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话中有两个相似句型:"V+着+N+呢"和"V+N+着呢",两者之间在语法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对这两类句型的结构层次进行了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两类句型在"着""呢"作用下的语义、语用功能及其与述宾结构的关系的异同等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归纳介绍了功能语法理论的语言观及核心内容,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汉语的语言教学现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从功能语义体系的角度提出了教学改革的路径。功能语法理论打破传统语法孤立地分析句子的做法,侧重于意义在不同层面如何表达。意义网络的构建对提高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是汉语特有的现象,汉语名词性谓语句是一种独立的句型。先秦汉语名词性谓语句的语义功能主要表现为八种陈述义,它们和现代汉语名词性谓语句的语义功能相比较,部分相同之外,也有一些差别。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语义和句法两方面讨论了表存在关系的汉语"有"字句和英语"there be"句型。对语义的表达和句法的生成方面的探讨,有助于理解和习得英、汉语存在句型。  相似文献   

5.
主谓短语是汉语中最常见的语法结构之一,它不仅能表示一个简单的概念,还往往能表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语义单位,因此主谓短语及其扩展式使用频率高,句法功能强,在句中可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成分,英译时必须正确分析其句法功能和准确理解其逻辑语义功能,运用英语不定式、分词、动名词或被动句等形式,将其转换成英语相应的句子成分或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型。  相似文献   

6.
歧义现象的研究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了。近五十年来的汉语歧义研究,主要在分类归纳歧义定义、歧义类型、歧义格式、歧义度、歧义分化等方面进行。从三个平面、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理论角度审视歧义,其研究价值更为显著。21世纪的歧义研究应更多地重视不同平面的研究。考察歧义句例歧义度的变化,从动态角度对歧义进行量化分析;重视应用性的研究,解决自然语言计算机处理中遇到的歧义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语言的动态发展,汉语叹词通过其他词类的词叹词化,队伍逐渐壮大.通过整理、归纳、分析丰富鲜活的语料,从汉语叹词语义功能出发,着重探讨叹词“代句性”新现象,深入挖掘其背后机制,可以进一步了解汉语叹词的语义特征及其词汇简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以汉语"穿"字的语义分析为例可证明从语言的形式和功能界面研究角度出发,用语义理论的新发展指导,以构式为单位开展词汇语义研究,并将认知和文化因素引入词汇表征,可以得到较为完善的从语义到句法使用层次的汉语词汇语义表征网络.  相似文献   

9.
以汉语“穿”字的语义分析为例可证明:从语言的形式和功能界面研究角度出发。用语义理论的新发展指导,以构式为单位开展词汇语义研究,并将认知和文化因素引入词汇表征。可以得到较为完善的从语义到句法使用层次的汉语词汇语义表征网络。  相似文献   

10.
一个句子中的某个词如果被一个异类词置换,一般都会使得句子的句型变化。由于汉语的各类词都有各自的语法功能,同时汉语的词类又是多功能的,所以词性对句型的影响情况是较为复杂的。本文全面描写了词性对句型影响的概况。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主旨,本文还对一些形似句从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两个方面进行了辩析。  相似文献   

11.
传统语法和结构语法对单句的分析常常采用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这两种析句法都属于句法平面。句子的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句法平面上,还应该进行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的分析。本文针对汉语语法教学的实际,介绍三个平面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三个平面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通过实例分析来说明三个平面理论在汉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价值,为语法教学拓展新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2.
层次分析法是汉语语法中一种重要的析句手段,它源于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语法分析方法——直接成分分析法(Immediate Components Analysis)。本文主要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它在划分层次结构、适用面、分化歧义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它自身存在的切分繁复、不易归纳句型、无法分析特殊句式的缺点。并探讨在对这一析句方法运用的50多年中,对它所进行的改造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汉语存现句自上世纪40年代由吕叔湘先生提出后(时称存在句)至今,对该句型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方法、研究层面、研究角度方面均有拓展。本文将运用格语法理论,参合汉语语法学界关于语义格研究的成果。尝试对汉语存现句深层语义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不要太……”句型新意考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根据英语句型"can not…too…",探讨了汉语句型"不要太……"在语义上发生的变化及其根源,指出"不要太……"这个句型所含有的新意义是受英语影响而产生的,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在语义上英语影响汉语的例子.  相似文献   

15.
李向明 《华章》2008,(16):49-49
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省略句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作为省略,其基本目的是为了能简洁的表达,明确地理解.省略句不属于句型系统,所以不能从一般的句型系统来考察省略.  相似文献   

16.
黄伯荣先生经过深思熟虑提出的“框架核心分析法”,是一种解释力强、切合汉语实际、便于归纳句型、比较实用的析句法。黄先生在论述“框架核心分析法”时注重区分“动句”、“形句”、“名句”,这是抓住了分析句子、归纳句型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动句”、“形句”、“名句”的句子框架问题,应当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副词“再”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本文试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副词“再”进行系统研究。句法平面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分析“再”的组合;语义平面则从认知论的角度根据“再”具有拷贝信息的功能和“再”的特殊语义分析出“再”具有完全性拷贝和部分性拷贝信息的功能,部分性拷贝信息的功能包括同质性拷贝、补充性拷贝这两种情况;最后从三个平面的理论角度分析了“再”在语用平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当然"的语义和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然”是汉语中的常用副词,笔者分析了“当然”句中“上、下文”的语义关系,概括出“当然”句的六种语义结构模式;根据“主位—述位”理论,认为“当然”的本质功能是人际功能,而篇章功能是其派生功能。  相似文献   

19.
关于汉语语法三个平面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认为语法研究有三个层面:句法平面、语义层面、语用平面。其价值在于:1、它既对汉语语法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汉语语法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2、它促进了很多具体领域的语法研究的长足发展,使其更深入细密;3、它解决了很多汉语语法研究中长期存在、争论不休的分歧问题。当然,在三个平面理论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在理论阐述及实际运用上尚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 汉语语法体系靠什么方法来建立,它的体系应怎样构成,是语法学重要的课题。本文试图用语义功能与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建构一套新的语法体系,其根据是语法的研究不能离开语义,语用,但语义、语用是复杂的,而统领它们的语义功能是明晰的,语义功能对形式的反映规律性更强。汉语语法体系的构成,我们认为是句型、词类、句法分析三大部分。这三大组成部分将构成汉语语法体系的全貌。现将三大部分依次分析如下。 一 句型是语法学最重要的问题,其关键在于如何使句子归纳完全,否则将使体系产生漏洞。显然,从形式到形式的方法是难以将句子归纳完全的。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