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悟力,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理解力,也是一种以直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语言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夏丐尊先生更是明确强调:“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发展学生的认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它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可通过下列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感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力和正确的理解力。我们在教学当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得把语感培养和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中,充分激发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体参与的热  相似文献   

3.
语感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力和正确的理解力。我们在教学当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得把语感培养和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中,充分激发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体参与的热  相似文献   

4.
张鸿曙 《教育艺术》2008,(11):15-16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知力和丰富的理解力。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跟语感能力的强弱有直接的联系。而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本文主要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语感能力进行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强烈敏锐的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培养语感.有利于体现语文课的特点.发挥课文的感染作用.提高学生阅读的理解力。而现在仍有较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分析”多于“感受”的弊端,注重的是思想内容上的“为什么”,追求的是“挖掘要深”、“分析要透”。一首四句的《就义诗》必定要着力分析“为什么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相似文献   

6.
何谓语感?语感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就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语感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那么,怎样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语感训练和积累呢?  相似文献   

7.
王瑾 《文教资料》2010,(27):48-49
语感,是一个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感知判断.也就是对作品的语言文字敏锐而丰富的感知和正确丰富的理解力。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朗读。语感在朗读中表现为对语言符号的感受深度和运用有声语言表达的能力,朗读教学就要在理解和表达方面培养学生获取对语言文字敏锐的语感能力。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拓展晕生的思维.而且可以陶冶举生的情操。  相似文献   

8.
林清兰 《学子》2015,(1):22-22
【正】所谓语感,就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就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但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偏重知识,忽视语感的培养,造成了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小学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黄金时期,研究培养学生语感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下面笔者结合自己...  相似文献   

9.
语感,即语言感受力,它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特定环境中的话语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整体地感知和把握。它包含对语言文字的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又包含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吕叔湘语)那么如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呢?多年从教经历,使我深刻认识到:以读为本,在读中培养语感,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如何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语感?叶圣陶先生说:“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语言文字的能力.”简而言之.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受和正确丰富的理解力。敏锐的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相似文献   

11.
李国华 《学周刊C版》2011,(3):113-113
语感是由语言文字而产生的复杂心理活动和认识过程,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受.语感能力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是人的想象力、理解力、思维能力的综合反映.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和感觉.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学生的阅读量扩展了,但他们对文章依然缺少理解。如何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本文提出应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入手。语感是学生在听读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应体现为对语言文字准确而深刻的理解上。  相似文献   

13.
正语感是在长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对语言文字形成的一种敏锐的感受、理解、领悟和把握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意识,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力、表达力以及鉴赏力。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感是人对语言的感受力——即对文字的敏锐感受,既包含对语言文字的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又包含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达力。也可以说它是语言隐含信息的一种直觉。语感敏锐者,在写作时,能以丰富的语言,恰到好处地传递思想信息。同理,  相似文献   

15.
语感,即语言感受力。它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包含对语言文字的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又包含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信息,甚至能听出言外之意,读出文外之韵,得到的不是抽象的声音刺激或文字符号,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就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但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偏重知识,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知力和丰富的理解力。如何发展学生的语感能力,指导他们品析语言,是每一个蒙语文教师必须长期研究的课题。因为语感能力的培养,不仅能使学生感知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义,把握语言之理趣,还能推动阅读教学,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具  相似文献   

18.
语感就是语言感受力,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敏锐、丰富的语言感悟能力,是对特定语境中的语言直接迅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它包含对语言文字的正确、丰富的理解力,也包含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不仅能迅速捕捉信息,甚至能听出言外之意,读出文外之韵,得到的不是抽象的声音刺激或文字符号,而是对语言文字信息的真切而具体的感受。语感敏锐者,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文字,恰到好处地传递思维信息。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相似文献   

19.
语感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就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语感体现了一个人的语言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租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租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吕叔湘先生指出:  相似文献   

20.
敏锐的语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郭沫若同志说过:"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还能使思想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一、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能力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其表现形式为用响亮、清晰的有声语言转换书面文字语言,它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阅读练习形式。朗读本身就是学生对语言文字敏锐感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