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童年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过程中,家庭教育对儿童自控能力的影响很大.独裁型、惩罚型或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剥夺儿童练习自我控制的机会和动力,而使之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教育和调节儿童与环境的关系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咨询师在学校心理个体咨询辅导中发现,外显的是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意识发展不良引发的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内隐的是儿童母亲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他人,给儿童心理成长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将儿童母亲情绪管理的改善作为切入点进行心理支持,将使儿童的心理问题及行为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在集体主义环境下,为了学生更健康、更全面地发展,不能忽视学生个性心理的自主成长。如何处理好集体主义教育与学生个性心理的关系,是一个现实问题。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外出打工人员日益增多,形成了父母和孩子分隔两地的情况,出现了数以万计的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由于缺少父母正确的引导和关爱,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1].本队主要调查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及成长状况;另一方面是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受教育情况.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研活动将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心理情况真实的反映出来,摆在人们面前,可以使社会看到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的某些弊端,促使人们对这些弊端进行反思,进而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使他们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受到良好的教育,保持和谐的家庭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心理环境是指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所处的家庭、学校、亲友邻里等对孩子的看法以及所采取的相应的态度。这些看法与态度对儿童身心发育、成长关系极大。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重视社会心理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一个被扭曲的幼小心灵(注) 一九八六年五月二日,教育实习开始了,原班主任向实习生介绍班级情况时说:  相似文献   

5.
何苏  黄伟 《教育探索》2013,(1):32-33
个性发展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综合素质培养是个性发展的前提,个性发展是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以个性发展为导向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应从环境、思想、教学管理、个体心理等方面入手,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学生创建自我管理的校园成长环境;通过"两课"这一根本途径,满足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的诉求;在教学管理上实施学分制、选课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系统讲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一步得到改善,确保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6.
儿童不良习惯和行为的形成与其生活的家庭教养环境,尤其是父母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关系[1].儿童的不良习惯和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些不良习惯和行为一旦被强化、固定下来,往往难以矫治,并影响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心身健康[2].为了研究家庭教养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及成长的影响,预防儿童不良习惯和行为的发生,我们于2009年3~11月,对兰州市学龄前儿童及其家庭教养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父母的情感态度和家庭氛围对孩子个性的导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父母不仅造就了孩子的身躯,同时也深深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心理学家诺尔蒂生动地描绘了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成长之间的关系: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儿童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打架;如果儿童生活在嘲笑的环境中,他就学会难为情;如果儿童生活在羞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内疚;如果儿童生活在忍受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忍耐;如果儿童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儿童生活在赞扬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抬高自己的身价;如果儿童生活在公…  相似文献   

8.
尽管亲子分离与留守环境给留守儿童的成长造成了诸多风险,但仍有一些留守儿童实现了积极发展。探究这部分留守儿童成长中的保护性因素,高品质同胞关系是其中之一,它带给留守儿童高亲密、高支持、强联结的关系体验,为其成长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与保障,对其心理适应、社会性发展、学业成长与优势品质培养等方面有着多重积极影响。因此应调动同胞自身意愿,加强核心家庭联络,增强泛家庭系统合力,并发展社会文化关怀等,家校社联合,促进更多留守儿童同胞间形成高品质同胞关系,保护其走向更加积极、健康、繁荣与有韧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锦云 《中国教师》2011,(Z1):172-173
<正>"安全感"是儿童心智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情感。有了安全感,儿童会把注意力放在探索周围的世界上。这样可以帮助儿童建立与环境完全和谐的关系。怎样能给儿童安全感?"爱"。在爱的环境中,儿童的精神会被完善。我们知道,儿童的终极目标是要成长,要发展,在心理和精神方面  相似文献   

10.
3~6岁的学前儿童是心理发展、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其特点是可塑性强,但在心理发展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薄弱,极易受环境及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目前我国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儿童不良习惯和行为的形成与其生活的家庭教养环境,尤其是父母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关系。儿童的不良习惯和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些不良习惯和行为一旦被强化、固定下来,往往难以矫治,并影响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心身健康吲。为了研究家庭教养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及成长的影响,预防儿童不良习惯和行为的发生,我们于2009年3~11月,对兰州市学龄前儿童及其家庭教养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2.
在任何社会组织中,家庭对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最具影响力.家庭的结构、生活背景、宗教信仰、经济状况、文化含量以及家长的综合素质及其教养态度、教育能力、教育方式等对儿童的心理的影响乃至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正是上述各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近几年来,因父母离异而产生的单亲儿童连年增多.最新的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全国单亲儿童已达1000万.在这些大量存在的单亲家庭中,由于家庭结构残缺或家庭教育功能发生障碍,从而成为重多儿童个性心理不健全以至发生心理畸形的根源.探讨这类家庭的子女心理行为的形成特点及规律,是极具现实意义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3.
童年时代是一个人心灵成长的关键期,也是个性和世界观最终形成奠基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心理成长直接影响到日后的心理健康状态,所形成的行为将会影响到以后的身心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的行为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且因区域差异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关于同胞出生对儿童的影响研究,在我国学界非常鲜见,而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相对丰富.学者们从不同研究视角探讨同胞出生后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变化,并提出相应的理论阐释其影响机制.临床心理学家认为同胞出生对大多数儿童来说是压力事件,有可能演化为心理危机;发展心理学者认为同胞出生是促进儿童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契机;生态心理学者更关注儿童在所处生态环境中的改变.整合以上多元视角,同胞出生后儿童经历了一个适应历程,产生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这取决于儿童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因此,应该为儿童构建积极的环境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5.
吕秀英 《教育》2013,(7):56-57
《童年期发展心理学》指出: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在儿童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的基础上,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在促使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快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低年级是儿童迅速成长的阶段,此时正是儿童情感逐渐发展的时期,在课堂上让儿童体验快乐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游戏是认识兴趣和情感兴趣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区。儿童最喜欢玩的方式就是游戏,通过游戏可以提升儿童素质、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成长的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上的.如果我们了解儿童成长的科学规律.让儿童按"精神胚胎"的内在规律自然发展.他一定会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并成为人才.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一旦遭到破坏,他整个发展都不会正常,包括智力.  相似文献   

17.
"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更好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这种根据教育目标优化的环境,这种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氛围,与儿童的情感、心理会产生共鸣,并促使儿童在现实与活动的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获得全面发展.因为这种人为优化的情境,可以做到主体的能动活动与现实环境优化的统一,激发儿童潜能与创造的统一,最终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充分发挥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幼儿的个性品质处于一个不断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帮助儿童树立健康良好的心理机制,不仅是儿童家长的责任,也是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所应尽的职责。许多研究表明,早期儿童的心理活动往往影响着一个人青少年时期甚至成年期的行为与思想。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教育对儿童今后的成长起着  相似文献   

19.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历来都是心理学界和教育界研究的热点。现就我国近十多年来有关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的研究综述如下:一关于自我意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自我意识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儿童与青少年自我教育的基础,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儿童青少年健康个性的形成。我国关于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60年代以前是空白。60年代至80年代初期,我国心理学工作者,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对我国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中的自我评价问题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从1983年开始《中国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协作…  相似文献   

20.
赵源 《文教资料》2008,(15):151-152
如何真正把握儿童线描画中教与学的关系,使其更适合儿童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本文在正确理解儿童线描画的基础上,从启发式教学、观察与想象的统一、注重儿童个性的开启几方面谈在教学中更好地追求直觉与理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