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目前,我国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地方林业主管部门监管不利;保护宣传的力度不够,补偿机制不完善;法律保护制度有待健全。对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应更注意其生态价值,将其纳入到环境法保护的范畴之内,在明确其环境资源属性的基础上确定其物权权属、流转及相应的养护、管理措施,以期实现这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全球性问题,也是目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于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和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知识将会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3.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全球性问题,也是目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于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和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知识将会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4.
回族"山花儿"是西北花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宁夏独有的一种民歌形式。独有的地理环境,民族历史和特有的文化使得"山花儿"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得到传承。我国目前缺乏对保护传承人的法律规定,对传承人的法律条文不完善,对非遗传承主体的法律地位及相关法律权益都没有明确规定。加之随着环境资源的开发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山花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不断丢失。因此,推动"山花儿"在传承中的法律保护机制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阐述了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新时代生态法治观。这一新的法治观不仅是一种认识论、方法论,更是一种实践论。作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组成部分,山体是重要的国土空间资源,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多元功能。根据对三亚市山体保护的经济动因的分析,发现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兴起推动了城市国土空间利用向山体挺进,导致山体资源不合理利用与城市生态功能失调。目前我国各类资源立法按照水、林、地、矿产等环境因子对山体进行类别化保护,缺乏整体性理念和法律实施的针对性,法律管制严重失灵。在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法治观指导下,三亚市首批地方性法规之一的《三亚市山体保护条例》(2016)创新了山体保护法律体制机制,即坚持山体资源开发与山体空间和功能保护相协调的立法原则、建立统一的山体保护管理体制、实行山体资源的共管共治共享,通过立法调整了山体保护与山体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山体资源保护专门立法是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法治观的有力践行,为我国其他浅丘地区城市山体保护立法和法律制度创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对三江源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经济手段运用于环境资源的保护具有一定现实性。从法律角度上明确界定生态补偿的体制和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保护与治理乡村环境也自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而其中的水环境治理更是重中之重。就地下水环境来看,当下我国农村地下水资源污染现象层出不穷,过度开采、水质破坏等一系列问题更是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也使得地下水资源面临的情势愈发严峻。在当前背景下,对农村地下水资源污染进行法律规制是非常正当且必要的。本文从我国农村地下水资源污染的现状特点着手,分析其面临的困境,最后从立法角度对农村地下水资源污染的法律规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以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相似文献   

8.
环境与资源保护是科学发展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我国曾采取了政策、行政、法律、法规等各种形式加以控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现实情况仍不容乐观。本文指出了我国前期颁布的法律法规的缺陷,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方位地关注环境立法,包括市场机制的作用、政策法规的协调、环境立法的刑事化、环境立法的国际化等,旨在建构一个科学的、可长久实施的环境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环境经济法律体制的深入分析,阐述了其在环境立法发展中的必要性和具体体现。面临着中国环境问题的巨大考验,仅仅依靠行政机关的硬性管制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引入环境经济的法律手段,通过其固有的市场竞争机制达到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并通过体制内部的各种环境经济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以期适应中国在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更大挑战。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和潜在的机遇。而农业资源环境立法价值理念基础的革命和经济体制的渐进发展要求现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在农业市场环境激变之后必须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对政府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职能重新定位,强化法律责任的制度约束,并通过对资源权属市场化流转的法律规制,将利益机制引入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个过程,保护和改善我国本已相当脆弱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策机制从根本上来说是行政主导的环境资源保护路径,它有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在特定时期的优势,但也存在局限性。国策机制对公众具有神秘性和对立性。西方的社会生态运动最早得到的是社会认可,其次得到了法律的认可,成为环境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源泉。社会生态运动初期的效率可能是较低的,而一旦它被公众所认可,会形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国策机制在初期其效率远高于社会生态运动,但是它在公众中的影响力是有限的,甚至会造成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冷漠。中国的环境资源保护要突破固有的行政主导的局限,需实现从国策上升到法律的转变,需要加强社会生态运动的理论和制度建设,并注重国际交流和与本国国情适应的经验借鉴,逐渐使社会生态运动在中国实现其对司法、立法和行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法律诊所已成为我国高校实践型法律人才培养的新载体,特色型诊所是法律诊所发展的重要趋势。资源环境法律诊所围绕资源环境法律制度与实践开展教学活动,以资源环境实务法律人才培养为目标,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法律诊所教学体系,以期对特色型法律诊所教育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人体基因资源保护的相关立法来看,主要缺陷包括对人体基因法律属性定位不明确、缺乏足够调整规范和具体保护范围等。在明确人体基因兼具人格和财产这一复合属性的基础上,从私法和公法的双重角度思考构建我国人体基因资源的立法保护模式。私法保护主要通过人体基因权利体系的建构与权利损害救济机制的设置来加以实现;公法保护则采用国家公权力的主动干预模式,通过防止人体基因资源过度开发以及基因技术对人体基因资源的滥用来实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对人类现有的法律制度构成了挑战.由于网络上传播的大量信息是知识产权的客体,因此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尤其是著作权保护受到网络最为强烈的冲击.文章将对网络环境下我国著作权的保护进行研究,指出网络技术给我国版权保护制度提出的新问题,并介绍网络环境中完善我国著作权的集体管理制度对我国著作权保护的作用,最后简介入世之后我国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情况.  相似文献   

15.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保护公民环境权是保护公民生存权的前提。我国处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时期,尽管已经建立起初步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但为了更好地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必须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进行不断完善,从而使我国公民的环境权得到更加切实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东北振兴中的环境资源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当前振兴东北的经济时机已经成熟,其成功与否与我国整体经济命运密切相关。同时东北是我国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自然资源能多大程度的利用、环境保护贯彻是否彻底都势关东北经济的发展。然而东北环境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好,东北环境的恶化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只有理清环境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法律机制的内在关系,才能在环境保护中找到一个点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对策,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7.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于粤澳两地环境与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法域导致广东与澳门在此制度上存在着差异甚至冲突,因此两地有必要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协调机制,为促进粤澳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方面的合作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法律保护的完善不仅是我国政府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的体现,也是我国发展高等教育,维护公民权利的体现,研究加强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法律保护是当前依法治国的重要课题。在现阶段,加强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法律保护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法律原则,要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进一步完善立法和执法;二是权利原则,要以切实维护学生勤工俭学合法权利为目标。在完善大学生法律保护途径方面,要通过构建政府、高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合作机制,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9.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逐渐形成了成本投入大、资源消耗高、环境破坏多、社会效益差的发展方式,显然这种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必须寻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发展更为有益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出路。而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正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在这其中,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就是完善和健全有利于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逐渐形成了成本投入大、资源消耗高、环境破坏多、社会效益差的发展方式,显然这种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必须寻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发展更为有益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出路。而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正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在这其中,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就是完善和健全有利于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