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格是指个体相对稳定、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亦即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班级中的“尖子生”群体,几乎都有着由于过多的优越感而带来的一系列人格缺憾,以至于在自己求学和人生的道路上举步维艰。学业上的“一俊遮百丑”同时也“偷偷地蒙上家长、老师的双眼”,毫不客气地让他们成为“人格特困生”。如何健全“尖子生”的人格,达到学业与人格相平衡,本文就此对常见的几种现象进行浅析,与同行们交流商榷。  相似文献   

2.
有句话说得好:“拥有人格和尊严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拥有人格和尊严的社会新生代;拥有人格和尊严的社会成员,才能支撑起中华民族的人格和尊严。”但教师的尊严何在?  相似文献   

3.
“文革”已经结束三十周年,时至今日,人们拒绝忏悔的心理原因有二:一是从休谟的道德论而言,他们认为政府应该承担责任;二是从神话原型批评中“人格面具”原型和精神分析学中“文饰”概念的角度,他们拒绝忏悔是出于对自身愚昧盲从之民族性格的“文饰”。唯有独立地思考才能重建人类的尊严。  相似文献   

4.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了育人的艰难与漫长。现行教育担负着育人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成为对社会、对人类有用的人,成为有道德、有尊严、有人格的健全的人。健康人格的形成与个体所受的教育及生存的大环境密切相关。教育与环境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曹冬 《华章》2012,(13)
我国优秀伦理思想所强调的“人品”、“品格”与“人格”相对应,其中孕育着丰富的人格思想.人格精神是主体范畴的人的具体个性、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等方面在其身上的凝结,使人有着充实的内容和饱满的生命力.中华民族人格精神主要表现在: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坚守独立人格的思想;愤发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人与人之间友好、互爱,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人际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6.
道德是一个人的重要素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贯以来,人们都把道德摆在比其他素质,诸如智力、体魄、有关美的鉴赏力等更重要的地位,也将“立德”放在“立功”、“立言”之先。道德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育旨在使人成为人(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康德),使接受教育的人过一种有尊严、有意义的生活。而德育尤其关注人的价值世界和生命意义,德育让人懂得尊重别人,也要学会自尊,在尊重别人与自尊的过程中塑造自己的完满人格从而提升人的尊严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大文 《考试周刊》2015,(46):148-149
人文关怀是一个与人的价值、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人的理想、人的生活、人的生存意义等密切相关、内涵丰富的概念。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是建构在大学生人格基础上,解决大学生的立场、思想、观念等问题,塑造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理想人格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过程中,高校应积极探索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人文关怀的长效机制,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学术”是知识精华的总称,人类只要脱离野蛮与蒙昧的时代,学术便承担起了传承文明、传播文化与智慧的神圣使命,由此,学术本身就具有了凛凛尊严。然而,学术尊严的维护,需要学者的学术人格做保障。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由于盲目地追求科技的进步,忽视了对人的精神的关怀,致使整个人类道德水平呈现下滑的趋势。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他们的道德面貌也不如以前,特别是在诚信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孔子的诚信思想以“人格诚信”为主要内涵,“契约诚信”是现代社会对孔子诚信思想的进一步拓展和转化,由单方面注重学生的人格诚信转变到人格诚信与契约诚信并举,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在诚信方面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程朱在构建自己的理想人格时,是以“圣人”、“贤人”和“君子”作为他们的理想人格的,从结构上来讲,三者是合一的,从层次上来讲,三者又有实践主体的区别,程朱理想人格在塑造和实现过程中,由于与实践结合得并不紧密,存在着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的矛盾;理想人格与个性自由的矛盾,理想人格与“人欲”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王啸 《山东教育科研》2010,(14):11-13,16
作为人之生活的根本目的,幸福是人永远无法回避的关涉自身命运的永恒主题,也是道德教育必须予以关注的重大主题。道德教育的幸福功能要求我们充分尊重人的独立人格和自由尊严,正确理解幸福与道德、幸福与权利、幸福与自由、幸福与关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先秦儒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有不同的层次,其中“智、仁、勇”的统一,由“修己”外推到“安人”的内圣外王、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是其理想人格的基本体现。这一理论对完善现代人格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赵志静 《中学文科》2009,(16):64-65
古人云“文以载道”。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通过语文常规活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挖掘语文的人文底蕴,力求让语文贴近学生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在心灵体验、激情燃烧、思想碰撞、精神对话的过程中,让学生接受人类传统文化和高尚精神的熏陶,引导他们求真、求善、求美,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健康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14.
试论教师人格在师生交往中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所谓教师人格,就是教师的个人的人格规定,是教师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教师个人的行为和品质的高度统一和集中体现,是教师认知、情感、意志、信念、习惯及其过程的集合体。一、教师人格在师生交往中的价值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有两个最主要的特征,即“交流信息”和“相互作用”。凡交往必须有人们之间的信息的交流。属于认识方面的信息有知识和经验等;属于情绪评价方面的信息则有需要、愿望、态度等。交往还必须有交往双方心理上的接触和相互作用,也就是说交往的双方都是积极活动的主体。师生交往中,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  相似文献   

15.
庄子说:“心莫若和”,是讲没有和谐的人格,即使是天下太平,也会身心乖错。具有和谐人格特征的人心胸开阔,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有积极向上的成长动力,有很强的自控力和创造力。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该有效利用高中物理学科资源,通过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和谐人格。  相似文献   

16.
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的理想道德人格。理想道德人格是指人的道德尊严、道德品质、道德境界以及社会道德价值几方面最完美的结合 ,它体现着一个时代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 ,体现着做人的方向和标准。笔者认为 ,现实的主体性道德人格是体现当代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理想人格。一、主体性道德人格及其特征主体性道德人格是主体内在的道德规定性 ,是主体所具有的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和人的品格的总和 ,是对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肯定 ,是统一人的各种素质的本质特征的价值。如果说理想人格是时代精神在个体人格上的凝聚与表征…  相似文献   

17.
启事     
人格,是个人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合。是人在一定的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在心理学和教育学上,人格也称为“个性”。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是说学校教育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有学者指出:“在法律上人格是一种权利,在道德上人格是一种尊严,在心理上人格是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特征或心理品质的总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在法律上予以保护,在道德上予以尊重,在心理上予以理解和关怀。 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系统工程,而要使这项工作收到实效,就必须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  相似文献   

19.
人格价值观的困惑是现代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现代社会一方面物质明高度发达,另一方面人的精神世界存在危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自我失范、价值观崩溃,人成了“物欲”的奴隶。中国儒家人格价值观倡导人性与德性的合一,主张人格平等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崇尚和谐,把人的德性修身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要求以义驭利,这些对于培养健全的现代人格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何萍 《西宁教研》2001,(5):27-27,47
人格,是个人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合。是人在一定的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在心理学和教育学上,人格也称为“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