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然后挑了几株最壮实的准备栽在门前。母亲栽种完毕后,她的一个孩子从门里一拐一拐地出现了。"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最小的孩子,一生下来腿就有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有些犹豫。但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终于点了点头——就算它最终长  相似文献   

2.
王涛 《生态文化》2013,(6):19-19
我家门前有一棵树,一棵柿子树。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它就在那里了。长期以来,它就默默地站在那里,一站就是几十年。今后也许还要继续站下去,站成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3.
正山是凸出的坳,坳是凹下的山,山山坳坳,重重叠叠,绵延一片。山里人就像一只只小蚂蚁,充满敬畏地看着大山,嗷嗷待哺。许多欲望疯涨,爬满每一块坚硬的石头。庞大的山躯犹如凶神恶煞,狠狠地挡住了山民的去路,把村庄团团地拢在狭小的山谷里,狭长的山坳却善解人意地让开了一个宽敞的口子,让山外的风徐徐地吹进来,使寂寞的山村有了一丝丝生机。  相似文献   

4.
柿子熟了     
宗国 《生态文化》2010,(5):29-31
柿子熟了,熟在沉甸甸的十月里。十月的太阳在大地上铺陈了一片金黄,柿子也如太阳一般,熟成了橘红色。于是,柿子们就如同一颗颗耀眼的小太阳,玲珑着挂满了一棵棵柿子树,累累的果实,金黄的色彩,很美人的眼目,所以柿子又有“金果”之称。  相似文献   

5.
《鵅鸫理窝》是模拟鸟的生活创作而成的一种舞蹈。“(?) 鸫”是栖息于秧棵田里的一种候鸟、益鸟。大如鸽子,里月毛,红冠子,雄的冠子高一些,形象美丽可爱。每年“小满”前后,一对对从南方飞来,选择最肥密,也就是它们认为最安全的秧棵田里做窝。鸣时发出“呵一咚咚”声,好象是在赞颂秧棵长得丰盛,所以农民们喜爱它,说它是象征丰收的吉祥鸟,都希望它能到自己秧田里来做窝。至今  相似文献   

6.
周海亮 《文化博览》2007,(11):56-57
刚去那个城市的时候,时间紧,随便租了一间平房。屋子里很潮,又暗,门前一株香椿树遮住了窗口的阳光,好在我很少在屋子里闲呆,回来倒头就睡,睡醒了锁门上班,住处的好坏,也就无所谓了。那天醒得早,去墙角挪动一个花盆,竟发现那里长出一棵小香椿树!地面是红砖铺就,香椿树从砖缝里钻出来,树高已达膝盖,叶片绿中带红,长得蓬蓬勃勃。我盯着那棵树,感觉不可思议。很明显,是门口那棵大香椿树的根须伸到这间屋子的地下深层,然后从其中一个根须上,长出来这样一棵幼苗。它肯定生长了很长时间,而我竟没有发觉。  相似文献   

7.
吕明 《生态文化》2002,(3):34-36
罂粟花儿曾美丽了我的许多个夏天.那时,我对罂粟的了解,仅限于它的美丽。小时,我家住在一个山坳里,那里住着林业工人的家属。山坳就如同一个盆地,四周被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着,有点“世外桃园”的味道。我们和当地极少的几户以种地为生的农民共同散居在几面山坡上。人家不多,但因为住得很分散,便占去了很多的土地。那时,人们除了在自家院子里种些蔬菜什么的,还要种些花儿来点缀简陋的庭院。我记得那时种得最多的是地瓜花,也就是大丽花,此外还有步步登高,扫帚梅什么的。  相似文献   

8.
曹阳 《生态文化》2011,(6):42-43
那棵树,那棵天堂里的枯树,就那样以一种永远无法抹去也无法替代的震撼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相似文献   

9.
正骄阳似火的夏天,我们在路上最喜欢得到的是什么?是一棵能为我们遮阳乘凉的大树。暴雨如注抑或是大雪纷飞的时候,在路上我们最想要的是什么?仍然是一棵能为我们遮雨挡雪的大树。栽棵大树好乘凉啊!而这棵大树哪里来?两个途径:一是大自然从天上掉下来,而这棵大树不一定就掉在我们行走的路边上;二是我们在路边亲手栽一棵,这棵大树在路边不会跑,总  相似文献   

10.
时间,多像一棵树木一棵树木能将人托老我看着那棵树木一天天伸入天空枝繁叶茂遮掩了我的视线有时为寻找一根茎脉我使出了浑身的力气秋天,树上的叶子和种籽落下来落下来的叶子和种子必须腐烂它们逃脱不了树根摄取树木的血肉是树上的叶子和种子的积蓄树木离地面越来越高枝蔓离太阳越来越近仰望树木如仰望祖祖辈辈的脊梁愿望永远属于高大的树木我永远属于树木脚下的泥土我在树木的脚下一遍一遍的腐烂一棵突兀的树活着树林深处一棵突兀的树活着躯体用绿叶覆盖着它耳畔仍响着砍伐的声音突兀的树书取乐重新的选择浑身已经颤抖早一天结束痛苦就早一…  相似文献   

11.
树祭     
当我们的老祖宗跳下离开曾经帮助过救过他们的树以后,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安全。没有了安全,没有了方向的他们将一切苦难怪罪于树。他们大开了杀戒。一帮帮,一群群被称作人的“猴子”们,疯狂起来,一边举着火把,一边挥舞着峰锐的石斧、砍刀,将他们昔日的恩人——树,一棵棵,一片片砍倒,烧成灰,眼睛都不眨一下。为了离开树,他们不惜拖着滴血的双脚杀着山林。树怎么也想不到,它从前呵护过,爱过的猴孙,会如此野蛮的仇视他们的恩人。树给了他们一个安全甜美的摇篮,他们却给了它一个人间地狱。自盘古开天以来,山、水就不断地提醒,誓告他们,与树为敌的…  相似文献   

12.
怀念一棵树     
古渡 《生态文化》2014,(4):11-12
儿时每到旧历十五前后的夜里,只要我在姥姥家,总喜欢一个人站在柴门口东望,看那圆圆的月亮悄无声息地从村头那棵山包似的大槐树后冉冉升起,好像白天它就栖居于那棵高大蓬勃的树枝间.它恋恋不舍地爬上深灰色的夜空,黄澄澄的颜色像只熟透的麦黄杏.  相似文献   

13.
竹节海棠     
我把它接过来时,看着它弱不禁风地站在简陋的花盆里,一股怜悯之情从心底滋生.禁不住问送我花的燕婶:它是否好养活?燕婶说:"放心吧小张,好养活着哪,因为它有根.只要按时给水,别忘了它,就会开出很好看的花." 我仔细观察与呵护着这个可怜的小生命,不敢有丝毫的疏忽,生怕因我的大意让它的生命夭折. 它和那棵被我称做红色丁香的小红...  相似文献   

14.
从假树说起     
尧一 《生态文化》2006,(2):55-55
一棵巨大的假树,粗粗的几人搂不过来的树干,在如石如磐的主干以外,还垂悬缠绕许多气根,假树造型当是仿的榕树。密密匝匝的叶子四季常绿,大有参天之势,即使在这边疆零下几十度的严寒里也不凋不谢,绿碧如兰,虽无“一枝春雪冻梅花”之雅,却有“绿树青苔伴夕阳”的景致,好一棵俊美的大树!这棵假树就屹立在矿区文化广场,据说花了许多许多的钱,也引起许多许多的议论。  相似文献   

15.
正树是大自然的神圣之物,能表达、传递一种微妙的情感,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机缘和生命力。因此,与一棵树对视是需要勇气的,与一棵胡杨对视就更需要勇气了。那是茫茫荒漠中的一棵胡杨,或者说是一棵又一棵胡杨。那种对视,那种凝望,是一种来自  相似文献   

16.
做女孩的时候,只有当一棵树开花的时候才觉得它是美的,目光被花瓣吸引了,摊开的日记里歌颂的都是满树的芳菲;作别了女孩以后,才学会静下心来端详铅华洗尽后的树的美———挺拔的躯干、繁茂的枝叶,暴雨中酣畅淋漓的洗浴,秋阳下金光流溢的神采。还学会了默默观察一棵棵露出根须的树,阅读它潜藏于地下的细密心思。甚至就算树枝上没有花,我们事实上也能够嗅到香——一种生命本质的香。  相似文献   

17.
在都市的老街深巷,偶尔会有一两棵古树。古树多有栏杆围着,以示它的古老已具备了保护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讨论“文化之间需要有墙吗”问题的时候,使我想到《庄子·山木篇》中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说:一棵长得奇形怪状的树,由于它不能成材,因此樵夫没有把它砍掉,它保存了下来。也就是说,如果它成材,就会被砍掉,而不能保存。另有一只不会叫的鹅,因为它不会叫,而被杀了请庆子师徒吃,这只鹅没有能保存下来。也就是说,它如果会叫,就会不被杀来吃,而能保存下来。于是庆子的弟子问庄子:那棵树因为没有用,而保存下来;这只鹅因为不会叫(按:也指没有用),而被杀了吃,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办呢?庄子回答说:我们最好处于才与不才之间,这样好保存自己。这个故事说明事物只有相对的意义,没有绝对的意义。在讨论文化问题上,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应有“墙”,还是应“无墙”。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用中国哲学的规点看,“有墙”与“无墙”好象是矛盾的,但在中国哲学中“有墙”和“无墙”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从中国文化发展的总体上看,在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相遇时,它往往呈现出一种“在有墙与无墙之间”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正外婆家有棵枣树,从我记事起,它就高高地挺立在院子的西南角。母亲说,这棵树是外婆结婚时种下的。外公爱吃枣,结婚时他们种下这棵枣树,并且期望生活能像枣树一样永远茂盛,像枣一样永远甜蜜!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天深夜,外公突然被抓壮丁了。那时,他们已有四4个子女,大的10岁,小的才2岁。外婆虽然伤心,但为了孩子,日子还得咬着牙过下去。外婆迈着小脚,农忙时,她给地主家打粮食、推磨;农闲时,她给有钱人家洗衣服、  相似文献   

20.
朋友们围坐在一起吃饭,有位先生的手机响了。"是公益短信,"他说,"哦,给你们念念啊——‘知道中国一年要消耗多少一次性筷子吗?450亿双!相当于170万立方米的木材,大约需要砍伐2500棵大树’。太可怕了!这么巨大的数字!大家慨叹着。有人说:"我看过一篇报道,说湖南农业大学的学生们造过一棵‘筷子树’,是用人们扔掉的几万双筷子造成的。"有人说:"我在随行医学院就亲眼见识过这样一棵‘筷子树’,好几米高,相当壮观!"有人叹气说:"那都是森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