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县级电视台制作民生新闻有自己的优势:县级电视台的记者生活在基层,对基层群众生活更了解,与基层群众更接近,更易交流,能获得第一手鲜活的素材。对于大多数受众来说,街道邻里的平常事更有看头。但是,县级电视台也有自己的劣势:县级电视台地处基层,在辖区范围内往往找不到省城、京城那么多的权威部门、专家,以及相应的专门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一、情感倾诉栏目其实是新闻三贴近的途径之一情感倾诉是指普通人以匿名或真名通过传媒来讲述的有关个人或家庭的情感、生活经历。在今天,随着市民阶层的精神崛起,老百姓已经日益厌烦炒作明星绯闻、传媒报道人物的精英化,读者对传媒人性化、平民化、情感化的需求日益上升,也越来越关心自身的生活状况,关心与自己一样的其他人的日常生活。因为只有与自己一样的普通人,更接近于自己,值得自己去阅读借鉴。  相似文献   

3.
选择最佳报道角度,可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中去选择最佳报道角度。 新闻报道最终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新闻事件,为了群众能够更有效地理解新闻事实,记者在报道时就需要选择新闻角度,新闻角度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群众对新闻的关注程度。因此,新闻记者在选择新闻角度时,应本着群众需要什么、企盼什么、关心什么,新闻就要反映什么,就要从哪个角度去报道。  相似文献   

4.
有些读者说,每天的报纸一到,总是先看市报。我问他们这是何因?他们说,因为市报和我们很接近,讲的大多是我们的身边事,心里话,所以我们对她挺有感情。也有些读者却说:“市报没有多大看头”,认为她老是打官腔,说官话,做官样文章。这两种看法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提出了一个相同的问题,即人民群众对市报新闻接近性的高要求。新闻接近性,是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指的是新闻与受众在地域上、思想上和利益上的接近。新闻事实发生的地点与受众越近,大家越关心,新闻价值就越大;新闻报道越是与受众呼吸相通,休戚相关,越是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大家越  相似文献   

5.
《视听界》1991,(1)
要使城镇有线广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首先要搞好宣传,办好自办节目。近二十年来,我们把自办节目作为市电台节目的补充。先后开办了《虞山新闻》等9个挂牌节目,每天自办节目时间2小时35分钟。镇级广播站与县、市级电台相比更接近听众,更能了解和掌握群众在想些什么,要知道些什么。我们注意抓住听众最关心的问题进行报道。87  相似文献   

6.
今年,我们要进一步深入进行新闻改革。怎样使这一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新华社近来连续召开探讨新闻改革的座谈会,新华社社长穆青在会上提出,新闻改革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新闻报道要及时地、正确地回答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使我们的报道更加接近群众,成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经常对话的一条渠道。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新闻报道要回答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不是方法问题,而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是新闻工作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这一根本性质所决定的。新闻报道一方面要宣传党的路  相似文献   

7.
《河北日报》3月14日头版头条刊登了米保广、刘秀礼写的新闻《邢台地委书记请县委书记看<新星>》。许多读者称道这篇消息写得好!更为地委书记李侃自动对号找差距,严于律己的工作作风所钦佩! 这篇消息为什么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呢?我以为,这篇消息的作者懂得新闻的“接近性”,抓住了读者所关心的事物,引起社会的共鸣。而要实现报道的接近性,就必须深入群众、熟悉生活、了解群众,并及时捕捉群众所关心的信息,写成新闻,及时报道。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就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它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由于其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时处理不好会落入俗套,过于琐碎。如何让民生新闻在充分反映民生、民情、民意的同时,增加新闻的厚重感,突出自己的特色?本文着重从题材、内容、形式等方面阐述民生新闻策划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一、好的新闻标题力求个性化在新闻采访中,记者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群众关心的内容,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而作为新闻核心内容的标题更要在内容和形式上贴  相似文献   

10.
同是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同是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角度不同,景色不同,新奇点不同,引人点不同。自然景物有多种角度可供观赏,新闻事实也有多种角度可供选择。我们的报纸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所以,应当多选取群众关心的、喜闻乐见的角度写新闻。这样的角度与群众接近,自然富于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使用数字?关键是要把数字与读者联系起来,尽量使数字接近读者。接近性是新闻价值要素之一,数字与读者的距离越近,新闻价值就越高,读者的关注程度也越高,读起来就有劲。与群众毫无联系的数字读了以后仍然模模糊糊,缺乏具体形象的数字,读看是不会关心的。缩短数字与读者的距离,首先要设法使引用的数字接近读者的实际生活。两个能够说明同一个问  相似文献   

12.
彭蜀湘 《新闻窗》2008,(1):126-127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及信息。从题材对象上,它与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科教新闻相互并列,而和社会新闻的关系却有着些许不同,需要进一步厘定。  相似文献   

13.
最近,翻阅《情弥天山——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获奖作品集》,感受最深的是,记者要写出“接近实际,接近群众,接近生活”的新闻佳作,必须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人生活”,在深入采访中自己发现新闻。然而,近几年来,这种来自实际、来自群众、来自生活,真正由记者自己发现、采写的独家新闻,实在太少了。翻开报纸,打开收音机、电视机,看到、听到的新闻有许多是雷同的。这些内容相同的新闻绝大多数来源于领导机关提供的会议材料、内部简报、领导讲话。当然,此类新闻不可不发。但是,如果记者长期依赖领导机关提供的材料、简报来编写新闻,满足现状,不深入基层,不接触群众,时间一长,这些记者离开了领导机关和各种会议,就很难找到新闻,写出报道来。影响记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从主观上来看,在一些记者的眼里,  相似文献   

14.
新闻发生地点与新闻传播地点间的空间距离的远近,对新闻价值的影响很大。人们对发生在身边事情关心的程度,一般要胜过对发生在遥远地方事情的关心。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先进技术的陆续问世,读者的眼界越来越宽,地域距离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从这个角度看,距离因素对新闻价值的影响将越来越小。在今天,接近性已不但是指地理上的距离,更重要的是指心理上的距离。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人在社会交往中都会因自身需要产生亲切动机和依赖动机,即接近心理。某些研究证明,读  相似文献   

15.
接近 接近 再接近——从新闻本地化谈新闻的接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价值理论认为,新闻报道能否被受众注意和重视,新闻事实与受众是否接近是一个关键因素。所谓接近性,是指新闻事实在地理或心理等方面与接受者的关联程度,其关联程度愈高,读者越关心注意,新闻价值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相似文献   

16.
地市报是一个影响十分广泛的新闻群体。就某个地市而言,当地党报的发行量一般都比较大。百姓关心国家大事,也特别关心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读者每天拿到不同的几份报纸,多是先从本地的报纸读起的。因此,不断提高地市报的引导艺术十分重要。 一、注重桥梁作用,把新闻写得更百姓化 我们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作为地方党报,理所当然地要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达给人民群众,也要引导人民群众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而努力。地方党报实际上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最具体最贴近的纽带和桥梁。 1998年,桂林地市合并,新一届市委市政府为了改变桂林“美丽的山水,破旧的市容”这一与国际旅游城市极不相称的状况,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建设工作。1998至1999年  相似文献   

17.
发挥广播优势贴近群众生活杜嗣琨《午间半小时》节目是1987年1月1日开办的,它是采用主持人方式播出的一个融新闻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节目。8年多时间,《午间半小时》坚持自己制定的节目方针:接近群众、接近生活、接近实际,谈论人们生活中普遍关心...  相似文献   

18.
地方电视台新闻要形成自己的品牌,扩大电视新闻本身的影响,就必须重视新闻策划的方向尤其是单体新闻策划的方向,这一方向必须是贴近群众、服务群众,让地方台新闻成为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而且要使电视新闻自身价值产生更深、更广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张长虎 《新闻窗》2014,(2):13-14
民生新闻,就是一种从大众情怀出发,去关注人民的生计、关心百姓的生存生活问题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的范畴,但从具体内容上,民生新闻锁定的是百姓的具体生活状况、生活空间,关注的是群众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乐,如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方面的问题,它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作为时代风雨表的新闻事业,只有面向实际,贴近群众,尤其要抓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才能触摸到时代的脉搏,成为读者的知音,起到影响舆论、引导舆论的作用。我们的党和政府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也是我们党和政府关心的问题,自然也应引起我们新闻工作者的特别关注。近几年来,在新闻改革过程中,新闻报道冲破了过去的一些“禁区”,更和开放了,政治透明度加大了;新闻报道比较注意反映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回答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題,批评性报道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