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赵三萍 《江西教育》2002,(18):28-28
有些孩子在放学回家后,常常对父母说“累了”,“累得不想动弹了”。孩子们所说的“累”是孩子在紧张学习之后产生的一种疲劳感,而这种疲劳,一种是属于生理性疲劳,另一种则属于心理上的疲劳。生理性疲劳,一般是由于生理上的超负荷而引起的。比如,孩子参加了比较消耗体力的劳动,或参加了一场球赛,都会使平时缺乏锻炼的孩子感到疲劳。不过,由于孩子精力旺盛,能在短暂的较充分的休息之后,即会很快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心理性疲劳,是由于心理上的弦绷得太紧而导致的,而且还会导致孩子对学习的厌倦情绪。要想消除孩子的心理疲劳,光…  相似文献   

2.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累”也成为中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他们感觉到的累,就是精神不振,心力疲惫。有调查表明精神疲劳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的隐形杀手。在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或剧烈的体育运动后,在大病初愈之时,人会觉得疲倦虚弱,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可在某些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地觉得疲劳乏力,无精打采。这种由心理精神原因而非生理躯体原因引发的懒散无力、萎靡不振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疲劳”。处于心理疲劳时,人的反应速度、灵活性和准确度都会降低,而且大多数人会表现出消极的心态,轻者感到无聊厌烦,重者则悲观厌…  相似文献   

3.
一、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疲劳”现象在教学实践中 ,经常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迟钝、认知力下降、意志力减弱、反应缓慢、手脑协调性差等现象 ,尤其是情绪烦躁、焦虑厌倦、百无聊赖等等 ,这些现象就是典型的“心理疲劳”症状。这些症状不是由体能消耗引起的 ,而是由心理因素所致。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多种心理功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调和紊乱。心理学研究表明 :心理因素是人从事学习活动的基本动力。良好的心态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从而提高活动的效率 ;而消极的心理体验和状态却会束缚人能力的发挥 ,造…  相似文献   

4.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 ,“累”也成为中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他们感觉到的累 ,就是精神不振 ,心力疲惫。有调查表明精神疲劳已经成为 2 1世纪人类的隐形杀手。在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或剧烈的体育运动后 ,在大病初愈之时 ,你会觉得疲倦虚弱 ,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可在某些时候 ,我们会莫名其妙地觉得疲劳乏力 ,无精打采。这种由心理精神原因而非生理躯体原因引发的懒散无力萎靡不振现象 ,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疲劳”。处于心理疲劳时 ,人的反应速度、灵活性和准确度都会降低 ,而且大多数人会表现出消极的心态 ,轻者感到无聊厌烦 ,…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心理疲劳现象日益增多且趋普遍,正成为影响青少年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发展的"隐形杀手".这一现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以加强其形成原因、常见类型及治疗方略等的研究,积极引导学生克服和战胜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6.
疲劳是指人在连续工作或学习后,效率逐渐降低的现象。按照其产生的原因,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所谓生理疲劳,是我们所熟悉的肌肉与神经系统的疲劳[1]。而心理疲劳则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其实,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体力运动和劳动日益减少的今天,心理疲劳已比生理疲劳更为常见,其造成的危害也更加严重。尤其是在以脑力劳动为主、心理压力较大的职业教师队伍中,心理疲劳更为普遍。因此,研究心理疲劳的表现、成因和应对方式,是目前职业教师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化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一些学生在长时间紧张学习之后,对本来能解决的问题,由于疲劳而无法解决。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中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疲劳可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生理疲劳表现为感觉迟钝、动作不协调、麻木等;而心理疲劳主要是由于心理原因如学习内容单调、没有兴趣、厌烦、心理压力大等所引发,常表现出注意力不能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心理疲劳现象日益增多且趋普遍,正成为影响青少年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发展的"隐形杀手"。这一现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以加强其形成原因、常见类型及治疗方略等的研究,积极引导学生克服和战胜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9.
有些孩子在放学回家后,常常对父母说:"累了"、"累得不想动弹了"。孩子们所说的"累"是他们在紧张学习之后产生的一种疲劳感,而这种疲劳,一种是属于生理性疲劳,另一种则属于心理上的疲劳。生理性疲劳,一般是由于生理上的超负荷而引起的。比如,孩子参加了比较消耗体力的劳动,或参加了一场足球赛,都会使平时  相似文献   

10.
运动性疲劳是指由于运动者机体工作本身引起运动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这种经过休息又能恢复的状态,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累了”。在运动训练中疲劳的出现是正常的现象,是对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中学生处在生长发育高峰期,在大运动量下疲劳表现会更加明显。在训练中怎样减少过度疲劳,如何尽快消除疲劳,使机体超量恢复,是中学体育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胡化清 《班主任》2006,(9):18-19
中学生羞怯心理表现为:与陌生人接触时感到压力,感到难为情;与人交谈时,心里发慌,前言不搭后语,结结巴巴;不善于结交朋友,不能与人融洽相处;在公共场合不能流畅地表达个人意见;感到自卑,对失败忧心忡忡.如果羞怯心理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与校正,会导致性格孤僻,成为健康成长的障碍.心理学家认为,根据羞怯心理形成的原因,中学生羞怯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注意防止和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疲劳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出现的六种心理疲劳现象及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六种方法来防止和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心理疲劳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专家们都说,人们所感到的疲劳,多半是由精神和情感因素所引起的。英国最有名的心理分析家德费在《权力心理学》里说:“绝大部分我们所感到的疲劳,都是由于心理影响。事实上,纯粹由生理引起的疲劳是很少的”。  相似文献   

14.
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受到教学压力、育人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的心理疲劳现象已经相当严重.教师要学会正确地看待教育教学的成败与得失,树立良好而稳定的自我印象,学会换位思考,学会自我悦纳和自我反思,积极地进行心理自我调节,从而消除心理疲劳,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人的心理失衡是一种不健康表现,目前学校有相当一部份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处在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容易受到心理困扰,心理矛盾突出,心理失衡现象较普遍。主要原因是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往往会在需要与可能之间产生矛盾;在需要和目标之间产生矛盾;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学习任务深度和广度的变化,引起各种心理对抗,这些矛盾的激化  相似文献   

16.
罗萍 《四川教育》2006,(7):28-29
心理疲劳是现代人,特别是教师的“隐性杀手”。它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内耗”,在不易觉察中慢性削弱身体内在器官及功能,由此带给人恶劣的情绪,进而造成心理失控、心理危机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面对自身的心理疲劳,作教师的应掌握自我调控方法,及时进行“心灵养生”,适时解放自我,做自己心态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编辑工作者长期从事单一工作,长期不赋予工作以新的内容,从而产生厌烦、压抑的心理;工作内容繁杂,头绪多,很容易引起心理疲劳,从而大大降低编辑的工作生活质量.对此,应结合编辑工作者实际,系统分析学报编辑心理疲劳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消除引起心理疲劳的不良因素,以利于提高编辑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报质量.  相似文献   

18.
所谓心理疲劳,就是人们在长期思维或者在和别人激烈争吵,陷入“心力衰竭”状态的疲劳。心理疲劳的一般表现是:但你长期继续不断地从事力不从心的脑力劳动后,你会干的哦精力不支,而且劳动效率显著下降。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有如下症状表现,可以断定你的心理已经十分疲劳了。如:早晨起床后,感到全身发懒,四肢沉重,心情不好;平时工作中差错多,效率也低;容易神经过敏,芝麻大一点不顺心的事,也会大动干戈;因为眩晕、头痛、头重、背酸、恶心等等,感到很不舒服;眼睛容易疲劳,视力迟钝;犯困,可是躺到床上有睡不着;便秘火车腹泻;没食欲,挑食,口味变化快,等等。心理学家认为,这九项症状是心理疲劳的先兆,而这些心理疾病的先兆,都是由于心理疲劳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高三学生如何走出高原现象相当多的考生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其实这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停止不前的时间,尤其是参加过高考的同学在高考前复习中几乎都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即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成绩就再也难有较大提高,甚至忽高忽低,沉浮不定,心理学称为高原现象。其实,高原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多样的,每个考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与心态不尽相同,造成高考复习阶段出现的高原现象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考生要针对高原期的产生原因有的放矢地、针对性地进行解决。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时间就会产生高原现象,感觉自己再怎么使劲也上不去了,越学越糊涂。  相似文献   

20.
家教荟萃     
孩子的心理疲劳不容忽视有些孩子在放学回家后,常常对父母说:“累死了。”“累得不想动弹了。”孩子所说的“累”是孩子在紧张学习之后产生的一种疲劳感,而这种疲劳,一种是属于生理性疲劳,另一种则属于心理上的疲劳。生理性疲劳,一般是由于生理上的超负荷而引起的。比如孩子参加了比较消耗体力的活动都会感到疲劳。由于孩子们精力旺盛,所以能在短暂的休息之后,即会很快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心理性疲劳,是由于心理上的弦绷得太紧而导致的。是人的主观体验的一种疲倦感,它的危害性,不仅会引起人的生理疲劳,而且还会导致孩子对学习的厌倦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