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在写作理论方面怍丁广泛深入的探究,对文章及写作现象的车质作过深刻的揭示和表述。他明确指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本文认为,只有深入社会生活中认真观察体验,才能获得可靠的材料:只有在正确思想指导下,通过分析,才能把握反映对象的本质,写出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事先对客观事物进行细致的、准确的观察,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到作品之中。这不仅作文如此,对学习写作的小学生也应该提高这样的要求,应该进行这样的训练。而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一是粗心,独立地看到一点写一点;二是用想当然来代替事实...  相似文献   

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学生只有广泛地接触社会、拥抱自然、体验生活,才能从社会万象中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只有这样的文章才能打动读者的心,读者才能与之产生共鸣.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会作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在写作课教学中,议论文是个难点。作者要想使文章以理服人,除了应具备一定的思想水平和议论文的写作知识以外,还应掌握一定的逻辑知识。所以,在议论文教学中,一定要运用逻辑知识。 议论文的论点都是由判断组成的。一篇文章中的论点的正确与否与作者对客观事物的判断有关。在逻辑里判断有真假之别,由判断组成的论点也是这样。有时假的判断被作者当成了真的,就会写出论点错误的文章来。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只有使学生对客观事物和政治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他们才能写出论点正确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5.
韦智勤 《现代语文》2014,(7):146-147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应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真情实感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述。一、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也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社会,取得第一手的写作材料,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另一方面写作能力只有在写作实践中才能提高,将写作实践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写作教学的全程,学术界认识尚不统一。笔者认为,研究写作教学的全程,首先必须认识写作的本质和特点。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这个反映过程要经过从物到意从意到文的两次认识飞跃。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大脑,形成表象,大脑对各种表象加工改造,上升到理性认识,产生文章的意。作者用这种意去选取题材,通过补充、修正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使认识条理化、系统化,然后用文字将其认识结果加以外化,这就形成文章。因此,从本质上说,写作过程是  相似文献   

7.
概念是一种反映事物属性的思维形式.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感觉、知觉、表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事物的异同而形成概念.只有掌握概念,才能充分认识事物的本质,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才能进行准确的运算和严密的论证.所以说概念这种思维形式不仅是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进行其它思维活动的基础,不断优化概念教学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现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写作中 ,运用叙述、描写和说明这三种基本的表达方式 ,可以再现客观事物 ,并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但我们写文章 ,以及读者读文章 ,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能够在眼前再现客观事物并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 ,而且还需要作者通过生活体验唤起情感 ,由情感激发起写作的欲望 ,而作为读者则还要求作者在文章中传达自己的情感 ,并能够真正体验到作者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情感 ;所谓主观情意的“意” ,也就是作者的思想、意旨 ,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揭示和理论的论述 ,所以 ,“意”是文章中的理 ,它往往通过议论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意”的表达 ,是…  相似文献   

9.
关于写作,中西方文论给出了许多重要的方法和指导,这些方法和言论基本都正确,但是也存在问题,有的只关注一点,试图用只言片语解决写作的问题,有的玄而又玄,读后不知所云。从文章的本质来看,写作是性灵的抒发,只有对外在事物拥有深切的感触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所谓立意,就是为文章确立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中考作文一般都有明确的要求,如何立意至关重要。总的说来立意主要依从以下几个原则:正确、深刻、新颖、简约。1.正确。这是立意之本。切题才算真正的正确,否则,主题再好也是枉然。此外,还应注意立意要有针对性。选取人们最感兴趣的、最能反映人们思想感情的作为主题,文章才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反响。2.深刻。主题的深刻在于充分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初中生写作,在立意上难以深入,原因往往在于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开掘。所谓开…  相似文献   

11.
第四章 思维与写作 重点掌握:什么是形象思维,什么是逻辑思维;思维的基本方法。一般掌握:思维在写作行为过程中的作用;思维的类别与写作。 第一节 思维是写作行为的深化 一、什么是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一九九五年上半年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写作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井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①内)1.主题要正确,意思是说—………………·O①要反映时代精神②要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③...  相似文献   

13.
写作是人类通过客观事物表达主观思想情感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情感是文章的主体中心,是文章具有感染力的主要来源。名传千古的优秀之作往往是饱含深情,甚至令读者潸然泪下的作品。在中学语文作文练习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当写作中融入真情实感,文章的主题意蕴得到升华,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社会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离开社会生活便没有文章。但是,有些具有丰富生活的人为什么写不出文章来呢?这是因为生活不等于文章。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有了社会生活这个被反映对象而没有反映者,这就谈不到文章的产生。有了反映者,还有作者对社会生活认识问题和是否勤于思索以及是否善于表现的问题。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只有经过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阶段,才能揭示事物的规  相似文献   

15.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属性.模糊语言存在于各种文体之中,公文写作也不例外.模糊语言在公文中存在的原因主要由写作人员、公文和语言本身三方面造成.模糊语言的运用并没有违背公文写作的准确性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使用模糊语言有利于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提高公文写作质量.  相似文献   

16.
写作是一种创造精神产品的实践活动.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这话很有道理.写作课教学的目的,归根结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提到写作能力,人们往往只把它看作一种文字表达能力.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讲写作,就要从讲摄取生活开始,讲物——意——言的全过程.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各种现象,必须通过作者的感官摄取和思维提炼,然后才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看清了,想通了,说顺了,写熟了,才能拿出合乎规格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7.
语言在学生的认识思维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程度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愉快地进行社会交往,才能更深入地认识客观事物的内  相似文献   

18.
文章的修改,是对初稿的全面检查和加工,主要是对两个方面的检查和加工: 一、作者的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及其发展规律。这是决定一篇文章成功与否的根本因素之一。毛泽东指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反对党八股》)这是目前我们很多  相似文献   

19.
真理作为主体对客体──复杂的矛盾体系之正确反映,本身也必然充满着矛盾性。真理的矛盾性是真理涵义中的实质内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真理的唯物辩证法本质和真理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本质关系。只有全面、深入地揭示和把握真理的矛盾性,才能准确地把握真理,并在实践过程中有效地发挥真理的指导功能。  相似文献   

20.
同歧义(ambiguity)一样,模糊(Vagueness)也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属性.它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及思维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分析到综合,再到抽象概括的过程。根据事物的本质特性,形成了各个不同的概念,并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人们只有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才能逐步认识世界.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人们所面临的是一个浩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客观事物形形色色,千变万化,而且事物之间彼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