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专家简介]周永河,韩国学中央研究院民俗学专业教授,主要从事民俗学与饮食学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后,坚持对韩中日三国饮食文化进行实地调查,撰写东亚饮食相关文章。著有《饮食人类学》《美味世界史》《置辩饭菜》等。[编者按]周永河教授是韩国知名的饮食文化学者,长期致力于对东亚地区饮食文化的考察和整理。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先后出版了《泡菜的文化人类学研究》(1993年)、《饮食战争文化战争》(2000年)、《绘画中的饮食,饮食中的历史》(2005年)、《东亚饮食文化的历史与现在》(2009年)、《饮食人类学:从饮食看韩国的历史与文化》(2011年)、《餐桌  相似文献   

2.
饮食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众多的文化人类学流派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具有学科规范化的特点,更有利于对一个民族或群体的饮食以及由此而衍生的各种文化现象的系统研究。目前,饮食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国内外对食学的研究中已经付诸于实践,可以对食学的研究提供理论的支撑。同时,文化人类学提倡文化变迁和文化多样性的研究,就是对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对饮食文化研究有着理论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环境是疍民饮食亲水性文化形成的重要原因。广西疍民饮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疍民饮食文化有着特有的习俗符号、结构和禁忌。上岸定居后,疍民的饮食禁忌逐渐消亡,饮食结构趋向全面平衡的方向发展,隐藏在现代疍民饮食文化变迁过程的背后是关于族群饮食适应都市化生活、饮食安全与健康的人类学思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象征人类学的理论和观点研究日本饮食象征文化,将日本年中行事中的食物作为象征符号,分析日本人运用象征思维的方式,阐明日本人在饮食文化中通过类比联想完成信息传递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饮食文化研究是由形而下的日常饮食生活活动和事像入手,把百姓习以为常的饮食生活上升为形而上的文化理论和哲学思想。姚伟钧教授不仅注重中国层面的饮食文化研究,更注重国内的区域饮食文化研究。他运用多学科交叉理论,透过区域饮食表象研究其文化内涵,总结区域饮食文化发展规律,致力于建构区域饮食文化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深受阴阳、五行以及中庸学说等思想的影响,菜碟圆圆,酒杯浅浅,却折射出丰富的文化和哲学思想内涵。文章从宏观层面,着重探讨我国饮食文化所体现的哲学思想,进而说明饮食文化源于饮食,又高于饮食,达到饮食与文化、思想的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7.
创建富有特色的中国饮食文化数据库,是丰富和发展中国饮食文化学科的创新性研究。数据库理论与饮食文化学研究的交叉,是新饮食文化运动研究范式的转变。赵荣光饮食文化数据库的建构,是以中国饮食文化历史发展规律与结构特点为依据,以"赵氏理论"为研究性样本。此数据库对促进中国饮食文化学网络数据化的研究,具有突出的学术意义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记载了先民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关于饮食方面的资料,使我们看到了祖先的饮食习惯和方式,在饮食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并逐渐形成了饮食文化,这一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礼"进入饮食,由"礼"来规范饮食活动。从《诗经》中的饮食礼仪活动和饮食文化的作用两个方面来讨论《诗经》中的饮食文化,能使我们更多地去了解先民的生活状况,加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河合洋尚副教授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包括中、日、英文),出版专著5部,主要研究景观人类学理论和中国客家文化等现实问题。2013年他首次在日本引进欧美的景观人类学,并且用中国南方的个案对新理论进行了充分阐释。2013年出版的《景观人类学的课题》,在日本是第一次冠以"景观人类学"的第一本专著,同年在日本首次举办了景观人类学研究会。关于中国客家文化研究,他的研究对象除景观和建筑外,还广泛涉及宗亲结构、民间信仰、饮食文化等。近期,作为景观人类学研究的一环,河合洋尚开始关注"饮食景观"(foodscape)研究,而饮食景观研究在日本仍是新兴领域。河合洋尚通过审视景观人类学研究中过度关注的问题,开始创新借用欧美的饮食景观研究,以广州和客家地区的个案探讨新的理论模式,开拓研究味觉与景观之间的关系。2016年12月3~4日,由浙江工商大学、日本立命馆大学、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亚洲食学论坛在日本立命馆大学成功举办,来自18个国家的数百名美食产学研专家学者就食文化进行交流,河合洋尚副教授作了演讲。会议期间,他抽空接受我刊特约编辑林叶新博士的专访。  相似文献   

10.
赵荣光先生是中国饮食文化从饮食史研究到食学建构重大转变的主要奠基人,其饮食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赵荣光先生倡导、身体力行的中华食学研究,已经从单纯的饮食史研究、烹饪研究,扩展到了饮食思想、地域饮食、饮食礼仪、不同阶层饮食、饮食传播和交流、饮食安全等领域。他开创了与国际饮食文化界对话、交流、合作的新时期。其倡导及开启之功,使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有了今天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11.
军队饮食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众多饮食文化圈中相对独立、特色鲜明的子系统,具有饮食活动的时代性、饮食目标的明确性、饮食定量的统一性、饮食人群体的稳定性、饮食惯制的规范性、饮食保障的多样性、饮食参与的广泛性等特点。建设现代军队饮食文化要依据这些特点,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对军队饮食文化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作为我国古代中原文化中心,其饮食文化自古就很发达,尤其是北宋时期,它代表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最高成就,在我国饮食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近几年来河南省大力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饮食文化的开发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对河南省饮食文化的现状与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提出河南省饮食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饮食文化是了解和探究中华民族融合形成的重要途径。饮食文化的民族特性,展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和共性。探讨宋元时期少数民族饮食对中原饮食的影响、中原饮食对少数民族饮食的影响,能对民族交往史的研究、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崔渝鑫 《海外英语》2022,(24):19-21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逐步提升,中国饮食文化也在不断输出中影响着世界,中国饮食文化的海外传播与发展更能丰富和发扬中华文化,加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为了能够更好地传播饮食文化,饮食类翻译研究必要性尤为突出,饮食类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文章分析了饮食类语句翻译所适用的策略并对其逐一进行实例分析,为饮食类语句翻译提供了可参考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
饮食词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因通行地域不同折射出饮食文化的不同。通过对明清小说中绍兴方言和山东方言饮食词作比较.找出了它们的异同和发展变化的特点,对整理和研究绍兴方言饮食词,发展绍兴饮食文化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食品——馕的基本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文化不仅是人类学所涉及的范畴,更是民俗学所要研究的一大课题。不同的民族,都具有自身特色鲜明的饮食习俗,食品的制作程序乃至技艺,更有最能代表自己民族的具有标识性的食品。往往一提起某种食品,人们就会自觉地与某个民族联系在一起。“馕”就是新疆维吾尔饮食文化中,已经超出纯粹饮食意义,而成为这个民族的民俗符号的食品。它不仅是维吾尔族的主食,而且记载了这个民族世世代代的生存发展和民族的历史,反映着民族的精神信仰,民族生命力和生活态度,它的象征远远超过了物质含义,而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涵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跨文化角度对中西饮食文化进行对比研究.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饮食文化.中西饮食沿着各自不同的道路发展起来,传统的西方文化是一种畜牧文化和海洋文化,中国是一种农耕文化和陆地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其中饮食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文章着重从饮食观念、宴会礼仪、饮食内容等方面寻找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饮食文化通过跨文化的交流,将会博采众长,不断完善发展,并实现中西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18.
道教对敦煌饮食文化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敦煌文献,从道教辟谷与敦煌饮食文化,道教服食养生与敦煌饮食,道教节日、祈赛活动中的饮食,从三方面探讨道教对敦煌饮食文化的影响,揭示敦煌饮食文化中的道教色彩。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包头地区的民俗文化是和饮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饮食词语是研究饮食文化的关键。本文整理了包头市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饮食词语并展开讨论,探讨了饮食词语蕴含的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20.
饮食文化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颇受学界关注且有一定数量的学术成果面世;无论是以文化人类学为视角架构傣族饮食文化体系、总结傣族饮食文化特征,还是针对德宏、西双版纳、元江等傣族聚居区进行区域性傣族饮食文化研究,以及探讨傣族饮食文化与傣族医学、养生哲学之关系,都对深入发掘傣族饮食文化的内涵,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产生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未来可尝试成立专门的傣族饮食文化研究机构,进行多学科交叉合作研究,更新和改进研究方法,丰富研究内容,进而为更理性、深入地研究傣族饮食文化,以及建构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傣族饮食文化体系作必要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