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校长队伍,教育部颁布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根据该标准,今后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选拔,德行、专业、管理能力等指标缺一不可。标准首次明确提出了"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等校长的6项专业职责,在履行实施义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校长专业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校长的6项专业职责,"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这些要求正是当前"倡导教育家办学"要求的体现。"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这句话之所以一直受到关注,就在于作为校长他应该是学校的旗帜。  相似文献   

3.
正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校长队伍,教育部颁布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根据该标准,今后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选拔,德行、专业、管理能力等指标缺一不可。据介绍,标准首次明确提出了"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等校长的6项专业职责,在履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工作使命、加强学校德育工  相似文献   

4.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主要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领导,以及学校育人文化的营造.这种领导集中地体现在办学理念,即学校文化的灵魂上 学校是一个育人场,这个场不仅仅是场所的"场",更像物理学中电场、磁场的"场",学生进入这个"场"后能被影响、被感染.《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对校长提出六项能力要求: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和调适外部环境.可见,营造育人文化是一位专业型校长必须具备的素养和履行的职责.但现在很多校长往往不关注学校育人场的营造,而是满足于当"教育的施工队队长",即领导怎么讲,文件如何规定,就怎么照着做,简单地克隆复制,勤勤恳恳,加班加点.这是事务型校长的典型表现,是校长的初级水平.高水平的校长靠文化治校,靠价值观、理念、精神引领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校长队伍,教育部颁布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根据该标准,今后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选拔,德行、专业、管理能力等指标缺一不可。标准首次明确提出了“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等校长的6项专业职责,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素质和学校的发展及特色建设息息相关。学校要有特色,校长就应该有独特的办学理念,用艺术"引领"和"指导"教师,立德、立言、立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为规范和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专业发展,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队伍建设,今年年初,我国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对新时期我国校长必须履行的专业职责提出了六方面的角色要求,即校长要成为学校发展的规划者、育人文化的营造者、课程教学的领导者、教师成长的引领者、内部管理的优化者以及外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发展,应当坚持成长为教育管理专家即专家型校长的方向.校长专业化角色应定位于学校发展方向的引领者、教师成长成功的推进者、特色育人平台的创设者.  相似文献   

9.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又好又快的发展,是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要求,也是学校在当前教育竞争中寻求生存壮大的必由之路。办学理念、教师素质、学校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三大要素。办学理念是引导,教师素质是核心,学校文化是基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作为教师成长发展的主阵地,要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营造良好环境,使教师不断成长,从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一、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是教师,因而教师队伍的素质状况以及专业化成长是学校发展力的核心要素,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学校必须创造条件,建立有效机制,引领、帮助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断提高教  相似文献   

10.
正教师专业的成长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笔者认为"育人"和"育己"同样重要,没有教师的发展,那么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就是"有限度的发展"。为此,学校要把优化师资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重中之重,以"金字塔策略"为载体,以"多维度、多途径、全方位"培训思想为引领,探索出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校长专业化     
《教育》2013,(6):10-11
《专业标准》将规范校长选拔培养,强调德行、专业与管理能力【本期话题】校长专业化《专业标准》将规范校长选拔培养,强调德行、专业与管理能力【话题背景】中小学校长专业化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议题之一。2012年12月24日,教育部向社会公布其研究制定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求意见。6项专业职责分别为: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  相似文献   

12.
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学校的好坏和校长最有关系,一个好学校必定有一个好校长。"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断言:"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的确,校长是学校的关键。教育的发展首先应该根据自身特点,遵循育人规律,从未来发展着眼,从"一招一式"抓起,从经营细节入手,不断提升校长的管理水平。一、关注自身发展的细节,  相似文献   

13.
<正>学校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实现这一目标要有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支撑。校长应担负起学校发展的重任,努力做到正确把握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教师发展观,立足校本培训,创建"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专业成长氛围,打造教师专业化发展文化,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一、把握发展方向,理解教师专业体系核心基础教师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是教育活动的主要教育影响源。知识信息时代,对  相似文献   

14.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校之长,是学校发展的火车头,所以校长要不断学习,锻造自我,以自己较高的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影响全校师生,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学校发展方向,以学校文化传承者的角色带领教职工重建学校现代文化,以课称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进行教学管理,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景盛 《教育》2015,(10):50
教育部研究制定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明确指出,校长具有六个方面的专业职责,即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这六条专业职责几乎都与学校文化有关,第二条职责直接指向校长的文化领导职责。可见,学校文化是综合衡量一个校长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建设优秀学校文化是每一个校长的责任。学校文化建设中,作为学校领导的首席,校长文化思想意识的有无、优劣是学校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只有校长具备了较好的的学校文化意识,学校文化才能健康发展。现在笔者就学校文化建设中校长的文化意识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校长乃一校之"魂",这"魂"便是校长的见地,校长的智慧。有思想、有智慧、有魅力、有个性的校长,才能成就一所没有高楼大厦却有高质量的学校。正所谓校长有思路,学校有出路;校长有魅力,学校有合力;校长有志气,学生有生气。校长如能以"睿智、宽厚、公正、亲和、无为"等智慧元素来管理学校,一定能促进"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好学校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校长职级制是专门针对当前中小学校长的一项人事管理制度,其目的是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真正实现教育家办学,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真状态.在校际间推进校长有序交流,提供施展平台,可满足其成长诉求,促进教育均衡化,提升育人质量.在校长职级制试行中要坚持评价多元尺度,发挥职级制评价结果反馈功能,建立职级制相匹配的奖惩机制,健全校长职级制评价监管制度,发挥校长职能,以引领学校教育更专业、更科学、更生态地发展,办出社会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资讯     
《教育科学论坛》2013,(2):79-79
日前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首次系统建构了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6项专业职责,即“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9.
于莹 《辽宁教育》2012,(19):31-32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校长的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作为一名校长,首先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这既是校长职业化成长的要求,也是校长专业化程度的标尺,是校长能否成为优秀校长的关键。校长的办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决定着整个学校的教育行  相似文献   

20.
正校园文化是一种德育隐性课程。通过学校文化,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可以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规范,实现道德成长。一所学校,有了优秀的校园文化,就能为生命成长营造良好的生态,就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作为校长,应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全方位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一、提升德行文化,明确德育目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应该表现在教育思想的领导和学校文化的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