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伯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相似文献   

2.
一、注意分辨人物的姓、名、字及其籍贯、官名,以明确句读,避免读破。例如: 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跟作者王安石游的四个人中,前两个是作者的朋友,是按籍贯、姓名、字的顺序写的;后两个是作者的弟弟,是按名、字顺写的,上句应该作(用横线表连续,下同): 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三个“父”均读fǔ) ②“贤士大夫者,问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  相似文献   

3.
二、四套流行教材相同选文对“三字”处理的对比分析 四套教材在文选注释中又是如何处理三字的判别问题的呢?我们选了四套教材都有的文选篇目《郑伯克段于鄢》、《报任安书》、《小国寡民》和《逍遥游》进行比较分析。四篇选文的注释中涉及到“三字”的有以下这些字:  相似文献   

4.
“买盐三斤”这四个字的意思本来是很清楚的,可是一经学了一些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职工初中的学员们分析,那就热闹了:有的说“三斤”是“盐”的补语,有的说“三斤”是“盐”的同位语,有的说“盐”是宾语前置,有的说“盐”是“三斤”的定语,还有的说“盐”与“三  相似文献   

5.
余正良 《四川教育》2006,(10):47-47
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语第三册中,“季”字和“李”字都为“四会”字,要求学生掌握。但从作业情况反映出来,总有一部分学生混淆写错,有的把“季节”写成“李节”,有的把“李子”写成“季子”。从字的难易程度来讲,这两个字的区分应该并不难,怎么有学生老是出错呢,是这两个字太相像了?为什么有学生又能正确区分呢?我有了主意,决定让会区分的学生来教不会区分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试考“考”     
许慎于《说文解字》序中云:“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后代学者,对“建类一首”理解不一,故有形转、意转等数家之说。然对“同意相受”则意见较一致。再阅《说文解字》正文。许慎于“考”字下注“老也”,又于“老”字下释“考也”。可见“考”“老”两字意思无二,是谓“同意相受。”然观《楚辞·离骚》有“朕皇考曰伯庸”一语。其中“考”字历来均注释为“父”。《尔雅·释亲》中也记有“父为考、母为妣”、“父之考为王父……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云云。《尚书正义》曰:“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下注:考妣,父母。“考”字在上述先秦文献的记载中均不能与“老”字互训、相代。可见《说文解字》中“考,老也”的注释是  相似文献   

7.
《赤壁之战》有“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句。课本注为“有的(向着)那边,有的(向着)这边。”显然,“有”字未作交代。“有”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按《辞海》“有”通“友”。友,亲善也,是动词。此句可译为“有的亲善那边,有的亲善这边。”文言“有”字是个使用较频繁而又易为人们忽视的字。高中第二册文言课文中,“有”字出现105次。课本只注释了三个而且都是“通又”的重复注释。笔者以为,“有”为动词,作谓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有“发生”、“产生”、“得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中有许多两兼的现象,下面举几例略作说明。1.笔画两兼。例如,“釜”字本应从“父”和“金”,构成形声字。但是造字者却利用人们的错觉,让“父”字的末两笔兼并“金”字前两笔,即成为“公共边”,使“釜”字的结构简洁紧凑,增强美感。  相似文献   

9.
小资料     
“教”、“师”二字产生的年代很早,在殷代的卜辞中就已经有“教”、“师”二字的存在。例如: “辛亥贞于祖乙宗。丁酉贞王作三师:右中、左” “戊午卜师有子族。” “学多□父师于教。” 《说文解字》《师》:“二千五百人为师,从币从自,自四币,众意也。”其实,军队的指挥官也有以“师”字作称呼的。例如,协助武王伐纣,指挥牧野决战的周军统帅吕尚,称“师尚文”,他的正式官名是“大师”。由此可知,“师”字的古义是指军队,军队编制单位和军队指挥官的官职名称。  相似文献   

10.
从契丹文推测汉语“爷”的来源刘凤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关键词:契丹文,大字,小字,汉语,爷,来源根据学界近年对契丹文字的最新解读成果,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都有“年”和“父”两个意思。这是由于在契丹语中“年”和“父”同音而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都是表...  相似文献   

11.
古代笑话     
万字难写一富翁世不识字,人劝其延师训子。师至,始训以执笔临朱。书一画则训曰:“一”字,二画则训曰:“二”字,三画则训曰:“三”字。其子便欣然投笔,告父曰:“儿已都晓字  相似文献   

12.
《周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籍之一,被称为“中国文化的第一篇章”,“群言之祖”,它所反映出的审美意识一直影响至今.《周易》一书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经,二是传.经的部分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每卦先列卦形,次列卦名,次列卦辞.每爻先列爻题,次列爻辞.爻题都是两个字组成,一个字表示爻的次序,自下而上,第一爻用“初”字,第二爻用“二”字,第三爻用“三”字.第四爻用“四”字.第五爻用“五”字,第六爻用“上”字.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起就安排了习作例文。怎样上好这类课文?我上四年级的习作例文《记一次科技活动》是这样进行的:第一步:我首先板书“活动”两字,请大家谈我校我班这学期开展了哪些活动?有的同学回答:“跳牛皮筋、丢沙包、老鹰捉小鸡。”有的同学回答:“跳高、跳远、打乒乓、跑步。”还有的同学回答:“猜谜语、智力测验。”等等活动。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促织》一课后的“思考与练习”第三题是这样的:“下列句中‘然’字的用法,有的相同,有的不同,试分类说明。”其中“俨然类画”的“然”与“一癞头蟆猝然跃去”的“然”参考书认为皆是副词词尾。笔者认为答案不正确。“猝然”的“然”是副词词尾,而“俨然”的“然”应该  相似文献   

15.
初中文言文《核舟记》的“虞山王毅叔远甫刻”一句书上解释为“姓王,名毅,字叔远;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我国周代有“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的习俗。一个贵族婴儿生下三个月之后,由父亲命名,这是“幼名”的意思。到了二十岁举行冠礼,由来宾给他取字,这就叫“冠字”。“冠字”的方式是:“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可见字的全称是三个字组成。如伯阳父,仲山甫,叔原父之类。叔远甫那个时候虽然“冠字”的礼俗早已消失,但这种取字的方式无疑是反映了周代礼俗的遗俗。这种由三个字构成的“字”是有一番讲究的。第一个字是…  相似文献   

16.
字谜     
(三) 一字有四笔, 没横也没直, 妈妈猜不着, 爸爸笑嘻嘻。 (打一字) (一)米(二》获(三)父(四)迷。字谜@文俭~~  相似文献   

17.
古代人名、地名中的“父”字,包括一些与人名、地名有关的“父”字,人们往往将它们的音读错,而某些流行的词典也有效其读疸注错的情况。在一般情况下,人名、地名中的“父”字应该读为fu,而不能读fu。  相似文献   

18.
“父”字的读音无外乎两种:①fù,②fǔ。虽说只有两种读音,但要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读准它,还真让人感到头痛。比如说“夸父”的“父”字,许多人把它读成fù。殊不知这里应该读作fǔ。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上,学生分析“画”字的结构,有的说上中下结构,有的说半包围结构,有的说独体字。最后,老师说“画”字是上下结构。“画”字究竟是什么结构?众说不一,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小学语文写字教材第二册把“习”“冈”归为独体字;第四册把“司”“网”归为合体字的半包围结构。为什么要这样归划?恐怕也无充分理由能说明白。现在,大家对于将汉  相似文献   

20.
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意思,可从下列几方面着手。(1)从题目入手有的文章,题目已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思。如朱自清的《背影》,题目已经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在于通过四次描写父亲的“背影”,表现父爱子、子念父的真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