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凤叶 《天中学刊》2001,16(5):122-122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一样 ,是一种基础教育 ,素质教育 .美育不能混同于一般的艺术教育 ,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 ,在这个教育中 ,电教媒体有着独特的优势 .1 运用电教媒体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观是人们对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的基本观点和看法 ,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对学生进行审美观的教育中 ,无论是引导学生观赏美景、欣赏乐舞、鉴赏字画 ,还是指导学生朗诵诗歌、阅读散文、赏析名著等 ,都可以借助电教媒体 .电教媒体以其形声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把教材中美的意境、美的思想展现给学生 ,使…  相似文献   

2.
梁好 《湖北教育》2009,(12):14-14
《东施效颦》(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选自《庄子》,课文通过东施盲目效仿西施,反增丑态的故事,告诉人们不切实际地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真正的美是自然的流露,而非矫揉造作。这篇课文编排在《美与丑》单元,该单元旨在帮助学生正确地对待美与丑,树立自信心,崇尚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激发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热情。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学要实现《大纲》提出的“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这一教学目的,必须强化“情”的熏陶,即以“情”去叩击学生的心扉,撩拨学生的心弦,净化学生的心灵,促使他们热爱真、善、美,厌恶、抨击假、恶、丑。强化“情”的熏陶,贵在充分发挥教材的内在因素。这方面,现行语文教材提供了其他学科教材无法比拟的优势。根据全国通用教材篇目,我略作分类并简析如次: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内容。各学科都有爱国主义教宵的内容,而历史常识课在这方面的内容尤为丰富。在历史常识课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小学生到了高年级,求知欲越来越强,思考也由简入繁,对各种渠道输来的信息易于接受,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要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识别真、善、美与假、丑、恶,提高民族自信心,形成革命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情操,就必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小学历史常识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培养这种感情的丰富内容。联系教材来看:《北京猿人》可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悠久;《古代教育家孔子》说明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万里长城》反映了人民的勤  相似文献   

5.
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作家,都竭力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现社会的真、善、美的东西,他们讴歌它,赞美它,从而激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同时,又揭露和鞭挞社会的假、丑、恶的东西,以激起人们对之痛恨和鄙视。美国优秀现实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的作品是追求真、善、美,揭露假、丑、恶的集中体现。海明威的作品是他一生成长的真实写照,也是他追求真、善、美心理历程的证明。  相似文献   

6.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美、欣赏美的能力语文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用文学的形式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让学生从对大量的优秀作品的阅读中提高识别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具体地讲就是在...  相似文献   

7.
罗谦 《教师》2012,(9):56-57
大干世界,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但从本质上归结起来,不外就是“真、善、美”和“假、恶、丑”;而“真、善、美”是美,“假、恶、丑”是丑,可见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美与丑的东西,美与丑是对立存在的。近年来,不少教育专家指出,缺乏美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综观中学语文教材,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美的世界。初中语文新课标把培养学生赏美的情趣列为一项教学要求。因此,我把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8.
龚恒翠 《甘肃教育》2011,(10):64-64
悲剧美有着特殊的审美价值,在中学语文教材的悲剧作品中,从屈原的悲愤投江到祥林嫂的悲惨死去,无不彰显着对真、善、美的肯定,对假、丑、恶的否定,它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高尚审美观和健康人生观的极好教材,因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9.
比较是认识事物进行思维的基础。历史课中运用比较法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从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中,“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黑格尔:《小逻辑》第262页),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历史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辨别事物的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从“历史的启示”中,得到唯物史观、民族气节、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教育,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从而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10.
教师是美的使者,担负着以美育人的使命。青少年有爱美的天性,他们向往美、追求美,从衣着打扮到道德情操,从仪表到人格完善,都想达到美的境界。但是,他们由于认识的局限,常常又不能分辨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的界限,甚至以丑为美。教师应该是学生心灵的净化者,并播下美的种子,要用人间的美好与纯洁去熏陶他们,使他们明辨真、善、美与假、丑、恶,更好地培  相似文献   

11.
高五册 写 作第一单元 传 记[导学新概念 ]传记是历史和文学的交叉。因为是历史 ,所以 ,尊重史实是传记铁的原则。真即真 ,假即假 ;善即善 ,恶即恶 ;美即美 ,丑即丑。又因为是文学 ,所以 ,也必须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尊重史实方面 ,要注意史实翔实、可靠 ,无论人物的言论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是一部擅长描绘人性弱点的衰世奇书。文章紧扣庞春梅的形象,暴露、鞭挞、否定其人性的假、恶、丑,窥视晚明赤裸裸的世情风貌,引导人们走向真、善、美。  相似文献   

13.
谢双双 《职业技术》2006,(12):108-109
审美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路径。英语教师应该利用教材挖掘审美因素引导学生去欣赏文章,洞悉内涵,加强其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鉴别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本文就以《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教材为例开展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4.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能力的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审美教育,则是通过语文课本中所选作品的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语言文字、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分辩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激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和自己的作品中去创造美  相似文献   

15.
针对小学生天真幼稚,对真与善、美与假、恶与丑缺乏辨别能力的状况,小学思想品德课必须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依据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与社会实际,对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6.
陈重阳 《数学教学研究》2013,32(5):43-44,50
1问题提出汉语词典对真、善、美的解释是:真,真实,与客观事物符合(跟"假"相对);善,善良,品质或言行好(跟"恶"相对);美,美丽、好看(跟"丑"相对).真、善、美是人类的理想追求,千百年来,人们所追求的就是要去伪求真,扬善弃恶,尚美反丑.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说:"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而德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完  相似文献   

17.
《巴黎圣母院》这部作品通篇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利用美学的原则来体现出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中通过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的对比,使情节更加丰富,更能深刻表明作者的思想。本文对《巴黎圣母院》的对比手法及其形象体系进行了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世间任何事物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长与短,高与低,大与小,爱与恨等,无一不是在相互对比中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美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真、善、美的统一.在人类社会里,既存在着真的、善的、美的事物,又存在着假的、恶的、丑的事物,我们生活的理想与目的,就是不懈地追求真、善、美统一的完善境界,不遗余力地去消除假、恶、丑的事物与现象.这样,就可以使人经常生活在美的海洋里,获得审美的赏心悦目的愉快,达到滋润心灵、陶冶情操的教化作用.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公元1879-1955)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并愉  相似文献   

20.
因为人类道德的价值目标是拥抱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所以品德教育要以真、善、美为核心主线。笔者结合理论与实践,寓德育于小学美术教育中,通过探索师生都深深感悟到:美从真开始,德从善中来。一、晓之以理乐做真人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小学教师是学生道德启蒙的引路人,崇尚真实,因此一定要晓之以理乐做真人。1.凭借大师引领乐做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