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人做嫁"说不能揭示当代编辑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编辑工作是"为人做嫁",借以赞扬编辑默默无闻,辛勤劳作,苦了自己,造福于他人的奉献精神,多少年来编辑界一直为这种赞美而深感自豪.作为对一种精神的赞美,这种比喻无可非议.但后来的发展却不仅限于此,越来越多的是用"为人做嫁"来说明编辑活动的过程和性质,这就不能不使我们从以往的自豪中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这种比喻的恰当与否了.  相似文献   

2.
也谈“当代编辑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人做嫁”作为一句源于唐诗的成语,其意思是只为别人默默无闻地辛劳。现在人们多用以赞扬为别人无私奉献的服务精神。对于编辑工作者,“为人做嫁”除了适用于对他们精神的赞美,是否可以作为对他们工作性质的比喻,许多人认可,也有人表示非议(见《编辑之友》2001年第4期皋永利、胡春雨先生的文章《“为人做嫁”说不能揭示当代编辑的本质特征》)。这个问题表面上是一个比喻运用恰当与否的问题,但实质上是关系到对于编辑工作本质规律、本质属性的认识。这是一个编辑学的基本概念的问题,讨论一下是很有必要的。“为人做嫁”这个成语被当代人所理解的含义不能简单地解释为“做嫁衣裳”的原义。也不能简单地引申为对出嫁人只起到单纯的装饰美化作用,从而推断出“为人做嫁”比喻编辑工作就会把编辑降格为“只决定和只能对形式美化的工匠”。“做嫁”在这个成语中已不单纯是“做嫁衣裳”和对嫁衣的形式美化了。而是引申为“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而辛劳服务”。这种服务带有促成某种社会需求关系的中介性质,我们可以称之为“中介服务”。如社会上的劳务服务、家政服务、讯息服务、婚庆服务等,都具有这种性质。就以满足人们男婚女嫁的这种社会需要的社会服务来说,没有“做嫁”者的服务(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说,编辑的工作是"为他人做嫁衣",意思是编辑在默默辛苦地为作者做嫁衣,无名无利.但14年的新闻采编工作中,我越来越深地体味到,编辑的工作决不止于此,编辑的境界也不止于此.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裤衩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而嫁衣却是风光无比,所以通常人们选择的是嫁衣而不是裤衩.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编辑们成天为别人做嫁衣,自己却穿了一条裤衩."我认为,编辑,尤其是一名医学编辑,在编辑的道路上,应该是不羡别人的嫁衣,不弃自己的裤衩.  相似文献   

5.
“为人做嫁衣”——这是对编辑工作形象的描绘,也是对编辑默默奉献精神的称赞。“嫁衣”做得怎样,新娘体会最深。笔者的许多朋友是骨干通讯员.聚到一起的话题,常常离不了“嫁衣”。有的对某一处改得好,赞不绝口;对编辑的感谢、钦佩之情溢于言衷。也有不  相似文献   

6.
十年前,作为一名医学生的我决定到人民卫生出版社应聘编辑工作,为了弄清编辑究竟是干什么的,我到国家图书馆查阅了很多材料,从中我发现了关于编辑角色的定位有共同的一句话"为人做嫁衣",这是我对编辑工作的最初理解--为作者出版一本好书.  相似文献   

7.
“为人做嫁衣”——这是对编辑工作形象的描绘,也是对编辑默默奉献精神的称赞。“嫁衣”做得怎样,新娘体会最深。笔者的许多朋友是骨干通讯员,聚到一起的话题,常常离不了“嫁衣”。有的对某一处改得好,赞不绝口;对编辑的感谢、钦佩之情溢于言表。也有不少是对“嫁衣”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为人作嫁与装扮自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起"编辑",人们自然就想起"为他人做嫁衣",编辑常为此慨叹和苦恼,别人也因此对编辑或歌颂或挪揄.  相似文献   

9.
正"编辑是为人作嫁衣",如何更好地为作者和作品做好"嫁衣",是编辑工作应该持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但编辑仅仅做"裁缝"是不够的,一定要做"设计师"。即不能只针对样稿、定稿进行修修补补,一定要介入成稿的前期策划和写作之中。本文探讨了编辑介入书稿写作的时间和方法,以期通过编辑对书稿的"隐形介入"和前期操作,更好地提升书稿质量,提高书稿运作效率。一、编辑何时介入书稿写作编辑介入书稿写作,要基于书稿的成稿过程。作者写作大致经历三个阶段:酝酿、成文和修改。在这一过程中,编辑介入的最佳状态是在酝酿阶段与作者进行思想沟通和交流,确定选题意向。良好沟通的前  相似文献   

10.
编辑工作是一种高级创造有人说,创造是对作者而言,编辑无外乎在作者创造成果——稿件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技术性的加工处理,说“无名英雄”,说“为他人做嫁衣”均可,但谈不上什么创造。其实这是一种偏见。  相似文献   

11.
编辑的胸怀     
宋熙文 《青年记者》2016,(33):53-53
11月8日是中国记者节。回顾逝去的记者生涯,不由生发出一丝别样的感慨。说它别样,是因为这份感慨并不是缘于记者自身,而是与记者同舟共济的编辑们。有评论说,编辑工作说到底是为人做嫁衣的,而在新闻行当里这嫁衣主要是给记者做的。对此,我认同,且有切身体会。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的话,那么,文摘编辑就是“在嫁衣中选嫁衣”。初做文摘编辑时,思想上并没引起多大重视:文摘无非“摘”文而已,有何难哉?所谓“剪刀加糨糊”是也。何况还有“吃人家嚼过的馍”一说。谁料,接手半年来,逐渐感到,他山之石不是信手拈来,文摘编辑当好不易。应该说,有的文稿编辑可以做见仁见智的修改。而文摘编辑却不得随意引申、附会、拔高、扩展,必  相似文献   

13.
一位报人曾说过,报纸编辑的功夫,相当一部分“藏”在他所编辑的报纸里。这话说得十分含蓄,但也道出了报纸工作的真谛。 作为记者,其精神产品每天与读者见面,其中不少新闻佳作更是受到万千读者青睐。而编辑身居幕后,充当专做“嫁衣”的裁缝。他们的精神劳动倾注在浩如烟海的报纸里,倾注在每一篇新闻稿件中,却鲜为人知。 也许正是这种职业的特点所致,记者往往受人关注,受人尊敬,而编辑常常被人忽略。有人误以为,要办好报纸,只要有一批拉得出、打得  相似文献   

14.
用文化滋养自己□李玉皓而今,要作个编辑越来越不容易了。最初是,你得心甘情愿“为人作嫁衣”,把自己的心血藏在别人的作品里。后来说不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编辑的不能只埋头书案,还要有些市场观念、竞争意识、公关能力。你手忙脚乱地把自己调整一番,以一个“经...  相似文献   

15.
"是我将你的长稿梳理,是我为你做了嫁衣."为他人做嫁衣,是报纸对编辑的要求,也是编辑必备的素质.做不到这一点,不愿在署别人名字的文章上花气力,就很难编出可读性较强的精品,也就办不好报纸,尤其是在出版节奏很快的晚报,这一点格外突出.在6年的编辑工作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赵婧  马莉 《青年记者》2010,(14):94-94
众所周知,裤衩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而嫁衣却是风光无比,所以通常人们选择的是嫁衣而不是裤衩。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编辑们成天为别人做嫁衣,自己却穿了一条裤衩。"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夜班编辑默默无闻,为人‘做嫁妆’。有人说,编报岗位是个无名无利的‘苦差使’。这话虽有一定道理,但未免失之偏颇。编报部,是报纸出版的‘总装车间’。在一定意义上说,编报的工  相似文献   

18.
围绕着一种职业,衍生出不同的比喻与看法,个中之奥妙幽隐,颇值得我们探寻与深究一番。一做嫁衣者不知从何时起,唐代诗人秦韬玉的这句"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诗,就被视为对编辑职业的一种本质性的写照而流传至今,且有绵延下去之势。这一说法之所以广为流行,一方面它  相似文献   

19.
编辑碎语     
有人说,编辑,编而不著,专做判官;有人说,编辑是无声红娘,专裁嫁衣。孰是孰非,这篇片言只语式的断想随感,或许会让读者对“新闻单位从事组织、审读、编选、加工、整理稿件的人”,有—个大概了解。每每灯下阅读、修改稿件,缤纷万状。有写完稿子,不愿再斟酌、校改一遍,就丢给编辑“斧正”、“润色”的;有从网上下载,或对简报材料,略加补充,匆匆投寄媒体的;有字迹潦草、模糊难认的;有译文谬误  相似文献   

20.
编辑就是编辑,过去,编辑的辛勤劳作换取了为人“作嫁衣”的专业特征,有人以为这是对编辑工作的曲解,是对编辑的贬意之词.我以为,这是对编辑的美称.嫁衣使新娘更加漂亮、楚楚动人,但未必所有的裁缝都能做到选料精当,作工精细,样子美观、得体.而一个好编辑却能像娴熟的裁缝一样,使作者的文稿锦上添花,所编的出版物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