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王丛宝 《课外阅读》2010,(10):135-135
随着素质教育前进的步伐,初中生物教育也在不断变革,生物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初中生物的内容就涉及多门学科知识,而且本身生物的知识量也非常繁杂,这时候合作学习就可以发挥它独特的作用,学习小组内部进行探讨,异质学生之间互补,小组内部发现问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为学困生进行讲解,既可以帮助学困生理解概念,也可以加深学优生对知识的理解。再通过小组之间交换意见,就可以使全班对抽象知识的认知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2.
<正>1.合理构建学习小组。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等有大致的了解,将学困生、中等生和优等生进行合理搭配,以保证每个小组都有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尽量让各个小组间的水平相近。根据学困生的个性特长,给他们安排适当的小组角色,大家通过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学困生也能在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重建自信,培养和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朝晖 《林区教学》2013,(3):101-102
要使学困生体验到物理学习的快乐,教师就必须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激发学生原动力,唤起学困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让学困生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在活动中学习物理知识;用科技手段破解教学疑点;想方设法帮助学困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拓宽思维,有效地促进学困生各种能力的发展。让学困生在物理课中"动"起来,快乐学习物理。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物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其中包含了许 多的基础原理和基础知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会带来较大的困 扰。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时,若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会导 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深度不够。因此正 确掌握生物学习的方法非常重要,可以引导学生完成主动性学 习。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生物知识的深度学习,而不仅 仅是只停留在对生物知识的表层理解。本文简要分析概念图 促进高中生物深度学习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生物作为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学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尤为重要。小组合作探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又使每个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找到自信,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在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目的以及合理的分工。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学生要主动参与、积极合作,这样不仅可以扩展知识,完  相似文献   

6.
合作学习是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合作学习也是课程改革的一种教学理念,是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途径之一。合作学习可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提升自信心;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团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责任意识。新课程实验证明:优质的合作学习可以轻易地将学困生带上来,可以让优等生更加卓越。  相似文献   

7.
陆晓峰 《中学生物学》2023,(12):26-28+31
从“巧设问题情境,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实现深度理解;优化活动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驱动问题解决;建构生物模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搭建知识网络;注重迁移运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高阶思维”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运用深度学习理念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8.
林德政 《成才之路》2010,(19):13-14
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学困生情感的发展和健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就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学困生进行了关注与思考,合理组建合作小组、教师的有效指导与组织及培养和提高他们进行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让每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都积极参与到数学合作学习活动中来,使学困生不再害怕数学,而是喜欢数学。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合作学习?我们可以这样定义:是学习小组或团队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是学生经过独立思维后(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或不同见解),在学习小组内进行思维碰撞,相互质疑、辩驳,从而取得共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还可以这样来认识:是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学生在小组内和小组间的交往互动中完成自己知识建构的一种学习形式.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物课是高中时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自然科学课程,高中生物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的认识,以及对生命的敬畏。合作学习是较为成熟的学习方法,能够摒弃应试教学中的缺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设置生物课程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高中生物合作学习中小组建设的探索,为提高学生素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中,当学生理解遇到困难时、对问题看法不一致时、解题方法多样化时,开展课堂讨论;建立学习小组,设定讨论规矩,营造讨论氛围,把握讨论节奏,把讨论内容放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处、放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在新知识的基础点处,鼓励学困生表达看法,在理解的疑难点处,引导中等生提出观点,在知识的关键点处,启发优等生阐述结论.  相似文献   

12.
杜志刚 《甘肃教育》2009,(12):35-35
分组学习法,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而进行的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一种互助性学习。语文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有许多潜在的优势。一是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因为小组各成员拥有的知识总和要比个人拥有的知识广博,因而这种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效果;二是小组成员互为榜样,  相似文献   

13.
<正>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对知识的研究中获取知识,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的研究性学习有很多种,如小组学习法、任务教学法等。1.小组学习法,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所谓小组学习法,就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探讨学习,教师的教学主要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提升小组的学习效率来提高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效率,从而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小组学习法又称小组合作学习法,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但相对小学而言,知识的难度也大大加深了。在这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自主探究的知识,记忆更加牢固,也可以灵活地应用。因此,本文就通过进行学生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动手兴趣、应用网络资源三个方面探讨了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提高,并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限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的直接动力。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怎样才能做到既照顾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又培养学习兴趣,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一、组织学习小组,强化参与意识经过三年的尝试,我觉得最好的分组方法是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搭配分组为好。他们的分工是在各自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前提下,优等生对中等生“拔高”学习,对学困生的“达标”学习负有辅导责任。为了避免学困生在小组中的“局外人”局面,确定学困生为本小组的记录整理员,因为他们…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营造合作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小组差异分配,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针对阅读学习难点,组织学生合作解决难题;针对学生思维局限,通过合作阅读丰富学生认知;基于语用能力培养,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实践。这样,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帮助,阅读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在许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本文主要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以期可以促进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小组互动,六步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目的是打造高效课堂,从而减负增效,让教学增值。"小组互动,六步达标"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如下特点: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2.把课堂还给了学生;3.以小组为学习单位进行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有效化解了学困生难题;4.给学生提出"三个学习目标";5.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数学活动教学;6.正确处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三者关系;7.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学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1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直观的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把难以理解的化学知识或现象更好地理解、巩固,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封亚锋 《成才之路》2011,(24):76-77
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学生能力得到了发展。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怎样关注学困生,才能既照顾他们的学习情绪,又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呢?首先要激发学困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参与意识;其次要关注学困生的交流权,适时创造交流的机会;再次要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帮他们树立起成就感,增强参与意识;最后开展竞赛,使小组成员将个人利益与小组的集体利益紧紧地联系起来,增强学困生的责任感,提高合作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