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写.编》2022,(12):I0003-I0003
整齐有序的房屋,干净宽敞的道路,栩栩如生的文化墙,地地道道的乡村美食,充满浓浓年代感的石碾、磨盘,还有健身场地、游乐园区,无不让人流连忘返。走进码头镇谭庄村,花草相间,开窗见绿,一步一景,置身其中,宛若画卷,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老百姓看在眼里,乐在心间。近年来,阜城县码头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统筹联动、立体推进,推动“以点为主”向“由点到面”战略转换,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谭庄村的发展变化就是阜城县码头镇大力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
《兰台世界》2014,(Z4):57-58
<正>随着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对农业的政策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在不断地发展,展现出了从未有过的活力与激情。如何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就需要发现当下乡村治理中出现的问题,探索出解决对策,进而推动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农村的现代化。一、乡村治理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概述1.乡村治理的含义:乡村治理就是在国家领导支持下,以农民为主体,运用乡村治理权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对乡村的社会事务进行管理调控,从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提高农村生活面貌的治理活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中,知识分子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传统知识分子不仅通过仕途实现“致君尧舜上”“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更有一批知识分子以乡村建设为己任,以清晰而坚定的家国意识、以教化民众移风易俗的历史使命感、以儒家济世弘道的伟大抱负、以沉潜勇猛的精神气质、以切实简易粗朴直接的平民风格和学术风范,深入民间,广施化育,对中国的传统乡村治理和思想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些知识分子群体中,明中晚期逐渐壮大的泰州学派堪称典型代表。宣朝庆教授的《泰州学派的精神世界与乡村建设》一书,对泰州学派的思想传承、乡村建设和平民讲会的实践,做了深入而系统的梳理,为我们以当代乡村治理眼光审视和借鉴泰州学派的精神遗产提供了最佳文本。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乡村文化建设暴露出现代性困境与结构性矛盾。文章阐述安康市旬阳县金寨镇通过新民风建设和乡村文化治理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举措,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综合利用传统与现代两种规范力量,推动乡村文化再生产秩序重构,走出了一条新民风建设价值引领、乡村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驱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为破解欠发达地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末端难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赋予乡村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以新的意义,提出新的要求。立足乡村振兴与乡村发展、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及丰富国家档案信息资源体系来认识乡村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现实与历史意义,对乡村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进行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围绕乡村发展和全社会发展对乡村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提出的诉求,有重点、全面、有序地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6.
面对“四区叠加”的独特市情和公共文化建设“五大结构性”矛盾,安康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其制度设计根据扶贫攻坚新形势、文化建设新任务、社会治理新问题,按照坚持法治思维、问题导向,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新民风建设引领、制度创新驱动的原则,充分聚焦乡村文化建设,形成以乡村文化建设“三改革”“三培育”“六结合”为主要内容,以全面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为目标的制度设计思想。其中,乡村文化建设“三改革”,旨在通过乡村文化建设观念变革、治理结构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乡村文化回归其发展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意义]构建乡村文化治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二维层级体系,指引以标准化增强城乡文化均衡可及建设的治理实践。[方法 /过程]以《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与服务规范》为核心的乡村文化治理国家推荐标准,在内容框架上围绕农村文化管理与服务的原则要求、基本内容、管理运维、评价改进提供规范指向,为均衡可及发展政策锚点下的多元实践样态探索提供支持。不同省市形成的“美丽乡村”“数字乡村”“未来乡村”“非遗乡村”文化治理地方标准体系,进一步规范乡村文化管理与服务的多元实践模式发展。[结果 /结论 ]我国乡村文化治理形成以国家标准为经、地方标准为纬的标准体系框架。现有标准体系尚缺乏乡村文化服务的区域差异指标、缺失乡村文化参与的多元共治规范和缺少乡村文化场景的具体实施细则等,公共部门应从全域治理标准体系、专项治理标准内容、数字治理标准进路和场景治理标准向度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李珮  张璐璐 《中国编辑》2022,(2):23-26,31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作为打通媒体融合的"最后一公里",直接面向广大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基于乡村振兴视角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可以从"沟通"与"治理"两条路径着手,通过县域信息沟通、乡村文化传承、村民身份连接与政策宣传调适等策略,服务乡村的社会治理工作,最终实现乡村振兴事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乡贤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连接了国家行政逻辑与乡村自治逻辑,具有超越单一逻辑的比较优势。对“行走的书箱”乡村阅读推广项目进行案例研究,发现政府通过培育“项目型乡贤”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促进政府与村民的信息沟通、提升服务效率、促进服务创新。不同于传统乡绅与内生性新乡贤,“项目型乡贤”是由政府主导、动用行政手段动员、培育、吸纳而来,以完成项目治理任务的治理策略,带有“做乡贤”“常人治村”的特征。“项目型乡贤”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基本上是一种动员式参与,地方政府应该采取制度化、持续化的方式开展新乡贤工作,增强新乡贤的公共性、治理能力与治理意愿。  相似文献   

10.
蔡锦明 《山西档案》2022,(5):112-115
新时代背景下,以我国乡村档案治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对乡村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概述,然后在明确目前乡村档案治理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提高乡村档案治理能力建设的实施路径,其目的是为我国乡村档案治理人员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推动我国档案管理与乡村的平稳运行和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化治理是我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及地方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探讨了文化治理的内涵,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文化治理的必要性,总结了高校图书馆在推动地方文化建设方面的实践成果,并在文化治理视域下,根据地方文化的内在需求和高校图书馆的自身优势,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提升文化服务水平及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地方文化建设发展思路,以期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胡卫卫  唐伟杰 《图书馆》2023,(2):7-13+25
建设数字乡村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城乡数字鸿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以及数字化人才的缺失已成为掣肘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大数据时代,乡村数字图书馆是乡村智慧治理的产物,也是助推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变量。文章在科学界定数字乡村和数字图书馆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尝试建构“机理—逻辑—机制”的分析框架,通过系统阐释数字图书馆助推数字乡村建设的作用机理,从“技术赋能”和“话语赋权”两个维度探讨其实践逻辑。最后,文章从数字化理念的形塑、数字化平台的搭建、数字化人才的引育和数字化治理机制的建构等方面提出数字图书馆助推数字乡村建设的驱动机制,旨在进一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数字中国”的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13.
《采.写.编》2022,(7):I0003-I0003
衡水市冀州区西王镇位于冀州区正西35公里处,地处三市(衡水、邢台、石家庄)四县(冀州、宁晋、新河、辛集)交汇处,素有“鸡鸣闻三市、犬吠惊四县”之称,G339和G230两条国省道相会于镇区,交通条件便利。全镇辖25个行政村,3.1万人,总面积71平方公里,耕地7万余亩。镇党委下辖32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25个,非公企业党支部5个,机关党支部1个,卫生院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1395人。  相似文献   

14.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文化治理是推动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及路径。发达国家乡村文化治理起始时间早,治理模式较为完善,与其相比,我国乡村文化治理模式还不成熟。文章通过分析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和韩国等典型发达国家的乡村文化治理模式,力图汲取其优秀经验并进行本土化实践:以法律为支撑,坚持系统发展观念以促进城乡双向流动;合理开发乡村文化,发挥乡村文化治理村民的主体地位;运用科技手段实现乡村文化治理模式现代化,进而推动乡村建设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彭焕萍  陈瑶 《传媒》2024,(4):90-92
乡村空间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伴随城镇化、信息化推进,乡村空间呈现出形态变迁、价值消解,关系断裂及组织失序等现象。作为乡村空间治理的重要主体,县级融媒体经由要素聚合、角色重构、功能转型,重塑了乡村物质空间生产实践、文化空间表征及社会空间关系结构。面对乡村空间变迁过程中的多重挑战,实现场景化公共服务适配,建设乡村文化治理综合体,推动基层组织体系制度化等成为县级融媒体赋能乡村空间治理的实践向度。  相似文献   

16.
据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的调查,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全国从事乡村建设(简称乡建)工作的团体和机构有600多个,先后设立的各种试验区有1000多处。半个多世纪后的当下,当中国迎来举世瞩目的发展并因“中国崛起”而重新成为世界焦点,虽然与民国乡村建设时期岌岌可危的没落帝国形象完全相反,新时期成规模的乡村建设却在2000年前后再次兴起并持续至今,作为工业化加速时期为缓解城乡对立、农村衰败而兴起的民间社会改良实践,与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新农村建设”政策呼应交融。  相似文献   

17.
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为改变我国乡村图书馆的现状提供了契机。云南省及曲靖市对乡村图书馆建设作了具体规划和实施。文章对乡村图书馆如何抓住机遇.搭乘新农村建设的快车加速乡村图书馆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双一流”建设的背景,加强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治理可以有效解决高校文化治理过程中的困境。为实现高校文化治理的目标,高校图书馆文化治理应基于共同协商、全方位表征、多元文化共存三大原则,通过实施“塑造核心价值观凝聚文化共识、打造文献资源建设特色品牌、加强信息素养培育及提升工程、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及创新治理理念及模式”五大路径,在实际中发挥出导向、约束、凝聚、辐射的功能,引领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9.
刘燕 《山西档案》2022,(5):116-119
数字乡村的建设能够催生乡村发展的新动力,有助于提升乡村档案文化治理的效用。为了更好地探究数字乡村发展状况,本文将立足于实践,对苏子乡村档案文化治理相关工作进行深入探究,阐述当前数字乡村建设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并结合实际发展状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聚焦数字化乡村发展需求、积极拓展数字化传播形式,构建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数字乡村建设平台等等,以期能够为推动数字乡村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推进乡村档案文化治理工作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乡村社会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随着乡村社会进化的深入导致乡村社会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顺势补位的县级融媒体能否作为乡村治理的主体之一,以及如何助推乡村治理是当前县级融媒体建设中亟须回答的两个问题.基于此,通过追溯乡村传播的历史实践和县级融媒体建设的技术逻辑来论证其在乡村治理中的可能性,县级融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基层媒介组织不仅是社会信息沟通的主要平台,也是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并在此基础上从众包与背书的内容生产模式、政务与服务的组织功能设计、聚合与互动的治理空间构建提出具体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