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川 《网球天地》2013,(10):52-55
“如果你爱他,请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请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这句二十年前姜文在《北京人在纽约》中说出的台词曾经影响了许多怀揣着美国梦的年轻人,纽约让人沉醉,让人向往,同样赋予了美国网球公开赛最独特的魅力。喜欢美网的理由有很多:大牌球员、精彩的比赛,当然,还有来自好莱坞的各路明星们。  相似文献   

2.
胡力涛 《网球》2010,(10):183-183
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连胜,纳达尔在美网拿到了至尊的“金满贯”,克里斯特尔斯则实现了一个另类的“三连冠”。  相似文献   

3.
欧洲足联同国际足联矛盾空前激化;马来西亚“假球案”大曝光;“球王”贝利入阁当上了部长;福尔曼一对老拳夺得金腰带;拳坛继续上演伤亡悲剧;国际田联采用新的药检方法;国际奥委会破天荒地筛选“奥申”城市……这个冬季的国际体坛给人的印象是:忙乱、骚动和不安。 两足联之争 去年12月,欧洲足联指责国际足联排除异己,任人唯亲,并威胁要退出国际足联。  相似文献   

4.
1957年7月 ,我带上海足球队赴莫斯科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和第三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这是我参加体育工作后的首次出国访问。在以后的40多年中 ,曾先后访问过苏联、波兰、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伊拉克、科威特、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美国、加拿大、法国、荷兰、比利时、瑞士、德国、澳大利亚、南斯拉夫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 ;曾参观了意大利、奥地利、卢森堡、梵蒂冈等地 ;参加过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冬运会、世界青年联欢节、亚运会、东亚运动会、世界桥牌赛、世界网球赛等世…  相似文献   

5.
(续上期)二、桥牌———友谊之“桥”通过桥牌活动对台接触是我一生海外体育交往中最深的回忆。1981年8月 ,我率领上海桥牌队赴香港参加第二届国际城市桥牌邀请赛 ,开始了通过桥牌对台的接触。邀请赛是由香港著名人士徐展堂先生发起 ,由香港桥牌协会主办。举办这一比赛的初衷就是要促进内地城市和台北的交流 ,促进世界各城市之间的桥牌交流。听说第一届邀请赛台北市队就准备前来 ,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台北方面认为台湾的许多体育项目不如内地 ,只有棒球和桥牌等几个项目能胜大陆 ,台北的桥牌早就参加过世界大赛 ,曾取得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13,(5):14-14
1947年,22岁的女大学生玛格丽特·罗伯茨从牛津大学萨莫维尔学院顺利得到化学学士学位,随后进入“BX塑料公司”从事化学实验员的工作,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7.
美网简史     
1881年,美国公开赛的前身“美国全国草地网球锦标赛”开始在纽波特的卡西诺俱乐部举行。1968年开始允许职业选手参赛,从此进入风起云涌、人才辈出的公开赛时代。 1968年:25岁的美国海军青年军官阿瑟·阿什夺得男单桂冠,成为第一个赢得大满贯比赛男单冠军的美国人。英国的弗吉尼亚·维德在女单决赛中击败美国的比利·琼·金夺得冠军。  相似文献   

8.
美网见闻     
经过4年的努力,今年我终于有机会参加美网的裁判工作了。现在除了法网外,我已经参加过三大满贯比赛的工作了。那么美网给我的印象是什么呢? 首先给大家讲几个故事,这在其他比赛当中是绝对看不到的。  相似文献   

9.
美网新发现     
姚昆 《网球天地》2013,(10):48-50
男女单打冠亚军都被头两号种子选手包揽,连双打也没有产生新的大满贯冠军,像女单和男双这样老将“统治力”强大的项目,甚至诞生了历史上最“老”的冠军得主……看似极度缺乏新意的本届美网,其实也蕴藏着一些值得回味的新亮点和新趋势,它们也许就是能改变网坛未来面貌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0.
美网启示录     
在中国网管中心的组织下,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球教练员一行9人的美网观摩团于9月1日抵达了纽约,有幸亲临赛场观摩了美网第二周的比赛。通过观摩使我对当今网球运动发展的趋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张德培快乐而健康)去年打到美国网球公开赛半决赛的张德培正在受伤痛困扰,今年,他不是种子选手,本赛季一谈到张德培,就是他的伤痛,而没有他的胜利。8月27日张德培以6比1。6比3;6比1的比分战胜了埃利茨,这场在波士顿举行的比赛与ATP中的任何一场巡回赛比赛都毫无意义,但并没有影响他的热情。他说:“波士顿的比赛对我帮助很大,我能获得一项锦标的最后胜利真的太好了,令我对自己信心倍增,我相后我的能力和整体素质;我绝对有实力打败最好的球员。”张德培已64次在首轮便遭淘汰,“我已同过去割裂,我只想打好每一场比赛,也许…  相似文献   

12.
美网专栏     
网球的纽约,不再是什么金融中心或大苹果,它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网坛这个花花世界的众生相。只要你对着这面魔境虔诚地问一句:“境子,镜子,谁是这世界最……的网球选手?”镜子就会把他(她)的面孔展现在你的面前。看清了吗?谁是这世界最幸运、最有潜力、最有魅力、最有活力、最……的网球选手?的确,国家网球中心就如一个童话的发源地,黑皮肤的灰姑娘熬成了网球皇后,臭脾气的坏小子夺走了球王的冠冕。奇哉,美网!  相似文献   

13.
美国人发明了一种幽默,黑色幽默。心情很糟糕的时候,他们经常用一个玩笑来缓解焦虑。即使是被判绞刑的人,在临上绞架前,也要指着绞刑架故作轻松地询问刽子手:“你肯定这玩艺结实吗?”黑色幽默诞生的时代,也是美网刚刚进入公开赛的时代,直到现在,他们还生生不息地依存着。美国人的幽默和自嘲令人忍俊不禁,两美网也继承了所有英国人的特质。美网一开始的基调似乎就预示着它喜剧的效果。法拉盛网球公园,喜剧明星金·凯瑞使出他在好莱坞的拿手把戏,边耍拍子边扮鬼脸。虽然他洛杉矾的家中有一片网球场地,但面对阿加西和费德勒,他仍然只能像握吉他一样摆弄球拍。  相似文献   

14.
数说美网     
《网球》2010,(9):36-37
【第1位】公开赛时代,首位打进男单决赛的法国人是皮奥林(1993),首位打进决赛的英国人是鲁塞德斯基(1997),首位俄罗斯冠军是萨芬(2000),首位比利时冠军是海宁(2003)。惟一一位首轮出局的卫冕冠军是拉夫特(1999)。首位现场观赛的在任美国总统是比尔·克林顿(2000)。  相似文献   

15.
张艺 《网球天地》2009,(10):82-84
美网之行可以用波澜壮阔来形容,既有赛场上一幕幕令人震惊的伟大场面,也有这座历史悠久的大满贯周身环绕的人文情怀。除了德尔波特罗和克里斯特尔斯的经验,记者还在美丽的“法拉盛之畔”收获了更多感动。  相似文献   

16.
人们把纽约称做不夜城。其实在这忙忙碌碌的两个星期里,法拉盛草地才是不夜城。在今天的法拉盛没有草地,只有球场。黄昏过后,四射的光芒将同球中心的夜晚变成了白昼;而当黎明来临之时,这里的白昼又如夜晚一样令人眼花缭乱。永不疲倦的阿瑟·阿什球场,12个走马灯般多姿多彩的日日夜夜。2000年美国公开赛是本赛季大满贯赛事的收尾,更是新世纪网坛新格局的开篇。  相似文献   

17.
美网花絮     
小德的模仿秀美网观看资格赛是免费的,你可以和球员坐在一起。阿姆斯特朗球场,3号种子德约科维奇的训练吸引了众多的观众,他在模仿一些顶级球员的动作。从他的动作中,观众可以轻易地分辨出他模仿的是谁,被逗  相似文献   

18.
美网花絮     
丁川 《网球天地》2014,(10):34-35
对于球员而言,法拉盛是巨大的造星工厂,一场比赛的胜利也许足以改变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轨迹。对于场边的那些看客而言,法拉盛又是一个盛大的秀场,名流、影星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在纽约,在法拉盛,动人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相似文献   

19.
美网之旅     
陈迪 《网球》2012,(10):183-183
经过四年的漫长等待.我再度来到纽约打美网预选赛,能在网球最高殿堂出赛,对网球选手来说是种肯定,我也为自己的努力感到开心。美网的球员酒店设在曼哈顿市中心.离赛场约40分钟车程.组委会安排运动员班车来回接送。我住在朋友家,从他家坐地铁到球场需要一小时。时间等于金钱,在纽约地铁站里,大家都非常匆忙.连换车都要小跑步。有人说:纽约是个万花筒。卖艺.唱歌,跳舞.乞讨等等.这些在纽约街头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20.
美网桃花源     
第一眼美网,并不如想像中那般奢华,但我们知道,值得赞叹和细细品味的一面会慢慢展现在我们眼前。感受美网一大早,我们一行4人驱车七八分钟来到赛场所在地——法拉盛草地科罗拉公园。整个公园是开放式的,沿途路标很多,标注得也很清晰,一直引导我们来到靠近新闻中心的正门。放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