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里奥斯(从右至左)1.转身,下身保持向前。2.自然、放松地后摆拍。3.根据来球,将身体转回。4.击球有力。5.球拍向前挥送出。6.用力一直到挥拍结束。7.不保持击球稳定,头部不要晃动。8.迅速进入做下一个动作的准备姿势。辛吉斯(从左至右)1.向后摆拍时就已把腋下夹紧。2.挥拍时拍头朝下。3.击球时腋下也要夹紧。4.有用双手将球向前送出的感觉。5.张开腋下,手臂向前。6.用力直至挥拍结束。阿加西(从右至左)1.充分转上身。2.保持背部直挺,重心放低。3.平伸出左臂。4.随着挥拍击球动作的开始,屈肘、夹紧腋下。5.在…  相似文献   

2.
一、安德烈·阿加西的双手握拍加转接发球动作 在一流的网球选手中,阿加西的接发球能力是数一数二的,特别是他的双手握拍反拍接发球尤为出色,是他的重要武器。击球前用力向后挥拍的同时侧身(①、②),用双手以最大的力量在身体前击球(③),球拍继续向前挥,整个动作一气呵成。挥拍动作的好坏。决定回球是否具有威力。  相似文献   

3.
直到最后身体仍然横向对网 如照片所示,发球的挥拍动作一直到最后,身体仍保持着横向对网,记住这一要点很重要。另一个也不要漏掉的要点是,击球瞬间左手有个下落抱腹的动作(如是左手选手,则右手抱腹),以防止身体展开。即使在击球瞬间.目光也不要离开球,自始至终,直到击球瞬间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球,这一要点是发好球的重要一点,一定要用心记住。第四课眼睛始终盯着球 基本的要点是,一直到击球务必始终牢牢地盯着球。大部分人抛球时虽然看着球,但当完成挥拍动作时就将目光离开了球,去看对手一方的场地。 保持着仰头盯着击球点…  相似文献   

4.
辛吉斯的上旋球 如果想对球的深度进行调节,挥拍动作就不能太大。此图中的随挥动作与上图相比就比较小。尽管挥拍动作不大,但球拍自下往上的角度要比打后场球时大。  相似文献   

5.
负重挥拍     
挥空拍是初学网球时一项很好的练习内容。因为初学网球不久,实际击球时,失误的恐惧往往使你的击球动作变得僵硬而不完整。反倒是挥空拍使人放松,容易做出流畅而完整的动作来,得以更好地体会击球动作。 实际上,挥空拍的作用不只于此。还有一种负重挥拍的练习,不仅能提高击球的力量,还能改善  相似文献   

6.
利用重心上升的力量向前上方挥拍反手起下旋球时,为了使拉球具有一定的威胁,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挥拍的同时,两腿蹬地,将身体重心迅速上提;要利用好腹肌、背肌的力量,将爆发力充分释放。在击球时,腿部从弯曲状态迅速伸直,重心在上升的过程产生了足够大的前冲力,此时顺势向前上方挥拍可以使动作更加干脆有力,增加反手拉球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专家信箱     
1.击上旋球时是否拍面要关,击打球的中上部?为什么我每次这样做的时候球总是下网?(北京读者金星) 首先要明白击打上旋球的原理:在完成后摆向前挥的瞬间,拍头应低于击球点,挥拍击球是一个从下向上的动作,在击球瞬  相似文献   

8.
十二、力量 (一)问:何谓击球力量? 答:在力学中,一物体对另一物 体的作用叫做力。用公式来表示:力 =质量×加速度(F=Ma)。 击球力量就是指球拍对球的作 用力。 在乒乓球运动中,由于球的重 量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击球力量的 大小主要是由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 决定的。挥拍的加速度越大,击球的 力量也越大。  相似文献   

9.
九阳真经     
《网球》2010,(6):103-103
未完成随挥的好处 当你初学网球时,教练一定会叮嘱你尽量把随挥做完。其实击球中最为重要的,是球拍接触球的一瞬间以及球拍向目标落点推送的环节。拿正手来说,握拍方式和挥拍动作的惯性.决定了你的球拍是结束在左肩上方还是左臂侧方,因此结束动作并非在每一次击球后都必须完成。虽然并不提倡击球动作只完成一半,或是更少,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不把随挥动作做完或许会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所谓“用身体重心打球”,主要指在向前挥拍击球时,应有意识地利用身体重心的移动来提高击球的力量和动作的稳定性。从技术动作的发展历史看,过去,击球主要是强调手臂动作,而随着弧圈球技术的发展,现在不仅要求运动员在击球时应速度快、力量大,而且要求动作的稳定性好,能粘住球。这样,身体重心在击球动作中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欲发挥身体重心在整个击  相似文献   

11.
《网球》2006,(4)
解决之道:当你由低到高的挥拍时,你用球拍上方的拍框(而不是球线)去击球。也许一开始你会感到困难,但是这种夸张的做法,更容易让你体会到垂直向上刷球的感觉。接着,你再试着用领先的球拍上部边缘球线去击球,记得,这次是用球线击球。这时,你的击球就会充满旋转。如此练习多次,把注意力放在旋转上,而不是击球的落点上。即使是职业球星也可能使用这样的上旋挥拍方式,比如:纳达尔,在防守时,常常由于击球点靠后的缘故,他的正手大上旋随挥能将球拍甩到自己的脑后。  相似文献   

12.
东月 《乒乓世界》2000,(3):28-28
和欧洲运动员相比,中国运动员拉弧圈球的特点是速度快,前臂的力量用得很好。王励勤就是典型的一个。这是王励勤的一组正手拉球动作。(1)准备姿势:两腿左右分开。两膝微曲,身体重心稍稍前倾。(2)执拍手向右后方引拍,右肩下沉,重心移至右脚。(3~4)执拍手继续向右后方引拍,身体重心逐渐下降,腰、肩要随着身体重心一起转动。(5~6)击球后,大臂带动前臂向前上方挥拍,身体重心随之逐渐移至左脚,摩擦球的瞬间迅速收缩前臂。(7~8)击球动作完成以后,球拍随势挥至前额处,身体重心转移至左脚,然后迅速还原,准备回击…  相似文献   

13.
李晋  赵晖图 《乒乓世界》2009,(6):110-111
对横板选手来说,出色的反手技术可以使自身的综合实力更为厚实。在前三板环节,采用反手进攻可以抓住更多的进攻机会。通常我们认为反手进攻的力量不如正手进攻那么大,实际上反手拉球时的动作非常稳定,更容易利用腰腹的力量,击球瞬间的爆发力更集中,更容易制造旋转,因此具有极强的威胁。此外,由于反手拉球的动作相对小巧,这就减少了无谓的多余动作,因此更容易调节击球点,使我们在来球的上升后期或下降初期击球更为流畅。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乒乓球技术中,特别是改用40mm大球的今天,不断加快挥拍的速度,增大击球力量是提高竞技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要测定乒乓球运动员极快的挥拍速度,必须使用高速摄影等特殊手段,一般很难完成。为寻求一种简便易行的办法,我们对击球瞬间挥拍速度与被击出的球飞出距离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挥拍速度与球的飞出距离两变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在使用40mm乒乓球的情况下,相关系数男子为0.881(P(0.01),女子为0.889(P(0.01)。用测量扣杀时球飞出距离来推算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作为一种简便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保罗·费恩  金路 《网球》2008,(3):104-107
如何放小球当你想要放小球时,请注意以下方面:1、放小球的击球动作类似于反手削球或正手下旋球,可是相比较而言,它的引拍要稍微小一些,而随挥要小得多。2、至少要有15厘米向下挥拍的轨迹,以确保能够产生足够的下旋。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是正手上旋球的随挥 所谓正手上旋球的随挥,它是击球后的一个结束动作,也称作跟进。击球后随其惯性,继续转动上身重心前移,肩朝球和球飞去的方向跟进,使握拍的手臂自然地随着击球的惯性,继续向击球的方向伸展,肘关节向前向上跟进,把球拍挥到身体另一侧的前上方,拍头指向上方。手臂充分展开,大臂和下巴相接触,上臂与  相似文献   

17.
深泽  冰沙图 《网球天地》2011,(4):114-114
对于许多初学者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控制不好球拍。其实,只要控制好击球(球和拍接触的瞬间,英文表述为Impact)和随挥两个关键环节,整个击球动作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您好!我是一名退休干部,非常热爱乒乓球运动,但有一乒乓球基本知识问题,在书本上和刊物上找不到明确答案,就是双方对峙打起来时,目光是集中在球上,还是集中在对方挥拍动作上,我认为这对做好回击准备是个很重要的环节,请给予指教。唐山刘向阳编辑即答:初学乒乓球的业余选手,由于技术水平不高,击球前总是把目光盯着对方的来球,但是高水平的专业运动员在击球的瞬间一定是把目光盯在对方的击球动作上。因为通过对方的击球动作,可以判断对方来球的落点、旋转等变化,由于乒乓球的速度很快,在盯住对方击球动作的瞬间,球…  相似文献   

19.
保持好“轴”请把安娜·库尔尼科娃的正手击球动作牢牢地印在自己脑海里。有意识地将头固定在一个位置上保持好身体的“轴” 网球技术中,无论是哪一种击球动作,最重要的是维持住身体的“轴”。这个“轴”一旦被破坏.不但挥拍击球没有稳定性,而且不可能击出有威力的球。为了使挥拍击球时身体的“轴”不遭破坏.尽可能有意识地使头的位置不变。挥拍击球过程中,如果头的位置有上下或是有前后的转动,“轴”就会发生偏斜。 像照片上的卡洛斯·莫亚那样,头不动,仍保持在原来的位置上,以充分伸展背肌进行挥拍击球动作,从而使身体的“轴”…  相似文献   

20.
对于掌握了技术要领的人来说,正手击球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击球方式。但如果不得要领,一旦失去感觉,很容易立即"中毒",陷入被动局面。随着打球经验的累积,力量的增强、技术的精进,你或许也能回击一些刁钻的球了。但回击这种球时,若动作不规范,容易造成挥拍不稳定,特别是正手,如果手臂乱做动作,将很容易失去挥拍节奏。另外,由于正手击球便于发力,很多球友常会有力就发,甚至只用手部力量击球。这些正手问题看似容易改正,实则有相当的难度。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要领,不妨温习基础技术,为你的正手"解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