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星期日作业量引发的思考王乃斌我校二年级一位学生的家长反映,他的孩子某星期天作业量是:语文全册读读写写的词语291个抄写一遍、全册生字425个抄写一遍,做完语文试题的一张篇子。这位家长建议学校领导过问一下此事。班主任老师知道家长的反映后说:“以后可以给...  相似文献   

2.
高一年级安排家长会,每个班总有一部分家长对学校老师提出这样那样的看法和要求,尤其是涉及到老师工作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等问题时,有些家长会显得非常激动甚至冲动,这种情绪也会“自然地”感染其他成绩不好孩子的家长;孩子成绩的下降(哪怕是在应该接受的下降范围)总会让我们的家长非常敏感,甚至到“疯狂”的地步。家长因何为“分”而“狂”,如何回应他们,总是令不少班主任很是头疼。  相似文献   

3.
1话题缘起——作业减负 为教育管理者,经常会接到家长的一些电话。有的反映老师作业量大,孩子写到十一、二点才能完成,影响孩子休息;有的反映老师留罚写的作业,质疑老师有泄气的成分在里面;有的反映孩子本来成绩很好,可是老师还在基础知识上让孩子反复抄写,浪费时间等等。对此,我们也陷入了深深的反思,老师为什么要给学生留作业?老师怎样给学生留作业,留多少作业是适当的?为什么学校三番五次强调,作业量却减不下来?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4.
观点一:(广东省深圳市深圳中学张慧芳提供) “减负”以来,对作业量的多少,老师、家长、学生的看法不一,就像陈老师,一直认为自己是“根据班级大多数学生的水平设计和布置作业的”,也遭到了家长投诉。但不管怎样,家长投诉,说明他关注孩子的教育,老师应欣慰。陈老师遇到这样的投诉,我认为可以这样解决:  相似文献   

5.
参加考试本是学生的事,然而我们却常常感受到:孩子考试,家长比孩子着急。一些家长在孩子“漫长”的复习应考过程中,心理焦虑表现相当严重。我们一面听着学生说:“我在家里几乎成了稀有动物,多喘口气家长都要问个为什么。”一面又听到家长无奈地求助:看到孩子晚上十点左右就上床睡觉,就为孩子“不努力读书”而担忧;看到半夜十二点孩子还在用功时,又担心第二天孩子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学校老师讲课讲多了,就担心孩子没有剩余时间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如果老师早放学,让学生回家自习时,又责怪老师对学生不负责任……家长的这种失衡心理给正迎…  相似文献   

6.
在学校常有学生逃学之事发生,特别是初中一年级逃学的孩子比较多。孩子逃学,家长恼火,教师也伤脑筋。有些教师诉苦道:“话说得重了点,学生找不见踪影,教师还得承担责任,真是深不得,浅不得,现在的老师真不好当啊!”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逃学呢?我带着这个疑问与曾有逃学行为的孩子谈过心。有的孩子说上学没有意思,不爱读书;也有很多逃学的孩子是因为老师让请家长而又不敢跟家长讲,到了学校又不好向老师  相似文献   

7.
去年秋季开学前,北京市颁布了“史上最严”的八条减负令,对学生在校时间、学生作业量、每学期考试次数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让减负变得更加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在减负令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个现实的难题,即大多数家长无法在下午3点到5点之间接孩子,因此一些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社会上的培训机构。这不仅不符合政策制定的初衷,而且可能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相似文献   

8.
《家长》2009,(2):5-5
乌鲁木齐市一所小学的老师因身体不好而吃素食,身体逐渐康复。于是,这位老师便在学生中推广“素食环保教育”,要求学生吃素食。不仅如此,家长会上,老师还给每个学生的家长都发了一份“素食环保,拯救地球”的资料,要求家长以后要和孩子一起吃素食,不再吃任何肉食。  相似文献   

9.
“少布置作业”、“按时下课保证休息”、“考试考得不好不要发火”、“不要请家长”、“经常笑,不要板着脸”——这是武汉江岸区一元路小学六年级某班对老师的五条要求。不按时完成作业曾是这个班最令人头疼的事,很多学生根本就不做数学作业。开学后不久新上任的数学老师在全班作调查,请学生勾画出“心目中理想的老师”,全班学生在纸上不署名地写上自己的意见。归总后“五不老师”意见最为集中。于是,数学老师将这五条照单全收,将作业量降至全年级最少,做到绝不拖堂,笑脸相向,而且任何问题都只在师生间解决、不请家长,师生约定,谁犯规就由…  相似文献   

10.
我女儿沈佳妮今年十一岁,是余杭市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由于她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去年二月荣获余杭市“十佳文明学生”称号。以上这些成绩、荣誉的取得同学校教育、老师辛勤的栽培是分不开的。当然,这里也有我们做家长的一份心血和汗水。在此我就如何让孩子全面发展谈几点粗浅的想法。一、转变观念,注重孩子全面发展“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成“龙”而不成“虫”,父母亲几乎无一例外地看重孩子的学业成绩,这也是无可非议的,因为  相似文献   

11.
今年开学,我们将迎来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作为老师,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认同并喜爱即将开始的学校生活。我有这样的体会:每个孩子不仅拥有自己的特点,更显示出他所在家庭和家长的特点。这一点在融入新环境的过程中更为明显。孩子会在初入学的时候显示出学习和适应性上的差异和差距,而适应学校生活的快与慢、心理反应的轻与重,与孩子之前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与家长是否能够积极配合学校,是否能够及时转变角色有很大关系。幼升小不仅依靠孩子改变和学校教育,更考验的是家长的成长和教育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下面两种现象,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 ——家长叮咛孩子:“上课要认真听讲,回答老师的问题。” ——老师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踊跃发言。” 然而,孩子是怎么做的呢?不尽如人意。家长、老师的要求笼统抽象,怎样做才是认真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眼泪     
学校决定召开六年级“部分学生家长会”。“部分学生”指的是那些学习、纪律后进的学生。我们这些六年级的科任老师听了,都暗暗高兴,平常与家长的联系大多只在电话里,有很多话都不能说得很清楚。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好好地和家长们“探讨”其孩子在学习及成长中的一些问题了。这天,家长们都陆续来到  相似文献   

14.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功刘京海三、营造成功氛围,帮助学生成功是校长的天职我们在学校提出了以“超越自我、超越他人”为中心的“人人争当成功之星”的活动,并对教师和家长提出了“把每一个孩子当天才来欣赏、当天才来培养”的要求,在墙上写出了“成功别怕困难,老师在你...  相似文献   

15.
家访小议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老师更希望自己的学生早日成人成材,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应当有共同语言。但实际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却往往严重脱节。从步入校门的那一天起,学校就教育学生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而家长却成了孩子的“勤务兵”,为孩子提供各种“服务”。这样两种不同要求和做法的结果,只能导致他们缺乏自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并且存在依赖心  相似文献   

16.
小学一年级的新生,在学习上容易遇到一些障碍,家长和老师应给予对症下药。学生懒怎么办?表现:一年级有些新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差,别的同学积极思考时他们却懒得转动大脑;别的同学上课时紧跟老师的节奏,他却连书懒得翻。原因:因为家长的溺爱,孩子失去了自己动手动脑的许多机会,久而久之,脑子和手就“锈”住了。药方:一个四肢不勤的人不会是一个勤于动脑的人。需要孩子自己做的事一定让他们自己完成;孩子如果在学习中遇到难题,应该鼓励他自己解决。抵触老师怎么办?表现:许多被宠惯了的孩子上学后受不得半点委屈,他们抵触老师…  相似文献   

17.
怎样的孩子才是一个出色的小学生?关于这个问题,好像我以前从没认真想过,又好像这是一个人尽皆知的答案。记得那是女儿在国内一年级期末考试结束后的一次家长会,当时每个家长都像小学生那样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注视着孩子们的班主任老师。老师的手里拿着两叠成绩单,一叠是那些语文、算术期末考试都是100分的“双百分”孩子,一叠是没有获得“双百分”的孩子。老师向每一个获得“双百分”孩子的父母表示祝贺,她逐一念着孩子们的姓名,我眼巴巴地期待着,希  相似文献   

18.
1月10日,西安三年级小学生刘娜晚上写作业到11点未完成含泪入睡。设闹钟凌晨3点起床补作业。家长称孩子元旦后作业量增多.多名学生家长也都表示自己的孩子作业过多休息不足(1月12日《华商报》)。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作为家长,对带孩子所要付出的艰辛肯定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惟独没想到家长是个很没面子的角色,似乎只配被学校呼来喝去。孩子小时,家长免不了要接送。但学校似乎从不考虑家长的时间如何安排,是否宝贵。学校心目中没有家长,还把教师应尽的责任推给家长。“陪读”,是每个家长都经历过的。默写生字、背外语、检查作业、试卷签字等等,老师布置的,家长即便有意见也不敢违抗,出于无奈,只得照办,惟恐孩子“吃不了,兜着走”。老师向家长告学生状的事,在我们周围更不少见。不少家长常因孩子淘气而被老师“勒令”到校,接受训斥。回家后,…  相似文献   

20.
杨瑛 《家长》2022,(34):13-14
<正>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似乎都有一个“讨厌”的老师。孩子讨厌老师的理由千奇百怪,有时是因为不喜欢一门学科而讨厌一个老师,有时是因为教师过于严厉、作业留得多而对老师产生负面情绪。这些想法都是孩子成长中可以理解的正常现象,会随着家长的开导、学生思想的成熟自然化解。然而,一旦学生与老师产生矛盾,家长就不能坐视不管了,如果师生间的矛盾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孩子在学校很可能会觉得不快甚至非常痛苦,老师也有可能因为误解而对学生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这些都不利于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