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建群是新时期以来我国西部涌现出的一位重要作家.独特的经历,赋予其独特的审美视角.他以新疆伊犁"白房子"边防军生活为题材创作的中长篇小说,成为传奇故事诗性写作文本的同时,还拥有了独特的边关文化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2.
丁玲具有双重的人格意识,一方面她是女人,当然具有女性人格特质。以及女性所固有的阴柔特征;另一方面。在她身上又存在着强烈的男性阳刚性特征,拥有男性人格特质。这二者有机地交融在丁玲的人格个性中,并贯穿了丁玲的一生。不过,丁玲的人格特征并非一成不变,也不是平分秋色,其表现形态因生活和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变化,时而女性人格特质占主流,时而男性人格特质占主流,多半时候是相互交错。这种独特的动态化的人格特征,深刻地影响着丁玲的人生道路,并通过作家的审美体验而影响其文本创作。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废名是一个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的作家,他的艺术视野、审美思想、题材和风格都迥异于其他作家。废名的艺术领域较为广阔,有诗、小说、散文和诗歌理论等,而以小说创作成就最为突出。他的小说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以城市知识分子为题材,另一类则表现乡村恬静生活、平凡人事;其中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田园小说最能体现他的艺术个性和  相似文献   

4.
任何文学创作都离不开作家的生活体验,这种体验愈是独特和丰富,作品就愈见深度和广度。但是,一个作家处于非创作状态下的原始的生活积累(包括作家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见闻),不论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都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创作背景和题材。生活体验必须上升到审美体验。所谓审美体验,就是作家主动地甚至主观地对生活体验进行感知、反省、剪裁、升华,最终创造性地加以表现,从而反映出一定的美学价值。任何生活背景,一旦经过作家的创作,融化到作品中去,它就失去了原有的或独立的意义,并不具有特别的追寻价值。而事实上,我们在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5.
由一位描写女性题材而闻名的自由主义作家,转而走向革命大众的描绘,丁玲左联时期的小说创作无疑面临着一个艰难的转变。从这转变之中。可以看到丁玲在意识形态要求和艺术创作规范之间的摇摆不定,体现着作家的主体性和艺术个性与历史和意识形态的深层次冲突与矛盾。  相似文献   

6.
激情与矛盾:丁玲创作的思维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的作品饱含着激情和矛盾。她创作的思维特点交织在理性与感性的矛盾之中,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满带情感的经验型思维,二是求新与生活积累的矛盾,三是政治意识与审美个性的矛盾。这些都在她的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痕。探讨丁玲创作的思维特点,对正确理解丁玲及其作品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女作家丁玲,本世纪二十年代末期登上文坛以来,在坎坷的一生中,写下了小说、散文、戏剧、各种评论,共两百多万字的著作。其中最给人以兴趣,影响最大,堪称她创作成就代表的,是她的具有个性特色的小说。一般说一个作家创作的个性特色,主要是指代表一个作家创作的独特成就,但也并非对一切作家说来,凡是体现其个性的东西,全部都是成功的经验。所谓创作个性,乃是一个作家从题材选择,题材开掘,形象  相似文献   

8.
创作个性是作家区别于其他作家的独创性。韩东青年题材小说以其在语言、题材、文体精神诸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人化”享誉当代文坛。他在边缘处的深度叙事、对个体经验的剖析书写、对“存在”的追问都使他的小说具有了独特的创作个性与丰富的可言说性。  相似文献   

9.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本文关注的中心不是路遥作为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在结构作品时采纳的创作方法及其得失所显示出的“挑战”性质和“守恒”心理,而是他作为个体的创作主体所具备的独特文化心态。至于在这种文化心态主导下其文学创作在微观方面所呈现的阶段性及系统流变过程,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围。任何成熟的作家在表现生活时都会拥有特定的视角,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创作主体的特定审美文化心态,支配着作家的主要创作(当然,这种心态是稳定性和可塑性的统一)诉诸于具体创作这种独特心态便表现为能够充分体现创作主体独立思维艺术品格的多…  相似文献   

10.
用小说文本为人民代言--陆天明小说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天明是开反腐学先河的作家。他以人民的需要为创作的宗旨,用学的形式为人民代言。他的作品有着思想的深邃的审美的畅意;这既表现在他从独特的写作视角对腐败产生的根源和危害进行了深刻而又精辟的思考和透视,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真实可信、生活在百姓中间的反腐英雄的形象;也表现在他一直运用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审美形式建构他的审美世界,受到人们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1.
任何文学创作都离不开作家的生活体验,这种体验愈是独特和丰富,作品就愈见深度和广度.但是,一个作家处于非创作状态下的原始的生活积累(包括作家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见闻),不论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都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创作背景和题材.生活体验必须上升到审美体验.所谓审美体验,就是作家主动地甚至主观地对生活体验进行感知、反省、剪裁、升华,最终创造性地加以表现,从而反映出一定的美学价值.任何生活背景,一旦经过作家的创作,融化到作品中去,它就失去了原有的或独立的意义,并不具有特别的追寻价值.而事实上,我们在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常常过于重视和依赖作品的创作背景,介绍时代背景或生活背景甚至成为一种程式化的必备教学内容,不论其有无必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本末倒置甚至背本趋末的行为.请以<荷塘月色>为例试申其说.  相似文献   

12.
“十七年”时期丁玲的创作思想充满了矛盾与混杂:在理论层面上她仍然强调和重视人的个性、人性和生活的复杂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她仍然不能避免主题先行、以先验思想决定人物刻画的弊病;在创作本能层面上,她重视对人和生活的熟悉与体验,强调作家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和人物,质疑对题材和生活的等级划分,但在理性认知层面上,她又主张作家要争取下去生活,改造自己的思想.通过对丁玲创作思想的个案分析,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不同文学理念的纠结与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茅盾的《女作家丁玲》、《丁玲的〈母亲〉》、《丁玲的〈河内一郎〉》三篇评论为基础,评介了茅盾论丁玲创作的时代意义和审美分析,以及丁玲创作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文体折射着作家独特的精神结构、体验方式、思维方式和其他社会历史、文化精神因素。创作主体的气质对其作品的文体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作家反映生活,实际上是表达对人生的看法,而作家笔下的文体也总是其人生观的一种折射;创作主体的审美体验、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与文体也总是发生着密切的联系。文体是由主体主观的独特的思想个性造成的,有什么样的精神世界,通常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因而,从根本上说,文体不单是语言技巧的运用问题和表达方式的特色问题,而是主体思想、性格、气质、心理、精神个性等因素的显现或标志。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曾经说过:“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因而在历代文学作品中,妇女形象的塑造也就成了考察该时代社会生活状况的一个窗口。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妇女问题也是作家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题材.女作家丁玲(1904—1986)尤其如此。她毕其一生心血关怀着中国妇女的解放,并把女性形象的刻画作为自己创作的重要内容.她笔下的女性形象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时代风貌,使读者在特定的审美领域,看到了几代中国妇女为求解放而奋斗的人生征途和心灵历程,这是丁玲对中国现代新文学独特而伟大的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16.
曹寅的诗歌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以咏物、题画等为主要题材,真实地反映出清代满族文人的生活风貌。曹寅的诗人心性、画家眼光、人生经历和丰厚学养,促成他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他以日常生活为审美对象,进行描摹刻画,寄托自我情怀,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也暗合着清初诗坛创作的时代风气。  相似文献   

17.
作家的美学追求是其作品生命力之所在。作家的审美意识,决定着其作品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贾平凹作为当代中国富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散文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表现出鲜明的归真意识。  相似文献   

18.
台湾作家施叔青在旅居香港期间,创作了大量的以香港为题材的小说,与她以往的创作风格不同,显示出独特的审美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9.
对于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文学来说,鲜明的题材特征并没有带来明确的意义属性或审美内涵,其原因在于由于乡土作家在反映、描写以及对待乡土生活、乡土气息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某种“矛盾心理”,并且在表达艺术和写作技巧方面对于乡土题材进行了“矛盾修饰”。尽管“矛盾修饰”削减了题材特征与文学主题之间相互联系的紧密性,但是对于进一步深化理解乡土作家的创作观念以及乡土题材的意义属性来说,“矛盾修饰”具有独特的“视角”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丁玲创作的前后截然分期历来造成文学史乃至评论者的截然不同的评价,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社会话语环境的不同,对其前后创作也产生了完全相反的审美判断,不论这种评价如何,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认为丁玲创作呈现出鲜明的分水岭的特征。文章从丁玲前后期创作的题材关注到丁玲对女性命运的探索以及她固有的创作笔致,分析了丁玲强烈的女性情结和对于时代、革命的忠诚意识,在这二者的结合中呈现出丁玲创作的独有文学詈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