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克思的“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个观点是个老生常谈且争论不休的问题.这个问题又因其与社会现实、宗教及其相关研究紧密关联而成为至今需要深度研究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所说的“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是从宗教的功能方面对宗教的特点进行的具体而贴切的比喻.  相似文献   

2.
《大连大学学报》2016,(4):98-105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诸多观点之一,是马克思对于宗教社会作用的正确判断。在历史上,宗教所具有的精神麻醉的作用是不容否定的,宗教是剥削者、统治者维护其根本利益的手段,宗教不能真正解决劳苦大众的苦难,只能使其从精神上得到虚幻的安抚,放松了争取此岸现实幸福的斗争。即使是在当今社会,"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一论断依然并不过时,不能为个别人的某些认识所左右。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改革发展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正确和科学地认识和处理新世纪出现的宗教问题,为改革发展的大局服务,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课题。文章通过对我国学界近十年来"宗教鸦片论"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在总结、归纳这一阶段"鸦片论"研究的特点、存在分歧的基础上,对其下一时期的研究前景进行了预期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其论著中所提出了“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论断。该论断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础,被用来指导中国的宗教工作和宗教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此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种争论主要表现在关于“鸦片”说的起源,“鸦片”说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的地位,“鸦片”说的内容如何理解,“鸦片”说的当代价值等方面。学者对这些观点进行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争论。在此对其进行归纳与梳理,希望有助于增进人们对该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在对马克思有关宗教本质问题的认识上,长期以来存在着"自我意识说"、"虚幻反映说"、"鸦片说"等观点。马克思对宗教本质的论述,并不像某些学者所说的是可以用一两句话来概括的。实际上,在马克思的眼里,宗教就是一个多层次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学术界基本上是将劳动异化论视为马克思巴黎时期的主要思想来看待的,很多论者用它来表达、阐发甚至等同于马克思一生的异化思想。但是,如果把这一时期马克思的著述整合起来研究,就会发现,他的思想仍然处于变化、发展之中,特别是他借阅读和摘录詹姆斯.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的机缘所阐述的思想,明显把劳动异化论发展为社会关系异化论。这是理解当时马克思思想必须关注的一个现象。而从思想传承的逻辑看,如果没有社会关系异化论作为中介,要过渡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在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对异化现象所做出的新分析,将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5,(68):128-129
战前输入中国的鸦片有来自不同产地的不同品种,因此,一箱不同品种的鸦片重量不同。了解一箱鸦片的重量,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历史。  相似文献   

8.
农民起义利用宗教和封建迷信在起义的准备、发动阶段和起义初期往往可以起到宣传动员作用,容易打动千千万万贫苦农民的心,但由于宗教固有的保守性和虚伪性,决定了农民起义利用宗教作为外衣最终会产生严重的消极作用。甚至构成导致农民起义走向失败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马克思的这句话一度成为对宗教的本质和功能的经典表述。上个世纪80年代,宗教界曾经对“鸦片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澄清了一些问题。继续认真地、以科学的态度弄清楚这个问题,无论对宗教学理论研究,还是对真正做到“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试图把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文本解渎与对它的直接的理论背景的分析结合起来,说明马克思在手稿中的主题思想不是要解决市民社会和国家谁决定谁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它同时也是对现代国家的批判…来表达在“人民成为国家的原则”的基础上,重建人民生活和国家生活的同一性的实践诉求。这是青年马克思在政治领域中探求消除理想与现实、普遍与特殊的二元对立,和实现人类的普遍解放的客观形式的重要体现,也是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必然环节。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宗教学,首先必须明确其研究规范的理智性和科学性的含义、作用和限度.在宗教研究中,各种宗教定义者之间极易产生敌意,因此,讨宗教问题时必须抛弃独断的知识立场.正确理解宗教学的"科学性",必须正视宗教研究中的人的"主观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既是马克思哲学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异化”理论的重要一环。从“异化”理论发展史来看,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承前启后,是“异化”理论这条历史长河中最深厚的一段。  相似文献   

13.
清末国内罂粟大量种植,鸦片烟毒泛滥成灾,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自1906年始,清政府改变以往驰禁政策,从禁种入手,很抓禁烟,制定了较为正确的禁种政策和措施,决心扫清烟毒,为民除害。各级官吏也大都于禁种一事认真执行,通过各方努力,禁种取得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宗教观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早期他比较重视宗教对坚定人的信仰、净化人的心灵的积极作用;中后期较多指出统治阶级利用宗教麻醉人民的消极后果。但终其一生,鲁迅从未对宗教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5.
二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佤族原始宗教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主要体现在佤族原始宗教内容、原始宗教与佤族文化关系的研究等方面。缺乏理论深度的论著,缺少民族杂居区佤族原始宗教信仰情况的个案研究,以及外来宗教和原始宗教并存状态下的佤族宗教信仰现状的研究,今后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对自然界而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更主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发展的根本变革,其深层次理论意蕴在于哲学思维范式的转向。所以,要分析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具体内容,就必须研究马克思在研究人的本质问题时的逻辑思维。只有如此,才能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实质和内涵。马克思在研究人的本质问题的时候,在对感性世界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到了从理论向现实转化的中介,这一中介就是实践。实践观点的确立也是马克思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7.
西方自然观经过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马克思在克服以往一切旧自然观的基础上,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纳入人的实践活动范围进行考察,从而科学地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8.
“以美育代宗教”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美育命题之一,对20世纪的中国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命题的形成源于两种资源,即中华传统的审美主义思想和西方现代审美主义,其中,后者主要源自卢梭的美育思想。救亡的时代背景使得这一命题明显带有实用审美主义的倾向,它吸收了卢梭美育把宗教、美育以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情感,把美育的最终目的落实于社会道德的内容,但同时又带有更多的古典形态,忽视了美育对启蒙现代性的批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