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互文、错文、变文都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与修辞和语义都有关系。不了解这些手法,不仅不能很好地欣赏和借鉴古人的写作技巧,而且对正确理解古书也有一定的妨碍。互文、错文、变文三者情况不同,但前人却往往混为一谈,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文章意见也不一致,使初学感到困惑。因此,对这一问题继续加以研究,弄清彼此的区别,掌握各自的特点,很有必要。本篇之作,就是想就探索所及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借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根据古代诗文的某些句式特点,从结构分析着手,主要以课文为材料,教给学生一点“随文解词”的方法,适当地讲了一些变文、互文、对文、连文的知识,促进了学生阅读、解词能力的提高。变文——利用字面不同而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行文中交错运用,以增加用字遣词富有变化之色,避免单词  相似文献   

3.
浅论互文与变文山西\史晓川互文,是古汉语特有的修辞格之一。唐人贾公彦在《仪礼注疏》中说:“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清人俞樾在《古书疑义举例》中也指出:“古人之文,有参互而见义者。”由此可见,互文是在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并...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阅读、古典诗歌鉴赏都会涉及到文言修辞问题,理解合文、变文和互文三大修辞格的特点和作用,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词义,把握文义,鉴赏评价作品。一、合文“合文”又叫“并提”,指的是在一个句子里,至少有两个联合词组,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联合词组的组成成分分别搭配,构成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平行的语法关系,把两件或两件以上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使语言简洁,句子紧凑。例如:1.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由后句应知前句的意思为:耳欲极声之好,目欲极色之好。这是两个句子的合文。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应理解为:自非(…  相似文献   

5.
在古汉语中有两种常见的修辞格——互文与变文。这两种修辞格容易使人混淆,张冠李戴。在郭锡良、田瑞娟等人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变文"未单立,归类在"互文"中。书中写道:"古人所说的‘互文’,还包括为了避免行文重复,在同一语言环境中用同义词互训。如: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滕王阁序》)"以笔者之见,二者是两种不同风格的修辞格,它们有不少的区别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去区分:一、从概念上去区分。  相似文献   

6.
古代的语文学家总结出一套根据语言形式探讨语言意义的方法,值得借鉴。兹联系中学语文教材分述如下。对文。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相对成文称为对文。对文或为反义,如欧阳修《伶官传序》引《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句中“满”与“谦”、“损”与“益”对文反义。或亦为同义,如屈原《涉江》:“忠不  相似文献   

7.
8.
兰和群 《天中学刊》2005,20(4):106-108
互文、变文、互体是古汉语中三种不同的修辞方法,三者各有其修辞功能。互文是指在特定的语境里,词与词之间临时获得的一种修辞意义;变文是指为增加遣词运字的丰美变化之色而以同义词互换的运用;互体是指上下文内容互相映衬、补充,彼此呼应。前二者是就用词而言的两种修辞形式,互体则属于句式方面的修辞方法,三者不能混淆。  相似文献   

9.
古汉语中的互文、变文、互训知识,学生认识比较模糊,应引起重视,在教学中应结合文言翻译,需要交代清楚。  相似文献   

10.
古汉语中的互文、变文、互训知识,学生认识比较模糊,应引起重视,在教学中应结合文言翻译,需要交代清楚。一、互文互文又叫互言、互辞、互文见义、互文对举,是古文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也是古文中常使用的修  相似文献   

11.
"互文",是"古代诗文中句子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修辞手段"(《实用语文教学词典》,1989年版,罗大同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即上下文意  相似文献   

12.
互文     
互文,又祢互文见义,是在两事各举一边的情况下省文,但意义可以互相注释,互相阐发的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具有较好的突出、强调的作用,且在句型上又有工整、对称的特点,所  相似文献   

13.
互文     
互文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其特征在于“两物各举一边省文”,即在形式上是分开叙述,在内容上要合起来理解,通俗一点,便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的意思相互交替、补充。  相似文献   

14.
互文与互体     
《仪礼注疏》载唐代贾公彦给"互文"下过一个定义:"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这恐怕是我国文献上最早见到的"互文"定义了。"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其意是指本当连在一起说的两个词,上下文各出现一个而省去一个。如"主人下马客在  相似文献   

15.
漫话互文     
"互文",又称"互辞"、"互言"、"互用"、"互见"、"互体’’或"互文见义"。它是指古诗文中前后词语在意义上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单句互见和对句互见。单句互见,即一个句子里某些词语的互见。例如:①"心折骨惊。"(江淹《别赋》)"心"、"骨"是互文,即"心骨折,心骨惊。"②"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烟"、"月"是互文,即"烟气、月光,同时笼罩着河水、沙地。"③"奴温婢饱身晏起,致兹快活良有因。"(白居易《雪中晏起偶咏所怀,兼呈张常侍、韦庶子、皇甫郎中》)  相似文献   

16.
论互文     
互文,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历代学者都有所论述。不过,无论在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还是在论著的质和量上,称得上有所突破却是近几年的事。其中最重要的收(?)是在大量实例的基础上进行分类以及判別工作,试图由过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今天的理性认识。当然,也有缺点与不足,而主要的短处则是忽视多角度地探讨互文  相似文献   

17.
互文小议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下简称《用书》)认为《六国论》“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二句是互文,具体解释如下:“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败存亡的命运。翻译时要将上句、下句的相对应的词语拼合为一句。‘胜负’‘存亡’要合译为‘胜败存亡’,‘数'‘理’合译为‘命运’。数、理同义,另有合成词‘天数’‘天理’‘理数’,都是天命、命运的意思。”笔者以为此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说互文     
互文修辞在中学语文,特别是文言文中运用很广,但没有文字作专门的介绍,以致许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将它或者与互体修辞相混淆,或者与属于训诂学范畴的互训相混淆。连《中学生语法修辞手册》(知识出版社出版,第516、517页)也同时犯了这两种错误。这里,笔者就手头资料查得的结果,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互文管窥     
黄邵英 《考试周刊》2007,(30):111-112
互文是一种古老而成熟的修辞手法。文章分三个部分论述了互文的相关问题:一、互文的定义和构成要件;二、常见的互文种类;三、互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互体与互文既有共同性,亦有细微差别:就共性着眼,互体即互相陈说,共为一体,所以又叫互文。若严加区分:互体的两个相关部分之间,不照互相陈说的办法理解,也说得通,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的下句,就可理解为对着镜子贴花黄。但“互文”相对的两个部分,则必须按互相陈说,共为一体的办法理解,否则会曲解文意。现择要释例如下: (一)“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这句当理解为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上了船。在这里,“主”与“客”是互文。如照字面机械地讲成主人下了马站在岸上,客人独个儿上了船,那又怎么举怀共饮呢? 这说明这首七言歌行由于字数的限制,为了章节的匀称,就把该合起来说的主人与客人分开来说了。但我们在理解文意时,却不能忽略了它们互相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