案反映了刘少椿及其好友、家人对古琴的情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刘少椿,名绍,字少椿,号德一,成年后以字行。他是广陵琴派的第十代传人,广陵琴派艺术的集大成者。1901年10月16日他出生于陕西省富平县北陵堡的一个盐商家庭。自幼读私塾五年,1914年与父南下扬州,随父学生意数年。青年时代的刘少椿热衷于习奏昆笛、箫,其琴缘还是自1928年请广陵琴派第九代传人孙绍陶至家中任家庭教师开始。刘少椿的子女随孙绍陶补习古…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书店、上海书店、扬州古籍书店联合发起的全国古旧书店工作座谈会,于4月11日至16日在江苏扬州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39个古旧书店的门市部的53位代表。中华书局、文物、北京古籍、中医古籍、上海古籍、齐鲁书社等出版社和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的代表也应邀参加了会议。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陈翰  相似文献   

14.
做好古籍整理出版对于让国人认识历史,让世界认识中国,具有重要意义.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经过学界和出版界的通力合作,我国的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已硕果累累,成就了中华书局等一批享誉海内外学术界的古籍图书出版重镇.不过,即便荣誉在身,古籍出版却经历了惨淡经营的阶段,许多古籍社曾自嘲为“丐帮”.近些年,一些古籍社主动出击市场,从“曲高”的深奥典籍到“亲民”的通俗读本,从阳春白雪到雅俗共赏,古籍社在坚守与转型中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15.
红印本是我国雕版印刷线装古籍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作为雕版印刷史上的一种创新,这样的做法首倡于明代,为一部著作雕版完工后用朱色刷印的试印本。其目的主要是提供给编纂者或著作者校对使用,待核对无误后,再正式付以墨色刷印。这样的做法反映了雕版印刷程序上的进步和成熟。由于红印本是一部书刊刻成功后的最初刷印本,且刷印量极少,加上正式墨印后,红印  相似文献   

16.
吴格 《中国索引》2007,5(1):26-28
一、编纂缘起 古籍影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国人利用西方传人的摄影技术复制古籍底本,印刷装订,流布远近,因其具有雕版印刷时代图书复制所无法比拟的传真与便捷,遂成为近世古籍传播的重要方式,百余年来风行不衰。20世纪80年代以来,古籍影印出现前所未有的持续繁荣,数以万计的中国古代典籍因“化身千百”而获保存并流传。  相似文献   

17.
正在筹备成立中的扬州古籍雕版印刷博物馆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为继承古老的传统工艺,将恢复已失传的几种古代活字版。 这家博物馆在筹建期间便着手恢复我国久已失传的古代几种活字排版方法,其中泥活字、锡活字、木活字、铜活字、瓷版均由该馆研究人员自己复制。今年9月底集古代这几种活字排版、手工刷印《唐诗三百首》线装本将出版。  相似文献   

18.
雕版印刷术大规模使用之前,古籍多是以抄本方式流传,被称为中国书籍史上的“写本时代”,雕版印刷术广泛使用后,印本图书逐渐代替抄本成为古代书籍传播的主要形式.之后的千余年,抄本继续处于与印本并行的状态,其文物、文献及艺术价值依然被关注和研究.本文对国家图书馆馆藏刻本时代的抄本古籍进行梳理和研究,以期进一步挖掘抄本古籍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夏,我们在参加江苏省特色民间文化普查中,收集到一组关于扬州广陵琴派第十代传人刘少椿的照片。这组珍贵的历史照片档案反映了刘少椿及其好友、家人对古琴的情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  相似文献   

20.
袁淮 《中国博物馆》2005,(4):F0002-F0002
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新馆(简称“双博馆”)位于扬州新城西区,自然风光秀美的人工湖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