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其管理水平不仅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决定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笔者认为,校长高水平的管理应追求无为而“管”、有为而“理”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学校管理千头万绪,就像一个纷乱的线团,作为学校的领军人,校长如何准确找出“线头”,进而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校管理变得优质、高效,不仅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决定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我认为,校长高水平的管理应追求无为而“管”、有为而“理”的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吴友智 《江西教育》2012,(Z4):63-64
先看几个有趣的教育故事:A.一个女孩初学小提琴,琴声如同锯木头,父母不愿听,孩子一气之下跑到幽静的树林中练琴。突然,她听到一位老人的赞许:"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感觉你拉得不错!"小女孩受到鼓励,每天都到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发自内心地说:"谢谢,拉得真不错!"  相似文献   

4.
李娟 《河北教育》2011,(7):52-53
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最大限度地用在“只做领导者应该做的事上、多做领导者擅长做的事上、勤做领导者感兴趣的事上”,真正做一名“管得最少的领导”。  相似文献   

5.
君王治国平天下,不外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有为,或清静自然垂手而治的无为。“有为”与“无为”都是有效的管理方式,不能一概而论、生搬硬套,要据实而定。天下如此,学校亦如此。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先生在北大做校长时曾有座右铭“无智.无能.无为”,其中“无为”是说“无为而无不为”。笔者认为.作为一校之长,“有为而治”是很不合理也不科学的管理手段,“无为而治”亦非学校管理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管理中,不同的校长有不同的管理艺术,有的校长践行有为而治的理念,事事亲为,以身作则,啥事都管,结果是校长不亲自抓的工作很难上去,班子成员总是畏头畏脚,一切看校长的脸色行事,不主动拿出工作的思路;有的校长崇尚无为而治的真经,总是把任务分派给副校长或中层干部,让他们来做具体工作,自己却躲在背后享受清闲,班子成员累得苦不堪言,有些需要校长拍板的事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安排。究竟有为而治无为而治优劣何在?孰是孰非呢?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呢?  相似文献   

8.
作为农村小学的一校之长,理应担负起学校的各项职责,带领全体教工为学校的发展作不懈的努力。我在相对薄弱的农村小学任校长已有十几个春秋,通过不断借鉴各行业管理专家的管理方式,结合自身管理农村小学的经验,总结出一套管理思想与方法,即:积极追求无为而“管”的校长管理境界。具体说,无为而“管”  相似文献   

9.
管理之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一定学得来,也很难教得会,嫁接和移植都不是良策,它往往是一位校长的个性使然、阅历沉淀和学养所致。当校长,并非是我原初的人生理想,但既然做了校  相似文献   

10.
正"无为"是老子思想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概念。《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三十七章)此句依托"道"而言"无为",实质上就是从"道"之和谐的根底出发,指明"无为而无不为"乃复归"道"之途径和方式。"道"就是顺应自然,自然又崇尚和谐;"道"之"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由此,从"道"复归和谐,又从和谐回归"无为"。这种思想给现代学校管理带来诸多启发。  相似文献   

11.
"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其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在小学学校管理中做到"无为而无不为",对提高学校管理质量、促进小学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不揣浅陋,实例探讨小学管理中的"无为而无不为"。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是什么?有人形象地比喻说,班主任是条扁担,一头担着学校的要求,一头担着学生的心愿。“要求”的箩筐里已被教学任务塞得很满,纪律、卫生、活动的加载又会随时出现。“心愿”的一头,不仅有幼稚天真的共性和单纯固执的个性构成难调的众口,还有家长的殷殷期盼。  相似文献   

13.
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应做到"有为"而不是"过分有为",应正确地理解子女教育中的"无为",把握好"有为"和"无为"的度。  相似文献   

14.
李节仁 《师道》2012,(Z1):58
教育的问题实在是太多太多,而且看似极其复杂、难以解决。我们为教育做的不可谓不多,然而,别说人们质疑诺大一个中国居然出不了一个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只一个"高分低能"就让中国教育十分尴尬。我们不能不承认目前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5.
老子哲学不是消极厌世的,而是积极救世的;是不象古希腊那样的一种自然哲学,而是拯救乱世的政治哲学,不是空无飘渺的玄谈阔论,而是处世立身的人生哲理。老子提出的“无为”、“不争”、“柔弱”,是指人的行为应取法于“道”的自然法则。如果局限于“无为”二字理解,忽视“无为”中蕴蓄着有为的进取精神,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6.
副校长必须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找准自己所处的正确位置。首先,思想认识上要定位准确。要承认校长是主角,居于核心地位。副校长虽也能独当一面,但处于“配角”的位置上。副校长要自觉强化“配角”意识,甘当“绿叶”,做到不喧宾夺主,不越位,不抢位。其次,在工作责任上定位要准确。副校长要明确自己分管工作的范围和职责,明白自己主管什么,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要做到心中有底,具体包括:了解并熟悉与分管工作有关的教育政策法规,分管工作的现状与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学校管理实际上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一个是“管”,一个是“理”。“管”有可能是一种人治的力量,也有可能是一种制度的约束;而“理”则是一种教育的氛围,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的力量。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追求少“管”多“理”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现今学校管理中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硬管理”,即通过职权管理,实施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从而产生带有强制性的职权影响。另一种是“软管理”,即通过校长个人品质、学识、才干、能力、作风、思想政治工作等一系列非职权性的影响,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因素,创造一个和谐团结、奋发向上、感情融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相似文献   

19.
学校管理实际上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一个是“管”,一个是“理”。“管”有可能是一种人治的力量,也有可能是一种制度的约束;而“理”则是一种教育的氛围,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的力量。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追求少“管”多“理”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王廷银 《辅导员》2009,(12):60-60
“垂拱而治”是建立在集权式与参与式基础之上的,班级管理如果没有权力的中心位置,没有学生的参与管理,就等于弃权。如果班级管理没有班级干部鼎力相助,没有全体学生的积极配合,没有主要管理者——班主任必备的德识才能和自我修养,这样的“垂拱而治”就等于不务正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