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我们党报的副刊该如何面对新世纪的受众,使我们的副刊走出传统文学副刊的怪圈,面向大众,引导大众,服务大众,愉悦大众,从而使党报副刊成为党报这个整体的一块不可或缺的、有吸引读者魅力的独特的园地?这是摆在每个党报副刊编辑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强化副刊的新闻性,已是—个老话题了,只是许多的副刊编辑没有重视起来,有的虽然嘴上说重视,然而行动上依旧是走的传统之路。要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必须首先在思想上澄清两个问题,即:副刊为什么要有新闻性?副刊的新闻性如何表现?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田朝晖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副刊文摘部主任嘉宾陈凯星新华每日电讯副总编辑肖春飞新华社上海分社副总编辑杜涌涛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颜晓华时尚最体育总编辑李劳搜狐文化·搜狐艺术主编田朝晖:如何评价一份文化副刊的影响力?看引导舆论能力?发行量?口碑和可读性?权威性?记者知名度?网络转载?还是其它?有没有明确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报纸副刊如何能吸引读者阅读?作为副刊编辑,如何能在一个副刊版面上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使副刊能在读者不断分流的尴尬中摆脱被边缘化的处境?在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咄咄逼人的挑战面前,副刊如何走出困惑?这是每一个地方党报副刊编辑不能不去思考的严  相似文献   

5.
凤翔 《传媒》2002,(8):38-38
“重栏目,不拘泥”,这两句话,是我几十年办报纸副刊的体会之一。 不久前,到一家报社看望一位办文艺副刊的朋友。他正在为一篇稿件嘬牙花子。他说,这篇稿子不错,有可读性,但版面上的哪一个栏目都不适合。我说:“既然稿子不错,又有可读性,您阿必让栏目限制住呢?刊登时,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传播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信息传播已经进入到文、图、声、像,全方位、多角度综合展示的全媒体时代。在这种全新的传媒生态中,报纸文艺副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如何成功突围成为摆在传媒人面前的迫切现实问题。报纸文艺副刊在发展过程中应当从根本上坚持"三结合",即:副刊编辑方针既要与正刊结合,又要形成独特的版面风格;副刊作者队伍中既要有专业作家,又要有来自底层的声音;副刊内容设置既要有社会热点问题讨论,又要有长篇文艺作品连载,才能够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破冰前行,努力开拓一种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全媒体时代,传统纸质媒体受到极大冲击。副刊如何适应形势留住读者呢?作为颍州晚报副刊编辑,笔者有四点体会:一是细分版面,以专留人;二是加强编采互动,以诚留人;三是发现并培养网络写手,以勤留人;四是强化策划,以新留人。  相似文献   

8.
程融 《新闻界》2003,(4):46-46
说起周末版,人们总要将它与“休闲娱乐”联系起来,但如何体现休闲娱乐,特别是作为一级党报且与正刊相互依存、互为对应的周末版应当怎样呢?首先,要明确一个基本概念,即“休闲娱乐”并非不要新闻性、导向性及时代性。我们知道,新闻版即正刊讲究的就是新闻性、导向性,近几年来又在社会性、可读性方面作了很成功的探索,有了很大的提高。那么副刊呢?从外延来看,党报的副刊同正刊一样,都是一张新闻纸,都毫无疑问地力求达到一个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目的;从内涵来看,副刊也在尽力走到前台,特别在弘扬主旋律方面,希望以自己独特的…  相似文献   

9.
费力  左林 《新闻前哨》2005,(8):17-18
报纸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如何让人产生购买冲动、获得阅读快感、形成阅读依赖从而固化购买习惯?这是我们每一个生产商、经销商——报人都需思考的问题,都要着力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前进报》作为军队报纸,有它的特殊性。军队报纸的文艺副刊如何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办出品位特色.让官兵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11.
文学并未落"潮",副刊仍受欢迎,之所以我们会有报纸副刊"可有可无"的错觉,是因为我们自己抽身在外,又缺少深入调研的缘故.为何一批批新的文学爱好者接踵而来?我觉得,这要从人的精神需求谈起.  相似文献   

12.
报纸地方文化副刊,取材于本地的地方特色文化、人文背景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带有独特文化元素的题材。它不同于文学副刊的地方,就是既有新闻性,又有文学性。在以文字唱大戏、唱主角的报纸地方文化副刊中,图片如何找准角色定位很重要,图片拍得好、拍得到位、拍得有个性、出彩,既可美化版面,使图文并茂。更重要的是,与文共舞,以生动、传神的画面语言,让版面流光溢彩,让读者“流连忘返”。这些年来,我从实践中不断摸索,初步总结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知识性,向来是报纸副刊的重要内涵。早在1936年,著名报人萨空了就已在《立报》开设“新知识”专栏,介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企望以科学启迪民智。其中“街头科学”一栏中,还着意讲述生活中的科学,例如如何使用火柴、自来水等。时代发展至今天,信息高速膨胀,副刊当然不能再简单化地讲知识,那么,报纸副刊的知识又应以何种方式出现,才能真正贴近今天的读者呢?面对信息多元化的现状,新闻动、副刊静的传统观念已被打破,副刊要吸引和留住读者,只有将自己“激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知识“激活”。求“新”,提升知识的活力俗话说:活…  相似文献   

14.
报纸副刊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诞生至今,已成为报纸有机的肌体.既活跃了版面,又提高了读者的文化品位,留住了报纸读者,可谓功不可没.进入互联网时代,由于受到网络的冲击,报纸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在此情境下,作为报纸附属的副刊是否已没落?还有无存在的必要?笔者以西安晚报创办的副刊《阅读周刊》一年来刊发传播的实践为例,得出结论:在新媒体时代,报纸副刊会更加大有作为,它不但不会消亡,而且会越来越被重视.  相似文献   

15.
2005年5月,杭州日报西湖副刊创办了一个新的版面——《城纪》。这是一个讲述杭州历史文化的版面。在充满喧嚣的今天,报纸还需要这样一个沉静下来的版面吗?这样的版面该如何去办,才能适应今天的时代?一年多下来,有了下面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手机、ipad、i-phone等新媒介的出现,新兴媒体迅速崛起,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作为纸质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报纸副刊也在这场报业变革中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其"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如何在竞争中赢得发展空间?这是摆在广大副刊编辑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曾几何时,读者打开一份报纸副刊,可以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发现好文章还剪下来反复揣摩.而今开车时有广播滚动播出的新闻,窝在沙发里有电视陪伴,等人时手机信息嘀嘀作响.办公桌上电脑里的QQ频频闪动……这种情况下,关心报纸副刊的读者到底有多少?目光还能在其上停留多久?这是每一位副刊编辑不能不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冯青龙 《新闻界》2001,(2):46-46
阿坝州是藏族羌族自治州,民族地域特色浓郁,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经济发落后于其他地区,人们化消费水平偏低,如何在经济发展落后的民族地区发展副刊事业,走向市场,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澡报副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求生存求发展,必须认真对待和切实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尽管一直以来,副刊都作为媒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新闻同行,且大部分纸媒、杂志每期都会开辟至少一个副刊版面.本文就如何运用新闻策划思维办好副刊,让其在影响力上既不输给新闻,又不会脱离普通大众、文学爱好者等元老级受众群体,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对于报纸而言,文学副刊以其绚丽多姿的魅力,修改与调整着报纸读者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节奏,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着各种政治的与非政治的综合信息,并以此成为成熟报纸的坚实一翼,与新闻报道共同拓展着报纸的发行市场和读者群。对于文坛而言,文学副刊为文学注入了新鲜活泼的血液:一方面在不断培育着新的作家,同时又使成熟的作家拥有了一片张扬自己思想与声音的阵地;另一方面,依附报纸巨大的发行量与涵盖面,文学副刊为文学构建出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使文学与市场,作家与读者更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我国的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上,有两次名副其实的散文创作高潮。这两次高潮的出现,除了出版快速发展的因素之外,都与报纸的文学副刊有着直接的干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