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啕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傺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这段话的意思。在《庄子》一书中,反复出现,多次强调。如果说,整部《庄子》是一首气势雄浑、神奇瑰丽的生命交响曲,这段话就是其梦幻般的主旋律。属文虽短,却微言大义。至博至深,借此一“斑”,可以窥探到庄子思想精神之全“豹”。  相似文献   

2.
王忠慧 《文教资料》2007,(28):46-48
魏晋审美人生最基本的形态是超越。超越性是哲学的最高本性,是基于最基本的人性的。魏晋审美人生的超越性有多种形式,即超越苦难、超越形体、超越名教等等。魏晋的这种审美人生形态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本认为庄子学说在对现实深刻批判的基础上,从其独特的哲学视角出发,站在宇宙的高度返观社会人生。试图通过对体道,悟道的途径而达道,以此完成对生命困境和现实的超越,艺术地成就人生。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作家怀特的代表作之一《战车上的乘客》讽刺性极强,四位主人公各有“疯癫之处”,但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是经历苦难、寻求超越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郑小琼的诗歌对苦难的抒写再现了打工者的艰难处境,刻画了他们不为人知的悲惨命运。她的诗歌始终关注弱者的命运,从苦难的见证与再现、苦难根源的探求和苦难的超越三个方面抒写他们的苦难生活,是对苦难的见证与超越,通过对苦难的反思,揭示了苦难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7.
《庄子》一书除了涉及哲学、审美等问题,还较多地谈论了人生。庄子立足于现实,思考了人世间的纷争、人的生死、人生意义价值等问题。然而从现实出发,庄子难以找到消除人生悲苦的有效途径,只能徜徉大道,创造出许多人类思维难以认知和体会的极其抽象的概念和境界,对人生悲苦进行消极的、阿波罗式的消解。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与余华的《活着》在对生命苦难本质的揭示上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性,而在苦难的超越上则显示了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不同路径,这对于现实生命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庄子》首篇《逍遥游》集中反映了庄子自在自由而又平等的人生观。庄子借《逍遥游》为人们开辟了一个自由空灵超拔高远的人生境界,也为人们揭示了诗意生存的审美意境,这对当代音乐审美教育具有深刻而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庄子对“命”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对“命”的超越的理论,主要是针对人生的逆境提出的,其主要精神是指导人们对逆境进行超越。针对“命”的性质,庄子提出了“安命”的学说,其实质是在随顺客观必然的基础上,追求人生的自由。研究庄子对“命”的超越,目的在于把庄子超越理论中的哲思和智慧,运用到现代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1.
余华的《活着》和许春樵《男人立正》两篇都描写了小人物苦难的底层生活,本文通过比较来探讨同样苦难的生存状态下,不同的作品主人公对待苦难的两种态度。在此基础上提升苦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庄子之所以能够实现超越的精神视界,其根本在于其化性思维的辩证和灵活,藉此实现庄子内在精神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庄子以其独有的化性思维、浑融社会、自然的阔大视野,以内在超越外在,以自然对抗社会,以梦境齐同物我,虚灵来包容现实的理论框架,使不同的精神视界群落和精神变量相互补充、平衡、演进,共同组成了精神生态系统,不仅关乎主体精神的健康成长,对于人类思维史、精神生成发展史以及精神生态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说《命若琴弦》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有关人生命本身的问题: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直面苦难、超越苦难、感恩苦难,以永恒的生命之舞来书写抗争与超越的寓言,这就是史铁生彻悟后精心构筑的救赎之路。本文力图通过对小说文本的分析,展示这条救赎之路的形成过程,并反思这种救赎方式本身固有的局限。  相似文献   

14.
庄子美学的内在超越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美学作为一个内在的超越性结构,“人间世”是其审美超越的起点,“逍遥游”是心灵的审美超越之途,“与道冥一”则是一种精神超越的审美回归。庄子通过心灵的“逍遥游”来“与道冥一”的过程,实则借审美来完成人生境界的提升与超越。  相似文献   

15.
《题西林壁》一诗蕴涵着独到的审美情趣与深刻的人生哲理。苏轼把庐山作为万物以及人欲无穷的象征物,指出了人欲的无可避免与悲剧性;同时提出了走出庐山的超越思想。作以独特的辨证方法来看待、处理自身的欲望,不断强化超越自我的人生信念。  相似文献   

16.
死亡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面对死亡,庄子以其独特的视角从不同的方向来解读死亡。庄子在对死亡本质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体认、关于死后世界的认识、以及对待死亡的人生态度等方面,都给予我们一个不同于其他诸子的全新视域,让我们看到了死对于生的价值与意义;同时庄子在死亡问题上是具有对生的超越性的,表现在用死后归于永恒的道来解构有限的生命,将短暂的生命融合进无限的道中,从而获得生命的超越。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生活,坦然地面对死亡。  相似文献   

17.
《庄子》散文对艺术变形方法的运用是极为广泛的,该书以此法描写事物、塑造形象,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对其艺术变形现象进行了全面考察,认为《庄子》一书存在着化丑为美等多种变形描写方式。本文还重点从文艺美学的角度,论述了《庄子》散文艺术变形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庄子是战国时代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他清醒地认识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人的现实生活的不自由.因此,摆脱现实中的困境和身心受到的羁绊,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一直是他的追求,而"相忘"正是他寻求到的一种有效的方式."相忘"本意于其人生哲学,但庄子追求的人生是诗意的人生、审美的人生,这就使得"相忘"真实地揭示了审美欣赏时审美主体的心理状态特征.庄子还进一步论述了审美欣赏的最高境界--"蝶化"的境界.探讨和研究庄子的这一思想对更好地、全面地理解其文艺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学审美超越论》是一本卓有创见、富有个性的文艺理论专著。其个性与创见主要表现在选用极其边缘化的文本,在全新阐述了文学的基本特性是审美超越性的同时,提出和阐发了一些独具特色、内涵丰富、很有创造性的学术概念。  相似文献   

20.
生活在先秦时代的庄子,以“道”观察和领悟人生,从超现实的领域里追求人生的真善美,这在中国古代是绝无仅有、别具一格的。本文力图挖掘庄子人生哲学中的积极因素,揭示其在天道基础上所追求的自然与超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