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赎罪》是一个关于忏悔和赎罪的故事。主人公布莱安妮因为幼年时编造的一个谎言,毁掉了姐姐西西莉亚和恋人罗比的一生。随着她的成长,布莱安妮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甘心付出一生来赎罪。本文基于小说文本分析主人公在"犯罪—赎罪"过程中展示出的情感变化,彰显小说体现出来的人性光芒,揭示作品中的人文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2.
《赎罪》是当下英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伊恩·麦克尤恩的代表作。他运用其高超的写作技巧,在小说中为读者刻画了多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原型批评是当代西方文艺批评理论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它为经典作品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旨在运用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赎罪》女主人公进行分析,从深层次来解析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3.
伊恩·麦克尤恩是活跃于当代英国文坛的多产作家之一。其小说《赎罪》获布克奖提名,被认为是其写作风格转型的鼎力之作。本文从言语行为的语用角度,分析《赎罪》中言语缺失在特定语境下造成的模糊、误解及对人物命运产生的影响,反映出后现代主义世界中人性救赎的艰辛和无可救赎的无言悲哀。  相似文献   

4.
《赎罪》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于2001年撰写完成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主题众多,最为突出的主题是小说中女主角布里奥妮的成长过程,本文旨在从成长小说视角解析幼年时、青年时以及晚年时布里奥妮赎罪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5.
张焱 《文教资料》2014,(36):136-138
2007年上映的英国电影《赎罪》改编自伊恩﹒麦克尤恩的同名小说,导演乔﹒怀特以他独特的领悟和别出心裁,将他最感兴趣的"人的面孔"与"人的情感"技巧性地表现出来,打破了传统影片擅长讲故事、调动观众抽象思维能力去破解影片意义与价值的格局,从而也给读者提供了一种自由感受的向度。本文试图通过电影与小说文本的对比来探究电影对小说的改编。  相似文献   

6.
麦克尤恩的《赎罪》在叙事形式上具有元小说的种种特征。虽然《赎罪》进行了元小说的叙事,但是它并没有与现实主义传统截然断裂。这样的形式特点不仅突出了主题"赎罪",而且解构了"赎罪"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修辞方法的叙事批评注重作者意图和文本修辞对于文本意义的决定作用,从文本内部来理解不可靠叙述;基于认知方法的叙事批评强调从读者阅读的角度来看叙事的不可靠性,将不可靠叙述理解为读者的一种阐释策略,并注重在此过程中文类规约和认知框架所起的作用。这两种方法在叙事批评中能够形成较好的互补。笔者主要从修辞角度探讨麦克尤恩的短篇小说《既仙即死》中的不可靠叙述,同时也试图阐明运用认知方法探讨不可靠叙述的伦理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弗洛伊德以来,创伤出现了精神层面的转向;20世纪末以降更是以独立的理论角度受到各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作为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代表作之一,《赎罪》刻画了女主人公布里奥妮试图赎罪的心路历程。向他人赎罪,正是对自我创伤的治疗。该文从布里奥妮对待创伤的态度和创伤的影响角度,分析创伤在小说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王利文 《海外英语》2013,(16):203-204
自弗洛伊德以来,创伤出现了精神层面的转向;20世纪末以降更是以独立的理论角度受到各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作为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代表作之一,《赎罪》刻画了女主人公布里奥妮试图赎罪的心路历程。向他人赎罪,正是对自我创伤的治疗。该文从布里奥妮对待创伤的态度和创伤的影响角度,分析创伤在小说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伊恩.麦克尤恩在长篇小说《赎罪》中,以小说家持有的话语权改写了小说结局的凄凉,完成了人物灵魂的救赎,补偿了现实与生活的缺陷,提升了文学内涵,使得整部小说温馨感人、美丽壮观、细腻又强而有力。  相似文献   

11.
伊恩·麦克尤恩在其著名小说《赎罪》中使用了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写作技巧,展现了虚构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关系。作家通过对文学经典的指涉,凸显小说的自我意识;通过对小说创作过程的自我揭露,模糊了虚构与现实的界限;元小说技巧的应用赋予了小说更丰富的内涵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英国作家麦克尤恩的力作《赎罪》被誉为"当代叙事经典",其后现代叙事手法解构了"犯罪-赎罪-新生"的基督教传统。从叙事伦理视角深入分析《赎罪》叙事文本中"作者-叙述者-文本-读者"之间的多维度对话,有助于我们对其"赎罪"主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解析。《赎罪》所揭示的文学"对抗遗忘和绝望"的社会责任对于我们今天所处的后现代世界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文自修》2005,(11):42-43
近两年来,《中文自修》杂志上刊登的文章多次被《读者》等知名文学杂志转载,很多教师和学生也都对我们的杂志情有独钟。下面,我们刊出其中的部分内容以示感谢,也作为我们继续努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赎罪》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代表作之一,在众多的主题之中,成长主题尤为突出.文章从成长主题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主人公由无知到成熟的心灵历程,成长的阵痛以及为此付出的代价在这部成长小说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主人公写作赎罪的过程正是其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张苗苗 《英语广场》2022,(32):15-19
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家喻户晓的作家之一,《赎罪》是其最受欢迎的代表作品。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这一视角切入,借助三维转换理论,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层面,对《赎罪》的郭国良译本进行案例分析,为在翻译中恰当运用三维转换视角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海外英语》2012,(11):4-7
关于20世纪30年代,有很多小说,但是很少有如麦克尤恩在2001年写的《赎罪》那么成功。《赎罪》一经出版发行,就被提名为文学奖榜首。这一年,它被列入时代杂志书榜,它经常位于书榜前100名。最近根据《赎罪》改编的同名电影,由乔·怀特导演。詹姆斯·麦卡沃伊和英国女明星凯拉·奈特莉丰演。  相似文献   

17.
隐含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本文主要从司马迁的创作目的与动机的角度分析《史记》,从而推断出它的隐含读者分别是最高统治者——帝王,一般统治者——在朝大臣,及在逆境中的士层。  相似文献   

18.
秦斯 《海外英语》2014,(9):139-140
小说《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为著名文体大师纳博科夫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小说,2010年该书首次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译者为谷启楠。在各类翻译中,误译现象普遍存在,在文学翻译中尤为如此。该文首先介绍了文学翻译中的误译及分类,在严复"信达雅"翻译理念关照下对有意和无意误译作出简要阐释,然后将通过比较阅读原著《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和谷启楠译本(以下简称为谷译),浅谈谷译中的无意误译现象。  相似文献   

19.
曾铭 《家教世界》2013,(2):96-97
小说《橘子红了》以一个年轻女人短暂而悲惨的命运为线索,曾感动了众多读者.本文从文学创造的艺术真实原则的三个测度,即反应测度、表现测度与心理测度来分析小说所呈现给读者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旧社会女性辛酸生活的画面。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赎罪》中的女主人公布里奥妮从13岁到77岁的生命历程,即她是如何从稚嫩的少女蜕变为成熟的作家,并成功地完成了赎罪。通过以分析童年、成年、老年三个不同阶段的女主人公布里奥妮为线索,结合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剖析其犯错的原因,探究其从"犯罪"到"赎罪"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