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二、石涛友人及其流派传承石涛以禅会友、以诗会友、以画会友,结识了许多文化名流。如黄山画派的梅庚、戴本孝,新安画派的查士标,金陵八家的龚贤,虞山派的王,娄东派的王原祁,诗文家施闰章等。石涛的绘画,既善于吸收众家之长,又注重外师造化,融禅理于诗画之中,并主张借古以开今、我用我法,从而  相似文献   

2.
以“立一画之法”为核心,剖析了石涛的“墨海抱负”和师法自然的中国山水画创作理念。如“借古以开今”、“法自我立”、“搜尽奇峰打腹稿”和“笔墨当随时代”等观点。  相似文献   

3.
诗人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凭吊古人、登高望远、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来寄托哀思、感慨兴衰.我们称这类诗为咏史怀古诗.  相似文献   

4.
石涛以“一画”的命题为核心,将笔墨技法与山水画的画理相结合,敢于大胆创新,他所作的画构图新颖,立意奇异,明确地指出画家只有把握并运用“一画”和“一画之法”,才能“深入其理,曲尽其态”,才会感到物为我用,法为我化,他提倡“具古以化”、“借古以开今”的立场,并强调师法自然和物我交融合一,以达到山水画创作的出神入化,在作品中体现自我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古至今,许多优秀的画家都注重对绘画材料的研究与使用,不仅继承了传统的优质材料,而且还研究各种新型的绘画材料,对于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油画为出发点,探讨了绘画材料"油"在油画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意象"思维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思考与实践所创建的一种了解世界、创造文明的认识观与方法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大观。这种思维是以老庄哲学思想为核心建立的一种辩证思维观。它不同于西方的"具象"思维,又有别于"抽象"思维,是处于二者之间的独特思维方式。要不断总结和发展中国人物画建立在"意象"思维基础上以"写意"为特征的造型体系。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是传统绘画的精华之一,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发展离不了对这种造型观念的继承。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渐江以黄山为师,取材于黄山,写景于黄山,汲黄山之性灵,寄黄山之真情。继承与弘扬了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法古人,师造化",开"新安画派"之先路,为我国山水画艺术开辟了一条广阔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潘天寿是一个修养全面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论等各方面都有非常精深的造诣和研究。尤其是在指墨画方面更是独树一帜,对指墨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潘天寿还提倡中西艺术结合,但必须以保持中国传统绘画的语言形式为前提,极力主张"中西方绘画拉开距离",这充分显示了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坚持和独到的见解。因此,他的绘画艺术被后人所继承和发扬,并为中国当代绘画史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9.
唐末诗坛诗风衰落,总体创作倾向脱离现实。但韦庄等人没有忘记天下,他们创作了许多反映时代的伤时讽世之作,属于具有淑世情怀的诗人,韦庄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韦庄诗中除了以现实题材直接关注现实的诗作外,作者还运用间接的方式,即通过咏史怀古来借古以抒怀、吊古以伤今,从而表达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感。韦庄的咏史怀古诗既有自身之特点,又有传世之佳作。韦庄这些诗的特点是主题集中于对历史遗迹本身或盛衰无常的感喟,表达借古伤今之情,即将怀古之思与现世之情糅合起来,谈古道今,体现着情与理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预习是学习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是学生对新课学习前独立地对新内容进行准备性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前奏和序曲。如果这一"前奏曲""弹"不响,必将影响课堂教学效率。预习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继承并将之发扬,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激发兴趣———引导积极预习的意识"、"教给方法———进行有效的预习"、"注重评价———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注重坚持———锻炼预习的持之以恒"几个方面阐述了学生语文预习习惯一步步养成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关于"垓下"的位置,今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承袭《史记正义》的观点,认为垓下在今天的河南,具体又可分为"陈下说"(今河南淮阳)和"苦县说"(今河南鹿邑)。另一种则坚持《汉书.地理志》的观点,主张垓下在今安徽灵璧东南。本文通过对不同观点论证过程的分析评议,指出"垓下"的位置仍应以《汉书.地理志》的记载为是。  相似文献   

12.
汤巍莉 《华章》2007,(8):88
中国画已经发展出一种理性和非理性合一的绘画,现代中国画家中,有许多是维护或坚持传统绘画的基本模式,不接受西方绘画影响的.他们之中又分为两支:一支以模仿、传承前人技巧、风范为基本原则;另一支在充分继承传统的同时力图变革出新,但他们的革新主要限于建树自己的独特风格,或给作品注入一定的新内容,而不是动摇和改造传统模式.这也是中国画教学的根本点.  相似文献   

13.
与文化特征相一致而形成的中国独有的"色彩观"是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的。中国传统重彩绘画喜欢用单纯明快且对比强烈的颜色,不拘泥于自然色彩的还原,画面色彩多厚重浓烈而又华丽。在很多人看来,这种浓烈的色彩会给人一种喧闹的感觉。其实不然,因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追求一种"虚静"状态,因此在传统绘画中体现为一种和谐与单纯。面对中国古代很多经典的重彩绘画作品,往往能让我们在丰富绚丽的画面中感受到一种静穆气息。  相似文献   

14.
"雪域山水"作为特定文化圈的一种艺术形式语言,不仅潜藏着山水画家深层心理的文化原型,同时也在不断置换、发展着山水艺术现实形态。以"雪域意象"为论点,将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景观与绘画语境作为对"自然之美"展开的一种艺术观照,不仅是对"地域性"美学评判的分析与探究,更是借自然山水来折射画家生命境界的皈依和对山水艺术精神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试析张大千“大千体”书法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大千崇尚书法,以书法促进绘画,又以绘画推进书法,在继承中国历代书法传统基础上,追求创新,重点汲取部分碑帖和名家书法特点,融入自己豪放张扬、涉险多变、质朴守真的个性,最终形成了"大千体"。"大千体"是张大千对中国书法领域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李琪曼 《文教资料》2006,(23):183-184
在继承传统、创新造型之路的探讨中,有必要继承情感、借鉴造型。但是这里的继承与借鉴并非是锢囿于传统,而是作为一种螺旋式的高层次需要将其完善和丰富,从而将绘画艺术造型的发展引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高度。  相似文献   

17.
山水画写生是画家贴近生活,积累创作素材最为直接的手段,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绘画艺术,除了认真学习传统技法以外,还要注重写生.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幼儿园绘画教学以幼儿习得绘画技能为目标,注重临摹训练,以画得像不像作为绘画的评价标准,教学内容也按教师意图基本固定,总体上可以说是一种带有封闭性的技法训练。这种封闭性是幼儿园绘画教学的致命伤,必须加以改革。   近几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种幼儿园的开放性绘画教育活动。这种绘画教育注重开放幼儿绘画活动的空间和绘画主题,引导幼儿自主绘画,致力于发展幼儿的绘画想像。其教育效果与传统的绘画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下面对此略作介绍,以求教于专家和同行。   开放性的幼儿园绘画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  相似文献   

19.
《荀子校释》汇集荀学研究之大成,同时考订是非,解释疑滞,多有发明。但是该书内容繁密,难免偶有疏漏、误释。今摭拾五条,谨献其疑,以补其阙,分别为:"和齐"的"齐"不必改读,"率"字两处误释,"蠲疑"的"蠲"是"■"的借字,"埶在本朝"的"埶"当读为"设","隘慑"同《左传》之"垫隘"。  相似文献   

20.
"囧",因楷书外观貌似失意的表情,遂在网络语中迅速窜红,并被主流媒体关注,形成一种网络风尚。许多人认为,流行字符"囧"是个"复活"的古代汉字。古"囧"今"囧"是同一个字,其实,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词语。对于这种古字新用现象,我们要客观、理性的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优秀文化的同时不断与时俱进,时刻保持中华文化的先进性与进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