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从内蒙古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涉及的基本问题入手,围绕其在内蒙古民族地区推进的重视程度、宣传主体、宣传方法、经济社会以及教育发展状况、文化融合等方面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角度分析了影响内蒙古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因素,为内蒙古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制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建设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内容,有其独特的要求。壮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领导干部的观念与实践偏差是壮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建设的制约因素。要提高壮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建设水平,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加大推进壮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建设综合性工程的力度,必须在具体操作上坚持壮族地区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然而,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面临经济发展水平滞后、意识形态多元化、传播者水平有限等制约因素。广西民族地区应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占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领域、加强理论创新、注重宣传体系建设、培养专业化队伍等方面入手,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4.
推进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将给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以座谈、问卷、访谈等方式,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总体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认为推进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关注现实问题,增强民族地区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宣传工作要注重与民族形式相结合,重视隐性教育和宣传,实现宣传方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集宁师专学报》2013,(3):59-62
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关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课题。该文从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将马克思主义与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提高民主政治建设和提高文化教育水平四个方面提出了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马克思主义深刻地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与变革,同时也推动了我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进程。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向中国本土转化,就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华民族在漫长发展历程中,沉淀出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价值选择。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能够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传播与发展的文化土壤,提升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生命力与创造力,协同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扩大人民群众对无产阶级政党认同理应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属性和要求。但学界对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主要涉及价值意义、面临困境、解决困境、研究方法等层面,缺乏对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认同维度的研究,缺乏对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政党认同本质的审视,应以民生为本、和谐信仰、国家认同等构建路径,拓展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领域,提升民族地区的政党认同和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8.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赋予我国文化软实力以社会主义的本质,构成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基本来源和主体内容。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提升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内在一致性:一方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另一方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文化路径。正确认识国家文化软实力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促进二者之间的互动发展,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健康发展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重要历史任务,通过研究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借鉴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成功经验,提出多维度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建议,这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先进文化建设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侯银亮 《文教资料》2013,(21):129-130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西藏作为一个多民族地区,其文化发展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促进多元文化背景下西藏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良好发展,对于推进和谐西藏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西藏高校学生道德教育应“和而不同、独具特色”,具有民族特征和文化特征,采用多种道德教育方法相结合,构建共性的德育内容和个性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1.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最本质的特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坚持价值主体的人民性,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价值评价的人民性,始终站稳人民群众的阶级立场;坚持价值目标的人民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马克思主义才能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向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具备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要素与结构。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上,注重发挥群体领袖的作用;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传统文化和群众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实现表述内容的通俗化和多样化;发挥论战与讨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促进作用。在当前新的形势下,需要借鉴传播学的理论,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媒体的现代化;提高普通民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参与度;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果评价理论。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变化的同时也呈现出了众多影响社会公信力的因素,其中腐败因素是最主要的颗粒,他腐蚀了公信力的机体,使公信力缺乏活力,使人们丧失了对政府和党的信心,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导向,遏制腐败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与政府公信力建设关系密切,当前,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着不少政府公信力缺失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人民群众、政府行政人员、法律体制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加强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来推进政府公信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重塑政府公信力是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网络化迅猛发展的时期,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对政府公信力提出了新要求。为此,文章深入剖析了在网络化时代我国政府公信力流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重塑政府公信力的现实路径,以期能够对我国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与时俱进,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继承和借鉴。积累的经验主要有:加强党对舆论宣传和政治思想工作的领导,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军事任务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政治保证和理论前提;通过干部学校及在职学习、群众教育,以报刊图书、文学艺术、纪念活动等大众传媒为媒介,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同时关注民生,服务群众,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不竭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17.
十七大在党的重要文献中正式提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命题。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价值实现的本质要求,是应对我国主导意识形态危机的现实需要。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对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提出便体现了党重建文化领导权的目标诉求。  相似文献   

18.
在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文化的冲击以及传统传播手段的局限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造成了巨大的阻力.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传播意义重大,反应了多元话语环境的要求,净化网络环境,提高公民思想觉悟的要求以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为了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模式,提高传播效率,提出了web2.0网络互动模式以及民主参与的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实践阵地,因此,要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教育者需要首先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明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认知和心理变化过程,从社会文化、家庭学校教育以及网络化时代等方面探寻出大学生思想变化产生的根源,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