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3年前,我和父亲一起旅游。中午的时候,我们来到一个山间小镇,走进一个小吃店吃饭。店里人挺多。我们看到一张桌旁坐着一个年轻的母亲,她打扮得很利索,抱着孩子,身边还有个包。我走过去,问:“我们可以坐这儿吗?”她微笑着点点头。那个母亲哄着孩子,一边笑,一边给孩子喂饭。孩子约有两三岁大,很可爱张大嘴巴等着妈妈用勺子喂。我在一旁,好像感觉到有点异样。对,是那个母亲的动作。她把孩子放在右腿上,双手抱着,然后,用嘴咬着勺子的一端,很熟练地低头在她的盘子里舀菜,再喂到孩子的嘴里。开始,我以为她在逗孩子玩,但她那麻利的动作,告诉我另有…  相似文献   

2.
红色三角囊     
我的钱包里夹了个小巧的红色三角囊,是母亲一针一线缝成的,里面装的,是一张护身符。每一开学,母亲把三角囊放在我手上,说清带符的顾忌,要求符不离身。我把三角囊夹在钱包里,虽然不尽信符的魔力,但我不能让母亲安不下心。母亲穷,孩子是她的财富。小时候,生病的是我们,痛苦的是母亲。夜深人静,一个女人背着孩子颤抖着走在通向医疗所布满土坟的山岗小路上,这样的经历,母亲已记不清有多少回。我和弟弟很少谈小时候,我们的小时候总让母亲心有余悸。我学会走路,老喜欢挣脱母亲的手,可走不出母亲的目光。长大了,我老喜欢到母亲目光触不到的地方去。…  相似文献   

3.
领头雁     
小时候,家里人口多,父母要抚养我姑、我叔及我们弟妹共六个孩子。父亲在很远的地方上班,难得回家一趟,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实际上是母亲。那时候,家里经济很困难,母亲的工作和家务都很繁重。可是,母亲并没因此显得邋遢和疲惫。相反,她的娴静和从容是我们那里出名的,聪明的母亲总是把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我们六个孩子年龄正好构成等差数列,母亲从这等差数列中找关系。记得那时我叔、我姑和我都到了上学的年龄,生活更困难了。母亲就养了四头小猪,上学之前,放学之后,我们做的第一  相似文献   

4.
母亲与父亲离异那一年,我才七岁。我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同判给了母亲凌宝儿。在1968年的香港,母亲带着我们三个孩子讨生活,其艰难可想而知。为了维持生活,母亲一人打了两份工。我们几个都特乖巧懂事,这让母亲很宽慰。尤其是我,由于成绩十分优秀,最得母亲宠爱。  相似文献   

5.
母亲与父亲离异那一年,我才7岁。我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同被判给了母亲凌宝儿。在1968年的香港,母亲带着我们三个孩子讨生活,其艰难可想而知。 那时我们三个孩子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不管多么困难,每个星期,母亲都要称点肉或买尾鱼给我们加餐。  相似文献   

6.
《家教世界》2009,(Z1):19-19
3年前,我和父亲一起旅游。中午的时候,我们来到一个山间小镇,走进一家小吃店吃饭。我们看到一张桌旁坐着一位年轻的母亲,她一边笑,一边给孩子喂饭。孩子约有两三岁大,很可爱,张大嘴巴等着妈妈用勺子喂。那个母亲把孩子放在右腿上,双手抱着,然后,用嘴咬着勺子的一端,很熟练地低头在她的盘子里舀菜,再喂到孩子的嘴里。开始,我以为她在逗孩子玩,但她那麻利的动作告诉我另有原因。  相似文献   

7.
经常,我们会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情形:幼儿期的孩子对母亲说“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要求我?”,母亲说“孩子,妈妈这样要求你是为你好!”孩子瞪大眼睛听着;少儿期的孩子对母亲说:“妈妈,我不喜欢你这样要求我!”母亲还是那句话,孩子不满地撅着嘴巴离开了;青春期的孩子对母亲说“妈妈,我讨厌你这样要求我!”母亲还是那句话,孩子愤愤地摔门而去或气急败坏地大声辩解,母亲或无奈或激动……总之,母亲的心是痛的!  相似文献   

8.
母亲与父亲离异那一年,我才七岁.我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同判给了母亲凌宝儿.在1968年的香港,母亲带着我们三个孩子讨生活,其艰难可想而知.为了维持生活,母亲一人打了两份工.我们几个都特乖巧懂事,这让母亲很宽慰.尤其是我,由于成绩十分优秀,最得母亲宠爱.  相似文献   

9.
红叶 《现代家教》2000,(3):24-24
前不久,笔者一邻居的女儿带着一岁多的孩子从日本回国探亲,虽说她去日本才几年,可学到的教子方法令笔者大开眼界。那天,这位母亲抱着孩子来我们家串门,正碰上我们家在包饺子。孩子抓起桌上一个生饺子就往嘴里塞,我正想制止,孩子的母亲却说:“让他吃吧,这样他才知道生的不能吃。”果然,孩子咬了一口,便皱着眉头将生饺子吐了出来。孩子不小心在我们客厅里  相似文献   

10.
抱抱母亲     
<正>那天带孩子回家,母亲正坐在小院的阳光下,做小衣服。看我们进门,母亲笑着说:"马上就好了,等我一会儿。"她眯起戴着老花镜的眼睛,面带微笑穿针引线。母亲一生为我操劳,我有了孩子后,她又开始为我的孩子忙碌。她把她的爱一针一线地缝进衣服里,让我和孩子都享尽了宠爱。突然在那一刻,心生柔软。我环抱住母亲,撒娇说:"别忙了,歇歇吧!"母亲忙着推我:"这孩子,都当妈的人了,还长不大!"我不松手,说:"妈,今天是‘三八节’呢,女儿送个礼物给你吧!"母亲呵呵地  相似文献   

11.
母亲与父亲离异那一年,我才7岁.我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同判给了母亲凌宝儿. 在1968年的香港,母亲带着我们3个孩子讨生活,其艰难可想而知.为了维持生活,母亲一人打了两份工.我们几个都特别乖巧懂事,这让母亲很宽慰.尤其是我,由于成绩十分优秀,最得母亲钟爱.  相似文献   

12.
<正>三年前,我和父亲一起旅游。中午的时候,我们来到一个山间小镇,走进一个小吃店吃饭。店里人挺多。我们看到一张桌旁坐着一个年轻的母亲,她打扮得很利索,抱着孩子,身边还有个包。我走过去,问:"我们可以坐这儿吗?"她微笑着点点头。那个母亲哄着孩子,一边笑,一边给孩子喂饭。孩子约有两三岁大,很可爱,张大嘴巴等着妈妈用勺子喂。  相似文献   

13.
<正>她说,一想到我妈做的那么好吃的拉面,我没有办法教给我的孩子,就觉得自己必须要结婚生个孩子。她说这话时,我们正在讨论结婚的意义。她说她觉得结婚没什么,但她想要孩子,想把从母亲那儿学到的做拉面的技术,传给孩子。因为那碗拉面里,是"我们家的味道"。每一户人家,都有自己的味道,这种味道,通常是母亲的味道。我母亲擅长做辣萝卜腌菜,她做的辣萝卜一点也不咸,可以边  相似文献   

14.
记忆中总有一些让我们心动落泪的东西,在岁月的荡涤中,它们都变成晶莹璀璨的琥珀。母亲与父亲离异那一年,我才七岁。我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同判给了母亲凌宝儿。在1968年的香港,母亲带着我们三个孩子讨生活,其艰难可想而知。为了维持生活,母亲一人打了两份工。我们几个都特乖巧懂事,这让母亲很宽慰。尤其是我,由于成绩十分优秀,最得母亲宠爱。  相似文献   

15.
解放前,母亲一共生了我们9个孩子;到生下五哥的时候,我家早已揭不开锅了。为了保住我们这后三个孩子的生命,母亲不得不忍痛让人家在寒风里把我们一一抱走! 1950年,我已经是一个17岁的男子汉了,可是我的生身母亲是谁,她的为人如何,我还不知道呢!这年暑假,我第一次看到的母亲,竟是这个样子:还不到花甲之年,头上已经布满了白发:那眯缝着的混浊的双眸里,只能透出一丝  相似文献   

16.
平分母爱     
我是母亲唯一的孩子,按理说她会在我的身上倾注所有的爱心。然而母亲却把这份爱平分给了两个孩子———我和表弟。由于舅舅、舅妈都是生意人,长年累月在外边跑,忙得不亦乐乎。于是在表弟3周岁时,舅妈便将他托付给我的母亲。那年我才8岁。我的母亲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纺织工人,厂里的工作制度是“三班制”。母亲每天要持续8小时的工作,回家还要照顾我和表弟。父亲因不理解母亲的做法而暂居到奶奶家。母亲默默拭泪却毫无怨言。因为辛劳,年仅38岁的她便已经“视茫茫而发苍苍”了。周末便是我和表弟最快乐的日子了。母亲准会忙里偷闲,带我们逛商…  相似文献   

17.
我曾遇见这么一件事:一位年轻的母亲,手里拉着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在路上走。母亲边走边给孩子出数学题:“5加4是多少?”“8。”孩子信口答道。母亲说:“不对。我是问:5加4是多少?”孩子迟疑了一下,回答:“6。”小眼睛眨巴眨巴地瞧着母亲,想从母亲脸上看出是否答对了。“我是问5加4是多少!这么简单的一道题都不会算,真笨!”母亲显然沉不住气了,责怪着孩子。孩子低下了头。可母亲还不罢休,说:“再想想看,5加4是多少?”孩子怯生生地看看母亲,轻轻地说:“7。”只见做母亲的手一伸,“拍”地一下,巴掌落在孩子的头上。孩子“哇”地哭了,蹲在地上再也不肯走了。目睹此情景,我真为那个孩子抱屈。孩子对一切新鲜  相似文献   

18.
母亲与父亲离异那一年,我才7岁。我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同判给了母亲凌宝儿。在1968年的香港,母亲带着我们3个孩子讨生活,其艰难可想而知。为了维持生活,母亲一人打了两份工。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都乖巧懂事,尤其是我,成绩十分优秀,最得母亲钟爱。  相似文献   

19.
你知道什么是羊皮筏子吗?它可是黄河边最古老的运输工具。在兰州旅游的时候,我就尝试了坐羊皮筏子的滋味。在黄河堤上,我们先参观了黄河母亲雕像,它是用大理石雕的,一个母亲和一个孩子在一起:母亲长长的头发,用慈祥的目光看着她的孩子,孩子坐在妈妈的怀里幸福地笑着。  相似文献   

20.
一位母亲忧心忡忡地对我说,她5岁的女儿特别懂事,人见人夸。幼儿园老师说她很听话,亲朋好友也都夸她是个好孩子。但她发现孩子特别“心重”,不知是什么原因。我们交谈了许久,共同找出了孩子心重的原因。在此,我想将这位母亲在教育上的失误告诉家长朋友们,以共同借鉴这一教训,使我们的孩子健康、愉快地成长。这是一位很重视家庭教育的母亲。从女儿两岁起便开始从严管教,要求女儿做个好孩子。特别是在众人面前,每当孩子表现好时母亲便对她说:“瞧,别人夸你是好孩子哩!”每当孩子表现“不好”时,就对女儿说:“看,别人笑话你了!”久而久之,让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