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黄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度了2005—2016年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以及二者同步发展的状态;通过构建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对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及生态环境子系统,以及耦合协调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②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均值在0.34~0.70之间,整体上处于拮抗阶段和磨合阶段。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均值处于0.20~0.60之间,整体处于低度协调和中度协调阶段;③黄河流域超过78%的地级市为生态滞后型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背景下,生态环境的压力凸显;④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能力、科技投入等对于耦合协调度产生积极影响,对外开放程度、工业化水平对于黄河流域上游和中下游地区的耦合协调度产生不同的作用。在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摆脱区域发展的路径依赖对于推动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具有重要意义,黄河流域要针对上游和中下游地区采取差异化的策略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资源型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从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城市化现状出发,提出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耦合发展观念培养、分类引导科学发展、重大决策利益相关者参与、完善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耦合的绩效评价机制的具体路径,以期为资源型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河西走廊水资源变化与城市化过程的耦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城镇化战略的过程中,加快西北干旱区城市化进程,对同步加快干旱区的工业化进程和国民经济的生态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吸纳农村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就业、改善农村脆弱得生态环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西北干旱区城市化进程受到水资源短缺及其用水结构不合理的双重约束.本文以西北干旱区的甘肃河西走廊为例,分析了水资源变化与城市化过程的交互耦合效应.研究认为,河西走廊城市水资源短缺属于结构型短缺中的相对性短缺,城市兴起的第一驱动力是资源和交通,并因水的丰缺而盛衰,城市化进程缓慢的第一制动力不是水,而是弱小的产业集聚力.多重胁迫约束下未来30年的城市化水平只能达到35%左右,只能有约87×104农民进城,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所需城市用水量增加0.91×108M3左右,城市化水平每隔5%间隔的单位城市化水平所需城市用水量越大,取水难度和用水成本也越大.按照城市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在不考虑政策和户籍制度变化等因素的前提下,河西走廊未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可望达到47%左右.  相似文献   

4.
实现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的高度耦合协调,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为例,对其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①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的测算得知,并没有城市处于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同步型的发展阶段,而是全部位于滞后型或超前型的状态,且滞后型成为主流趋势,城市数量也呈现递增的态势;②东北三省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之间的耦合程度总体较高,以中高度耦合为主;在区域内部,辽宁省内中高度耦合的城市比例明显高于吉林和黑龙江;③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协调度分析得知,协调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沿哈-大交通经济带呈带状分布;协调程度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空间递减分布趋势,即越靠近中心城市协调度越高、越远离中心城市协调度越低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5.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现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的高度耦合协调,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为例,对其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①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的测算得知,并没有城市处于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同步型的发展阶段,而是全部位于滞后型或超前型的状态,且滞后型成为主流趋势,城市数量也呈现递增的态势;②东北三省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之间的耦合程度总体较高,以中高度耦合为主;在区域内部,辽宁省内中高度耦合的城市比例明显高于吉林和黑龙江;③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协调度分析得知,协调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沿哈-大交通经济带呈带状分布;协调程度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空间递减分布趋势,即越靠近中心城市协调度越高、越远离中心城市协调度越低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6.
江红莉  何建敏 《软科学》2010,24(3):63-68
在分析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交互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并对江苏省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7年间,江苏省的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在曲折变化中缓慢上升;经济与生态环境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但协调耦合度经历了"九五"期间的快速下降和2001年后逐渐上升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使用交互胁迫模型对2002年~2016年间呼包鄂榆城市群4个城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关系进行测度与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2年~2016年呼包鄂榆城市群城镇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发展改变波动较为突出;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城镇化系统与生态系统二者之间有着交互胁迫的关系,且演变轨迹符合双指数曲线。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体育运动与城市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体育与城市化建设变得越来越密切。针对我国体育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分析了体育与城市人口素质的关系、体育与城市环境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体育产业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应与城市化发展相适应,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与文明程度的一种综合体现。从经济学角度看,城市化是由农村自然经济转化为城市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果。因此,城市化进程本身就是变落后的乡村社会和自然经济为先进的城市社会和商品经济的历史过程。在现代经济中,城市是经济的载体,在一定经济区域起着发展极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舞台,城市化与区域经济之间遵循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科学》2019,(5):117-122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4~2016年数据,测算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实证研究两者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值不断提升,处于弱耦合协调等级城市数量不断减少,处于中级以上等级的城市范围不断扩大。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得分高于经济增长质量,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滞后于生态环境优化进程。外商直接投资、研发、制度质量促进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发展,而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和环境规制降低耦合协调度。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提高外资准入门槛、建立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合作机制是提高耦合协调度关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产业集群升级与可持续创新型城市建设耦合系统的构成、耦合机制、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分别构建要素间的耦合强度模型和子系统间的耦合关联协调模型,最后以2009—2016年青岛软件园和青岛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6年,二者要素间的耦合总体处于优化阶段;两子系统间的耦合关联度处于优化阶段,而耦合协调度实现了从产生阶段向巩固阶段的转变。改善耦合动力机制,促进耦合机制的完善对于更好地发挥两系统之间的耦合效应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交互胁迫关系验证及其协调度测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乐华  高强 《资源科学》2012,34(1):173-184
随着人类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产业的规模化推进,海洋生态系统运行状况愈加恶劣。以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基本演变规律为出发点,综合生态足迹法、承载力模型和可持续发展度量法,在构建系统发展状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沿海11省市2000年-2009年海洋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发展状态的时空动态关系曲线进行拟合,基于交互胁迫论和非线性回归模型,证实了构成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三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的交互胁迫关系,并应用耦合模型对三个子系统的时空协调度进行测算,判别出沿海11省市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大多处于"S"型发展机制的拮抗或磨合阶段,且由于海洋生态子系统的恶化,部分省市协调类型为生态脆弱型,可持续发展态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中伴随着城市病及水生态环境的危机,从海绵城市的特点出发,针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非建筑与小区类的项目,提出全寿命周期建设过程中的项目管理模式,借助物联网及云平台来实现多方参与,全方位、多角度地控制海绵城市建设;系统地分析该项目管理模式,分别对全寿命周期中的概念阶段、规划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维阶段、拆除回收阶段设计各相关方因果关系,具体地分析相关方的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的定量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科学》2019,(3):75-79
以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耦合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CRITIC赋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2007~2016年该区域各市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变化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但北京以绝对优势保持领先;生态环境指数略有波动,区域间差异不大;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稳步增长,但河北大部分城市还处于低度协调状态。最后从河北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津冀合作共赢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现有研究仅仅考察科技基础设施投入对技术创新单向影响这一缺陷,文章重点探讨了科技基础设施投入与技术创新之间的交互效应,首先在理论层面上对交互效应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利用2009-2015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联立方程模型,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从实证层面上检验二者之间的交互效应,得到如下结论:(1)就全国层面而言,科技基础设施投入与技术创新之间呈现出相互促进的交互效应,科技基础设施投入表现出显著的技术创新效应,而技术创新同样有助于加大科技基础设施投入;(2)分地区来说,东部地区科技基础设施投入过量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不再显著,而中西部地区依然表现出相互促进的交互效应,不同地区之间科技基础设施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大小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中部>西部>东部。  相似文献   

16.
城市建筑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是现代文明之集大成者,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必须建立在城市生态安全的基础之上。城市建筑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建筑也在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整个大生态环境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城市建筑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影响到其它生态环境的变化。本文就对城市建筑对生态安全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出城市建筑所产生的环境污染,以及城市建筑对城市人群的生理、心理产生影响的探讨,并提出相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现状(一)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目前,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而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主要表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生态环境是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又是高度“人化”了的环境,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环境是人类生态系统及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城市化进程已引起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本文以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论述了生态环境的控制、措施及管理。  相似文献   

19.
城市群是城市区域化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力量在空间上的集中表现,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城市化水平高低是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但盲目的提高城市化的水平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会使城市群的发展具有不可持续性,从而降低城市群在区域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为了使城市群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针对城市群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各指标的权重,并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6个城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进行了计算,根据协调发展度模型对16个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测算,依据测度结果将16个城市划分为4种发展类型,并对每一种发展类型的城市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唐珺  高煜  李朋林 《软科学》2023,(7):90-96+133
基于2014—2020年碳排放数据,利用合成控制法进行准自然实验,评估智慧城市中智慧能源建设的减排效果,基于投影寻踪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检验试点城市的智慧城市与智慧能源系统建设之间耦合协调关系,寻找其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研究发现:智慧城市的智慧能源建设对人均碳排放具有十分显著的负向作用,可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效率等机制减少碳排放;智慧能源与智慧城市的耦合度处于较高水平,两系统关系密切;两者之间耦合协调水平数值跨度较大,不同类型智慧城市中智慧能源建设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