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图书馆学刊》2009,31(10):F0002-F0002
《琵琶记》,元末南戏。剧情讲述了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该剧是元代戏曲作家高明以宋元时期民间流传的蔡伯喈故事及戏文《赵贞女蔡二郎》为基础创作而成。全剧共42出。《琵琶记》问世以后,影响很大,被誉为传奇之祖,是我国古代戏曲一部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2.
沈津 《图书馆杂志》2002,21(11):77-78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出版的有关版本学或版书的专著,无不提到元代所刻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因为这是一部中国现存最早的朱墨套印本。然而,由于这件国宝现存台湾中央图书馆,故专著的作者们因为两岸的政治因素,都无法见到原件,所以在叙述时,多泛泛而谈,人云亦云,且多有讹误。即使台北中央图书馆《善本书志初编》中一百余字的简单叙述,也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件极有价值的重要文物。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这样一段话:“《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人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  相似文献   

4.
王玉来 《兰台世界》2016,(6):149-152
山东省莱州市图书馆藏清初掖县人毛霦著《平叛记》初刻本通篇文字未被挖改,是现存罕见的善本。该本最早由清初山东著名诗人张谦宜批阅,其后一百五十余年间,张氏批本一直在胶东半岛士大夫群体中周转鉴赏。该书以独特方式记录了清代文化专制政策下地方文献保存与流传的艰难状态。  相似文献   

5.
明正德刻本乃《世说新语》在明代的最早刊本,今存世稀罕,乏人关注。本文首次对正德本的版式行款、刊刻者赵俊生平及其底本来源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认为正德本乃以元初刘应登刊本翻刻而成,但所据为刘氏刊本的后印本,版本情况不佳,故书叶之中留存有诸多墨钉和文字脱漏之处。此外,论文还通过版本比对,考定民国藏书家袁寒云旧藏元刻本《世说新语》,实即明正德翻元刻本。  相似文献   

6.
唐晓云 《编辑之友》2012,(9):110-111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被认为是迄今发现的中国俗文学的最早刻本,它对深入研究《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的形成、古代刻本插图的样式与风格以及汉字由繁而简的演变等具有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伯行《近思录集解》的初刻本仍有留存,现藏吉林省图书馆和日本东京大学图书馆。此初刻本鲜见流传,目前只知道马氏存心堂本源于初刻。乾隆元年尹会一重刻张氏《集解》,此本流传很广,影响深远,今人论述多以此本为底本或参考,有的以为该本据叶采注参补或自行删改的条目为张伯行原注而产生误导。初刻本保留了张氏《集解》的原貌,可以纠正学界的这些错误,也有助于理解张氏《集解》的特征和成就,重估张伯行在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9.
(一) 近年来,在编辑《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收录了一部宋刻海内孤本——《太学新增合璧联珠声律万卷菁华》(以下简称《万卷菁华》)。此书共一百四十卷,巾箱本,每半页十五行,行二十一字,小黑口,四周单边,单鱼尾,栏高10.5公分,宽7公分。金镶玉,黄绢包角,书套为绣花丝绢制造,十分秀丽精美。书中钤有“五福五代堂宝”“八徵耄念”“太上皇帝”“天禄琳琅”“天禄继鉴”“乾隆御宝之印”“聊复得公  相似文献   

10.
艺术的产生,除了缘于作者的主观兴趣之外,在客观上还基于观众接受时的审美取向。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艺术的发展史都是艺术被接受的历史。因此,作为艺术史研究的一个方面,戏曲史的研究也应重视戏曲艺术在历史上被观众接受的过程,戏曲艺术是舞台艺术,其在被观众读者接受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而不断地得到改编,从而使同一剧作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中产生不同形态的舞台演出版本或案头阅读版本。研究这些版本的面貌,描述不同版本间的流变关系,探究造成版本流变的原因,在戏曲史的研究中愈来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该书分析“叫魂”事件的三个版本出发,分析了作者利用社会史学的研究方法分析这一历史事件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修订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第二版,已经在建党七十周年纪念日——七月一日开始在全国发行。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的意义。修订出版《毛选》一至四卷  相似文献   

13.
本文力图钩沉翟理斯《笑林广记》译本,这一中国笑话外译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文本细读基础上评析翟理斯英译中国笑话的得失,探寻中国笑话外传的翻译策略与流通艺术。  相似文献   

14.
变迁记--从一版到四版的《中图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义芳 《图书馆建设》2004,(2):37-38,43
文章分析了《中图法》各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取得的主要成就,总结了3次修订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在20世纪50年代初和60年代初先后出版,距今已有四五十年之遥。关于对这部名著出版史的研究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当年直接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多已离开人世。据今年已八十九岁高龄的老出版家王仿子同志回忆:“1949年6月,我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调到出版委员会,任印务科科长。那时候新版《毛选》的排版、校对工作正在进行。出版委员会主任黄洛峰对这部伟大著作的出版工作慎之又慎,制定了一个严格的保密制度,只允许少数人接触这项工作……这项保密制度使现在的调查工作十分困难”,因为当年“直接经手这项工作的黄…  相似文献   

16.
1983年夏天,在忙碌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里,经常能接到这样的电话: “请帮我买一套《外国文学》卷,可以吗?”“现在北京市脱销了,我有个亲戚,因工作需要,能不能协助想个办法?”“什么时候再次印刷?怎么个预订法?要不要把书款先寄给贵社?”国外有的专家也写信来问讯。  相似文献   

17.
权威 《出版广角》2015,(10):123-124
若论晚明徽派刻书艺术成就最高者,非《十竹斋书画谱》莫属.它代表了晚明时期书刻水平的巅峰,观同时期之书画刻书,莫有与之能较者.而从《十竹斋书画谱》雕刻所花费时间几乎横跨整个晚明徽派刻书进步时期来看,我们也能借此书一窥晚明时期徽派刻书的自我反思和进步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期崛起的期刊群落中,有这么一本刊物.它在每期扉页的左上方,总用粗重的黑体提示读者:成功之日你最难忘怀的定是——涉世之初后来听说,新闻出版署期刊司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偶识这家刊物的副主编,便热情地握着他的手说:“你们的刊物起点很高,要把它办好.”这家刊物就是江西团省委主办的《涉世之初》.经过两年多的艰难跋涉,《涉世之初》成功了.广大读者认同了这一革命老区的文化新生代,且把这一填补国内空白的别致新刊物与《女友》、《辽宁青年》等名牌期刊相提并论.与众多报刊订数萎缩的大趋势相反,它的发行量在1993年竟以300%的速度猛增,1994年更追求卓越大冲刺.“成功之日/你最难忘怀的定是——涉世之初”,明快而隽永,深沉而自信地树立了期刊的公关形象,它是杂志占领市场的自我宣传口号,也标示了编辑们开掘期刊文化资源,设计期刊个性的选题思路,在取得成功,走向更大成功之际,何尝又不可以理解为编辑们聊以欣慰的喃喃自语.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初,发表在大型文学双月刊《百花洲》1983年第六期上的江西女作者胡辛的处女作《四个四十岁的女人》,先被《小说选刊》转载,后荣获了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当时,我国文学界的评奖不多,这个由中国作家协会设立的奖项,极具权威性和影响力,属国家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