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体育教学应加强中师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活动非常明显而且十分丰富。人的心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并在人的活动中表现出来。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学 ,它是以学生亲身参加体育活动为其主要特点的 ,在身体活动的全部过程中贯穿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心理活动 ,并采用相应多种教育教学措施 ,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2.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运动项目的练习和思维活动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通过体力活动和智力活动相结合,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发展,包括发展智力、审美能力、陶冶情感、培养意志、发展个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是复杂的综合的教育功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它不仅能促进学生机体正常发育,而且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养成也有着显著作用。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  相似文献   

4.
体育在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科目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指出,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和谐性心理品质、竞争性心理品质、抗压性心理品质及自控能力等.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育是对青少年身心并育的过程,“身”是身体潜能的开发,“心”是心理品质的培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把心理品质的培养列入教学计划,在平时指导学生锻炼的过程中进行渗透教育,使青少年身心获得同步发展,健康成长。笔者在二十多年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尝试利用课前队列学练活动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品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挫折心理普遍存在于体育教学中,加强对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中挫折心理的研究,有助于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全面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有助于塑造学生个体健康的体魄和完善的个性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7.
音乐欣赏是实现音乐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获得审美享受的特殊心理活动,创新能力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通过欣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创新能力培养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曾华 《考试周刊》2013,(69):122-123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磨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下面我就如何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正处在初高中阶段 ,这一阶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体育教育是校园教育的一部分 ,是给国家培养强健体魄的高素质人才的可靠保证之一。学校的体育教学大部分是在集体参与下 ,通过教师启发、指导从事各项身体练习 ,并在反复练习中通过思维活动和体力活动的紧密结合 ,潜移默化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 ,以此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因而能够收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又因为在激烈的体育活动中学生要处理各种应急现象 ,促使学生心理活动、智力也随之参与 ,因此 ,体育…  相似文献   

10.
用分析比较、经验总结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品质培养进行了理性思考和辨证分析。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在目标设定上应符合体育课程及其内容的内在规定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状况;在课堂管理上应选择适当的课堂管理模式,形成有效的课堂管理,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在教学策略上应采取活动—体验教学、支持性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徐建军 《考试周刊》2013,(26):133-133
<正>思想品德教学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心理品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利用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挖掘教材,从中寻找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从而在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独立的个性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影响成为体育教学追求和探讨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培养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入手,探讨体育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核心理念。教师必须了解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个性的场所,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中发展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切实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至关重要,而学习积极性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心理品质.学生体育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青少年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初中数学教学中蕴涵着许多的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契机,教师要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坚强的意志力、追求本真的科学态度,塑造学生美的心灵等方面,把握住教育时机.  相似文献   

16.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体育课的教学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也要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做机械的模仿练习,更要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正>体育教学是以锻炼身体为基本形式,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的教育,同时还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活动以及个性特点,都表现的极其直观、具体、生动、鲜明,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怎样优化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呢?一、转变观念是实现目标优化、培养抗挫能力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的颁布,让教师更加明确地认识到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让体育教学回归本质,以提高体育教学实效为核心,营造务真求实的体育课堂。在体育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使体育课堂变得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张扬,更符合现代社会教育,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从实际出发,实践和研究如何优化小学体育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体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研究体育的文化价值,以其对发展学生个性的影响,是一个新的观念,新的探索,对体育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要有效发展学生的个性,就必须充分考虑到个性自身的特定性。 一、体育与学生心理活动的关系 在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活动是整体发生的,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体育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体力和智力,而且要重视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也就是除…  相似文献   

20.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机智勇敢、遵守纪律、诚实正义、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